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最費解的3句臨終遺言 百思不解
對於古代的銀子,人們是在熟悉不外了,雖然在現實中沒有見過,然則在影視劇里算是常客了。它最先於漢代,盛行於明清兩代。不外有些小同伴們就疑惑,一兩的銀子相當於現在若干錢呢?本期的古代故事,為你剖析。
這個變量太多了,欠好換算,古代的每個朝代的金銀銅幣的換算比例皆不相同,銀兩的巨細也沒有一個準確的說法。那麼只好以購置力為基準權衡,民以食為天,就以糧食為單元來測算。
唐代,貞觀之治時期,國民富足,一斗米只賣5文錢,根據一兩銀子為一向銅錢,即1000文來換算,一兩銀子就算200斗米。200斗米就是20石,一石約118斤,現在的米價也許2元往上走,根據2元一斤盤算,唐代的一兩銀子大致相當於4720元RMB的購置力。開元時期,米價上漲的厲害,一斗米要賣10文錢,也有2400RMB的購置力了。
故宮裡為什麼有那麼多烏鴉 有何蹊蹺
宋代,宋朝“錢法”很亂,有銅錢、鐵錢尚有鉛錫錢。它們都同時流通,各州都有權自行鑄錢,而且還存在私人正當鑄錢的情形。且一向錢是若干文錢斗難以統一,有800的也有850個為一向的,也有480個為一向,尚有以770個為一向,而且宋朝時期各地都有自己差其餘尺度,很難確定一兩銀子可以換成若干銅錢。
元朝,存在時間有點短,不清晰的說
明朝,萬曆年間,一兩銀子可以買到質量尚可的大米2石,那時一石約94.4公斤,即188.8斤,現在同樣以2元一斤的米價來盤算,明朝的一兩銀子也許即是755.2元。相比於之前貶值的厲害,是由於銀子的產出增添了。
清朝,這個由於清朝時期,大量的外國來銀湧入清朝市場,外國人使用了大量的銀兩來購置中國本土的一些瓷器,絲綢,造成銀子大幅度貶值,1777年1石米折銀一兩四錢六分,對比明朝,可以看出一兩銀子也許換成RMB約為200元左右。
古代銀子都去哪了 明明挺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