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小故事 民族文化 正文

古代銀子都去哪了 顯著挺多的

1分鐘拍手1020次 練就一雙麒麟臂

  銀子是古代盛行的通俗錢幣,這一樣平常在電視劇中都能知曉。眾所周知,中國的古代總是有着大量的白銀,稀奇是在西方發現新大陸后,西方天下把美洲大量的白銀輸入中國,換走無數的手工藝品(絲、瓷、茶等),而中國只對銀子感興趣。不外現在那麼多的銀子去哪了呢?本期的歷史故事,為你剖析。

民間故事

  民間藏銀頗多,清代明碼標價,捐一個道台需13120兩白銀,可見那時白銀流動量之大,那麼今天這些白銀哪去了呢?

歷史上有哪些不可思議卻真實發生的事件

  首先,白銀在古代也是貴金屬,通俗老國民手中並無若干;

  其次,戰爭后,中國大門被打開,甚至中國的海關都被洋人把控;再加上天下手藝的提高,而中國經濟情形卻惡化,中國產物的競爭力下降,中外洋貿由順差變逆差,巴西的絲綢和印度的茶業產量早已逾越中國。而無數的和賠款,稀奇是馬關條約(賠款2億兩白銀)和辛丑條約(賠款4.5億兩白銀),險些把政府手裡存銀掏空,民間的存銀也搜去了不少。

  再厥後,大清完了,民國最先。老袁刊行的袁大頭盛行於市面,此時中國的銀子可能還不少(固然比明清壯盛時是差遠了)。同時也有不少巨細銀行以銀元為基礎刊行,這時中國應該屬於開端的銀本位制,中國經濟泛起了好轉的跡象。

  但好景不長,隨着天下各大國選用金本位制度,泛起天下銀價上漲徵象,大量中國白銀外流。1935年,冒犯不起外國,又管不了本國投契商的蔣政府刊行了法幣——不能兌換回金銀的強制錢幣。而國民黨行使此招將海內大量的民間財富——白銀收入自己手中,買武器、做投契等(外國人可不認法幣,只認銀子),而為了更多地獲取民間資源,蔣政府濫發錢幣,橫豎印錢又不難,可苦了國民,無數的財富被巧取,自己獲得卻是一堆不停貶值的花紙。直到1948年,還不忘再拋出一堆名為“金圓券”的廢紙,再次盤剝國民,從大陸捲走無數的黃金、白銀、美元到台灣過大款日子。而留下來的只有一窮二白的人民,以是新中國只能接納不與金銀掛勾的,但會憑證國家財富問題,嚴酷控制規模。

短篇靈異故事之惡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