首頁 小故事 民族文化 正文

古代四大賢母 你知道幾個

歷史上十大奇相之人 各個天縱奇才

  教育從古至今都是頭等大事,作為母親,不管是現代照樣在古代都十分的為自己的孩子操勞。一個小孩子的所作所為也能很好的反映出母親的教育水平。那麼本期的歷史故事,為你剖析。

民間故事

孔子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你們怎麼看

  一、孟母
  孟母是戰國孟子之母,位居“四大賢母”之首。她的兒子孟子是中國古代着名的頭腦家、教育家,是僅次於孔子的儒學人人,被譽為“亞聖”。
  孟母之以是能培育出云云優異的兒子,全在於她對子女的悉心教育。她最被廣為讚揚的事迹是“孟母三遷”的故事。
  孟母早年喪夫,卻志不再醮,一小我私人歷盡艱辛養育孟子。剛最先她和孟子住在丈夫的陵墓周圍,以便於天天可以去祭拜丈夫。只是在這種地方住久了,年幼的孟子竟學起了出殯人士的哭喪廝鬧。孟母以為這樣的棲身環境晦氣於孩子發展,便把家搬到了集市。
  可是把家搬到集市后,孟子卻學着小販商人們做起了吆喝生意。孟母不希望自己兒子未來成為市井小人,以是又把家搬到了學校周圍。
  從往後,孟子就隨着學校里的士子,學起了“好好念書,天天向上”。孟母之以是三遷,是由於她深諳一個原理:“環境會影響一小我私人的發展。”孟母另有“子不學、斷機杼”的故事,她教育孟子,學業若前功盡棄,就如織到一半的布匹,是不能為人所用的。
  同樣,人若在幼年時欠好好念書,長大了便只能做些苦命的勞役,是沒有前途的。往後孟子發憤念書,終成為一代曠世學儒。

  二、陶母
  陶母是東晉陶侃之母。陶侃是一代名將,在穩固東晉初年動蕩不安的政局上,很有建樹。而那時陶母“截髮筵賓”、“封壇退鮓”的教子故事也廣為撒播。陶侃幼為孤子,家境清貧。陶母也是早年喪夫,她歷盡艱辛,靠紡紗織麻維持生計,供養陶侃念書。在教子上,陶母一直教育兒子,交同夥一定要交比自己更有水平、更有文化之人。
  有一次,同郡孝廉(即舉人)范逵訪賢遇大雪,借宿陶侃,時天寒地凍,馬無飼料,陶母揭去自己床鋪上的稻草席,剁碎喂馬;由於家中清貧,無以款客,陶母又偷偷剪下自己的長發,賣給鄰人,換錢購置酒席。
  在中國人的看法中,“身體髮膚,受之怙恃,不敢毀傷,孝至始也”,以是頭髮是不能以容易剪的。陶母云云行為,足見她待客之懇切。以是范逵大為感動,遂舉薦陶侃由縣吏拜授郎中,從往後,陶侃走上了蓬勃的仕途。這就是“截髮筵賓”的典故。
  陶母另有一個廣為讚揚的故事是“封壇退鮓”。陶侃曾在浙江海陽做縣吏,羈繫漁業,常有下屬送器械給他。有一次,一位下屬送了一壇魚鮓(腌魚)給陶侃,孝順的陶侃馬上念及一生貧居鄉下的慈母,便囑託鄉人帶給母親。誰知母親卻原封不動地將這一壇魚鮓退了回來,並在信中寫道:“爾為吏,以官物遺我,非惟不能益吾,乃以增吾憂矣。”陶侃收到母親退回的魚鮓和回信,大為震驚,更愧疚萬分。他下定刻意,一生遵照母親教訓:清白做人,清廉為官。
  後人讚譽:“世之為母者如湛氏之能教其子,則國何患無人材之用?而天下之用惡有不理哉?”

誤把熊當狗養3年 這近視有點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