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哲學邵雍的著作《皇極經世書》卷六下,北宋哲學邵雍的著作《皇極經世書》卷六下
北宋哲學家邵雍的著作《皇極經世書》卷六中,北宋哲學家邵雍的著作《皇極經世書》卷六中
皇極經世書
中國北宋哲學家邵雍的著作。又名《皇極經世書》,是一部運用易理和易數推究宇宙起源、自然演化和社會歷史變遷的著作,以圖書象數之學顯於世。"皇極"一詞來自《尚書・洪範》孔穎達疏:"皇,大也;極,中也。"以此名書,意為以最大的規範來經緯世事。程顥在《邵堯夫先生墓志銘》中說:"先生有書六十二卷,命曰《皇極經世》,其子邵伯溫編為12卷64篇。首6卷《元會運世》凡34篇,次4篇《聲音律呂》凡16篇,次《觀物內篇》凡12篇,末《觀物外篇》凡2篇。前62篇是邵氏自著,末2篇是門學生所記。書中有多種圖式,用以推演義理。書中張揚了神秘主義與宿命論,但也有唯物主義內容。其學對後世易學、理學、術數均有影響。今見《道藏・皇極經世》一書有十二卷,總以“觀物”名其篇,分《觀物篇》五十二篇(一至十二篇為“以元經會”,十三至二十三篇為“以會經運”,二十四至三十四篇為“以運經世”,三十五至四十篇為音律,四十一至五十二篇為雜論)及《觀物外篇》上下篇。從《道藏》中輯出之《四庫全書・皇極經世書》有十四卷,分《觀物篇》六十二篇(一至十二篇為“以元經會”,十三至二十四篇為“以會經運”,二十五至三十四篇為“以運經世”,三十五至五十篇為音律,五十一至六十二篇為雜論)及《觀物外篇》上下篇。
我們讀兩宋間人王��《易學》及清人王植《皇極經世書解》,即知此十二卷本及十四卷本《皇極經世》皆非邵雍原《皇極經世》之舊。王��曰:“康節先生遺書,或得於家之草稿,或得於外之聽說。草稿則必欲刪而未及,聽說則有訛謬而不實。”又於“皇極經世節要序”中說:“康節先生衍《易》作《經》,曰《皇極經世》。其書浩蕩,凡十二冊,積千三百餘板。以元經會二策,以會經運二策,以運經世二策,聲音律呂兩相唱和四冊,准《繫辭》而作者二冊。”實在,王��所見十二卷本的《皇極經世》,已是邵伯溫於邵雍去世后將《皇極經世》與《觀物篇》合在一起,又加入其祖父邵古的聲音律呂之學(陳繹《邵古墓銘》:君性簡寡,獨喜文字,學用聲律韻類古今切正,為之解曰正聲正字正音者合三十篇。)與張岷聽邵雍講學時所作的筆錄(邵伯溫命名為《觀物外篇》。邵伯溫《易學辨惑》:子望平時紀錄先君議論為多,家人但見其素所寶惜,納之棺中。厥後子堅得其遺稿見授,今《觀物外篇》是也。)釐訂而成。一至六卷為元會運世,七至十卷為律呂聲音,十一卷為“觀物內篇”,十二卷為“觀物外篇”。對此,清王植已有說明:“《皇極經世》觀物一書,邵伯子以為十二卷。一至六則元會運世,七至十則律呂聲音,十一二則論以上二數之文也,皆為觀物篇。”邵伯溫比之《周易》上下經及十翼釐訂《皇極經世》為十二卷,前六卷元會運世如上經,中四卷聲音律呂如下經,后二卷內外觀物則比之上下《繫辭》。厥後,趙震又分前六卷為三十四篇,中四卷為十六篇。明初《性理大全》則合內篇十二及外篇二,共為六十四篇,至嘉興徐必達刻《邵子全書》時,分“以元經會”為十二篇、“以會經運”為十二篇、“以運經世”為十篇,前六卷總三十四篇,中四卷仍為十六篇。清王植則總元會運世為三卷、律呂聲音為一卷、觀物內外篇各二卷,總成八卷。
自邵伯溫整理而成十二卷本《皇極經世》之後,其卷數及篇數雖時有差異,然其內容總不外是由其祖父及父親遺書並張岷聽講條記而組成。
北宋 哲學 邵雍的著作《皇極經世書》
@-------------------------------------------------------@
北宋哲學家邵雍的著作《皇極經世書》卷六上,北宋哲學家邵雍的著作《皇極經世書》卷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