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元占經 卷一百一十九,開元占經 卷一百一十九
開元占經卷一百一十八,開元占經卷一百一十八
開元占經
開元占經卷一百二龍魚蟲蛇占
龍龜魚蟲瑞
龍
《瑞應圖》曰:“王者承天命,而天道四通,而悉達無益之術藏,而世無蜚言,言吉則河出龍圖。”《援神契》曰:“天子孝,則大龍負圖也。”《禮記》曰:“聖王用水火金木必時,頒爵位必當,年得無水旱之災,妖孽之疾,則龍在宮沼。”《天鏡》曰:“凡龍春見,無殃咎。”《瑞應圖》曰:“青龍,水之精也,乘雲而上下,不處淵泉。王者有仁,則出。”又曰:“君子在位,不有斥退,則見。”《禮稽命征》曰:“王者得禮之制,則山澤谷之中有赤龍。”《瑞應圖》曰:“黃龍者,五龍之長也。不混池魚,德及淵泉,則黃龍應和氣而游池沼。”蔡氏《月令章句》曰:“智聽政事,則黃龍見。”《瑞應圖》曰:“王者精察賢德,則白龍見。”《河圖》曰:“黃龍負鱗甲成字,以授黃帝。帝令侍臣寫之,以示天下。”注:“《魏文帝雜事》曰:黃帝錄圖,五龍舞河,此應聖賢之符也。”《尚書中候》曰:“河出龍圖,赤文像字,以授軒轅。”《元命包》曰:“唐帝遊河渚,赤龍負圖以出,圖紅色,如錦床,赤玉為匣,白玉為檢,黃珠為泥,玄玉為鑒,章曰:天皇大帝,合神制署,天天主孫,伊堯龍潤,涓圖在唐典。右尉舜等百二十臣,發視之,藏之大麓。”《運斗樞》曰:“舜為天子,東巡至��中月,臨觀,(注云:臨河張望月或為丹字也)五采負圖,出置舜前。圖黃,為匣如櫃,長三尺,廣八寸,厚一寸四分,而連有石,白玉為檢,黃金為匣,黃芝為泥,封兩頭,章曰:天天子符璽。五字廣長各三寸,深四分,鳥文。舜與三公、大司空禹等三十人發視,玄色而綈狀,可卷舒,長四十二尺,廣九尺,中有七十二帝地形之制,天文分度之差。”(注云:黃帝含樞紐之使也,故龍匣皆黃,四合者有道相入也。有戶,言可開闔也。)《尚書中候》雲:“舜沉璧,黃龍負卷舒圖,出水壇畔,赤文綠字也。”《大戴禮》曰:“顓頊端拱以有謀,疏通以知事,養財以任地,履時以象天,依鬼神以制義,治氣以教民,潔誠以祭祀,乘龍而至四海,消息之物,巨細之神,日月所照,莫不祗屬。”又曰:“帝嚳妙日月而送迎之,明鬼神而教事之,春夏乘龍,秋冬乘馬。”《括輿圖》曰:“禹平天下,二龍降之,禹御龍行域,既周而還。”注:“《神虛記》曰:禹乘二龍,郭里而為御。”《尚書中候》曰:“周公攝命七年,歸政成王,沉璧於河,榮光幕河,青雲浮至,青龍御玄甲,臨壇吐圖而去。”注云:“周公攝政,歸美成王,制禮作樂,天下治和,榮光五色,從河水出,幕覆其上,浮雲從榮光中來。青龍者,蒼帝靈威仰之使也;玄甲,以是里圖也。”
蛟
《山海經》曰:“禱過之山,虎蛟,魚身蛇尾,音鴛鴦。”注云:“似蛇四腳,龍之屬也。”《說文》曰;“魚滿千頭,蛟來為之長,率魚而飛,置苛韭水,即蛟去。”《淮南子》曰:“蛟龍寢於淵,而卵乳於陵。”注云:“許慎曰:蛟鱉屬乳,謂卵自乳者也。”《文子》曰:“王有道德者,天與之,地助之,鬼神輔之,則蛟龍宿其沼。”注云:“《山海經》言:蛟龍,蛇而四腳,小頭細頸,頸有白嬰,大者十數圍也。”
玉龜 龜負圖 玄龜負書
《瑞應圖》曰:“玉龜者,為聖國出,師曠時至,以錄讖書。”《禮稽命征》曰:“制禮作樂,改損祭器,有鬼神之助,則龜負圖。”又曰:“刑殺當其罪,賞錫其功,立事得禮之宜,則龜負象戴。”《白虎通》曰:“德至淵泉,洛出龜書。”《禮含文嘉》曰:“伏羲德洽上下,故地應以龜書,伏羲乃象以作卦。”《尚書中候》曰:“黃帝東巡至洛,龜書咸赤文綠字,以授軒轅。”注云:“虛龜負書所出,黃帝咸則也。”《尚書中候》曰:“唐帝沉璧於洛水,龜負書出,背甲赤文成字,止壇也。”又曰:“湯沉璧於河,黑龜出,赤文題。”又曰:“周公沉璧,玄龜青純。”注云:“何休解:純,綠也,謂綠純千歲龜也,含光刻背甲書,止洛於壇,赤文似字,周公視,周王乃視,龜留不去。周公援筆以世文而寫之,書成,文消,龜去。”《宋書符瑞志》曰:“玄龜洛書者,天符也。王者德至淵泉,則出。”
虛龜五色 龜在宮沼
《瑞應圖》曰:“虛龜者,玄文五色,神虛之精也。上隆法天,下平象地,能見生死,明於休咎,不偏不黨,唯義是從,其惟龜乎,書龜往後謂也。虛者,德之精也;龜者,久也,能明於久遠事。王者不偏不黨,尊耆老,不失舊故,則神龜出。”又曰:“虛龜似鱉而長,合五行之精,三百歲游於藕恭弘=叶 恭弘之上,千歲游於蒲上,進一尺二寸。王者奉順後土承天,則見。”《宋書符瑞志》曰:“王者德澤湛清,畋獵順時,則出。五色鮮明,龜三百歲游於蓮恭弘=叶 恭弘上,三千歲常游於卷耳之上。禹卑宮室,虛龜見。”《春秋禮演圖》曰:“文命將興,龜穴蓮。”《禮記》曰:“聖王用民必順,頌爵那時,無水旱之災,妖孽之疫,則龜在宮池。”
毛龜 四眼六眼八眼龜
《宋書符瑞志》曰:“宋文帝三獲白龜,孝武帝獲毛龜,明帝獲四眼龜、六眼龜、八眼龜,前書不載,那時並以為嘉祥,今附於龜瑞之末,並戴(戴看成載)其形,以示未來也。”
比目魚 黃魚躍出 白魚入舟 神魚舞河
《瑞應》曰:“王者明照出遠,則比目魚見。”注云:“《爾雅》曰:狀如牛脾,細鮮,紫色,兩片相合,乃行。”《尚書中候》曰:“湯沉璧於洛水,黃魚雙躍,出濟千潭,玄鳥隨魚出,示止,化為玄玉。赤勒日,玄精太乙,受神命伐,天下服。”注云:“黃,土色,明土歸湯;玄鳥,恭弘=叶 恭弘光紀之使;天乙,湯名。天命之伐桀也。”《尚書中候》曰:“周武王渡於孟津,中流,白魚躍入於王舟,王俯取魚,魚長三尺,赤文,有字問題下頰右,曰:姬發遵昌,王燔以告。天有火自天,流為赤烏。”注云:“孟津,南河津名也;右助,天告以伐紂之意;姬,周姓,遵照也;昌,文王名,言武王之業也。宋均注《元命包》曰:燔魚祭天,煙火光化為赤烏。烏,日中陽物,有灼爍而能照也。”《漢書》曰:“宣帝詔雲:朕飭躬齊精,所為國民,未濟大河,天氣清凈,神魚舞河,朕之德懼不能任。”
赤蛇 大�P 大螻
《禮稽命征》曰:“王者得禮之制,則澤谷必有赤蛇。”《東觀漢記》雲:“安帝生,赤蛇盤於妝席之間。”《呂氏春秋》曰:“黃帝時,天見大�P,黃帝曰:土氣勝。故其色尚黃,其事則王。”注曰:“�P,蚯蚓也。”《帝王世紀》曰:“黃帝得�P如虹。”應劭雲:“神�P,大五六圍,長十餘丈也。”《呂氏春秋》曰:“黃帝時,天見大螻,黃帝曰:土氣勝。故其色尚黃,其事則王。”
野蠶成蛹
《後漢書》曰:“光武建武元年六月己未,即天子位,大赦天下,野蠶生,麻尤盛,野蠶成蛹,被於山阜,民獲其利非一。”《吳志》曰:“孫權黃龍三年,夏有野蠶蛹,大如卵,由卷野稻自生,改為禾興縣。”
龍龜魚蟲怪
無雲而龍出 黃龍墜 龍五色
《天鏡》曰:“大兵將至,洪水為害,則無雲龍出。”《春秋合誠圖》曰:“黃帝將亡,則黃龍墜。”《握鏡》曰:“君失木行,則春青龍見,國被兵,其鄉散亡,青狼、豕亦然;失火行,則夏赤;失金則秋白失;失水則冬黑;失土則四序黃。皆如上占。”又曰:“蒼龍見,國有凶;黃龍見,國有喪;白龍見,有兵;黑龍見,有憂凶。”
龍見邑社廷廟
京房曰:“山見龍,過於邑,邑遷;赤龍見於國,不出三年,必有大禍,野人為政。”《天鏡》曰:“龍見於社稷,必有大戰流血;龍從宮中出,讒人聚,其國亡。”《地鏡》曰:“龍下朝廷,人君不順四時,行出不時,龍以冬出當道,或斗邑中,或乳國中,或見上腹下背,有大戰,主憂。”(春夏秋出,不佔。)《墨子》曰:“昔三苗大亂,天命殛之,龍生於太廟。”《異苑》曰:“會稽有獨姥,常織蘆布為業,以義熙初,曬�P於庭,忽疾風雷雨山陰,縣東魏家堂屋上有一蒼龍,長數丈,須臾而散成�P,從風飄亂。姥先以大瓮著階下,有頃,天雨蘆�P滿瓮,視之,悉是蘆�P。爾日,郭中有曝晒者,莫不失之,後有盧龍之難,尋自散走,咸謂是其應矣。”
龍見井中
《潛潭巴》曰:“龍從井中出,下為猾,謀慮大兵,不本而出。”注云:“龍從井出,賢人在下位,今而見勢稍大,欲猾亂時主祥也。”京房曰:“井出龍若馬,君不守宗廟。”又曰:“有德遭害,厥妖龍見井中。”又曰:“君行暴惡,黑龍從井中出。”《漢書五行志》曰:“惠帝二年正月癸酉旦,有兩龍見於蘭陵廷東里溫陵井中,至乙亥夜去。劉向以為,龍貴象而困於庶人井中,象諸侯將有幽執之禍。厥後呂太后幽殺趙王,諸呂亦終誅滅。”《魏志》曰:“尊貴鄉公正元元年冬十月戊戌,黃龍見於鄴井中。甘露元年正月辛丑,青龍見軹縣井中。二年二月,青龍見溫縣井中。三年,黃龍仍見頓丘冠軍陽夏縣界井中。四年正月,黃龍二見寧陵縣界井中。”注:“《漢晉春秋》曰:是非龍,人乃咸以為祥瑞。帝曰:‘龍者,君德也,上不在天,下不在地,掩而數居於井,非嘉兆也。’乃作《潛龍詩》以自諷焉。司馬文王見而惡之,五年五月己丑,尊貴鄉公卒。時年二十。”又曰:“帝見威權日去,不勝其忿,遂帥僮僕數百,摻鼓而出。文王弟十七騎校尉伸入,遇帝於東門,左右訶之,伸眾奔走。中護賈充入逆帝,戰南闕下,帝自用劍,眾欲退,太子舍人成濟前刺帝,刃出於背。陳留王景元元年十二月甲申,黃龍見華縣井中。三年二月,青龍見軹井。咸熙二年十一月壬戌,詔群公卿士,奉天子璽綬策,禪位於晉嗣王。”《晉陽秋》曰:“太原五年,龍見武庫井中。帝觀,有喜色,百官將賀,劉毅以為不祥。孫楚上事曰:‘頃聞武庫井中有二龍,群官或謂之禎祥而稱賀,或有謂之非祥無所賀,可謂楚既失之,而齊亦未為得也。而龍守鱗翼,潛於重淵,或仰攀雲漢,游於蒼昊。現在蟠於坎井,同雄於蛙蝦,豈獨管庫之士,或有隱伏期役之賢,沒於行伍,故龍見光景,有所感悟耶?’”《異苑》曰:“謝晦家室各宅,南路上有古井,以元嘉二年,汲者忽見二龍,甚明白,行道住觀者莫不嗟異。有人入井看,乃是磚,隱起龍形,泉從邊出,澆灌殊駛。后晦等皆伏誅,《淮南》所謂井見而貴臣拘者也。”
龍逐人
《洪範五行傳》曰:“秦文公大獵,有龍出逐文公,公射得之。龍逐人,非所當也;射而得之,非所當射得也;射為射妖,龍為龍孽,皆瞀亂之君所致也。龍者,天之象,陽之表,超乎眾也;射,兵革之禍也。龍傷獲,為擒滅之患,是國且有兵,將擒獲也。文公感悟,轉業自新,因居�F之陰,子孫繁昌。”
龍斗 龍死
《考異郵》曰:“龍斗則主將易。”宋均曰:“龍,君象;斗則將爭也。”《潛潭巴》曰:“日月食之,則蛟龍群斗。”京房曰:“龍斗邑中,曆數日不止,人主且分比兵為憂。”《漢書五行志》曰:“《左傳》昭公十九年,龍斗於鄭時門之外洧淵。劉向以為近龍孽也,鄭小國,攝乎晉楚之間,重以強吳,鄭當其沖,不純修德,將斗三國,以自危亡。是時子產任政,內惠於民,外善辭令,以交三國,鄭卒亡患。此純以德消變之效也。”(按《春秋經》即鄭定公也)《續漢書五行志》曰:“桓帝延熹元年,河內野王山有死龍,長可數十丈,襄楷以為龍者帝王瑞。天鳳中,黃山宮有死龍,漢兵誅王莽,此易代之徵,後魏代漢。”
靈龜執 龜無文 穿井得龜
《合誠圖》曰:“玄帝將亡,則靈龜執。”《堯錄書》曰:“玄帝之將終也,水不流下,則龜無文。”《世語》曰:“晉長沙王從封長沙至國,穿井入地四丈,得大石,其中有靈龜,而長二尺余,長沙王誅之象也。”《車頻奏書》曰:“苻堅建元十三年,高陸縣民穿井得龜,其大三尺六寸,背文負八卦古字。堅藏之太卜,因而養之。十六年而堅死,今取其骨,稽問休咎,名曰客龜。太卜佐齊魯,夢客龜言:我歸江南,不外,死於秦魯。自解曰:龜三萬六千歲而終之,必有災國之徵。”
巨魚見 丹魚見
京房曰:“海數見巨魚,邪人進,賢者疏。”《漢書五行志》曰:“靈帝熹平二年,東萊海出大魚二,長八九丈,高二丈余。明年,中山王暢、任城王博並薨。”《異苑》曰:“勃勃虜都長安端門外,瓮水有聲,視水如沸,有丹魚長三尺,有赤光,國尋滅。”
河魚逆上及生人 魚偃行
京房曰:“眾逆同志,厥妖河魚逆上。”《洪範五行傳》曰:“秦始皇八年,河魚逆水上,劉向以為魚孽。魚,陰類,民象也;逆水上,民將不從君令,為逆行也。”《京房易候》曰:“下無臣,大人不實,則魚生人。”《運斗樞》曰:“天下將亂,則魚偃,無足行。”宋均曰:“魚隱蔽,今見且偃行,是弱而降,自恣無所畏也。”
魚飛 魚見屋上
京氏曰:“魚飛者,治國無禮義,則魚飛。水有淵奧,即魚居焉;國無禮義,民去焉;故魚飛,不救,有虛邑。其救也,安民治業,定禮興樂。”又曰:“魚入師中,司馬將戰勝;魚飛集於司馬鼓上,司馬當之。”《地鏡》曰:“魚飛入路中,兵作。”又曰:“魚飛去水,國有暴兵。”《漢書五行傳》曰:“聽之不聰,是謂不謀,君嚴冷氣動,故有魚孽;魚去水而飛,極陰之孽也。”《京房易傳》曰:“青魚去水,飛入道,兵將起。”《握鏡》曰:“魚忽出屋上,死道中,皆有兵奔敗。”《魏志》曰:“齊王正始中,有二魚長尺,集於武庫之屋,有司以為祥瑞。王肅曰:‘魚生於淵,而居於屋,介鱗之物,失其所也。邊將其殆有棄甲之變。’爾後,果有東闕之敗。”
五色蛇 蛇有翼足
《淮南萬畢術》曰:“君失春政,則倉蛇見於邑,即歲多禍;君失夏政,則赤蛇見;君失秋政,則白蛇見;君失冬政,則黑蛇見。”京房曰:“玄蛇冬出,則君凶。”《河圖》曰:“蛇四足四翼,各群立見,則兵作。”《合誠圖》曰:“白帝將亡,則蛇有足,伏如人。”《京氏易傳》曰:“青蛇見足,軍中將罷。”
蛇入都邑宮廟
《禮記威儀》曰:“賤人為君,則蛇入都。”《潛潭巴》曰:“朝有大蛇,支屬無道,將作甚?”宋均注曰:“蛇。陰物而性蠶燕,今而在朝,是支屬或欲為無道;作甚,言不成也。”《呂氏春秋》曰:“妖孽生,國有游蛇,蛇一西一東。”《漢書五行志》曰:“皇之不極,是謂失德,則有蛇孽。”《災異圖》曰:“外鎮王侯不祗上命,克暴國民,則龍蛇見。”京氏曰:“蛇群聚大道上,邑有急兵;蛇聚於國,必有圍城;黃蛇見於邑,旱;長蛇見,洪水。”《淮南萬畢術》曰:“君室無故見蛇,君且去;蛇無故在床上,君非其子。”《漢書五行志》曰:“《左傳》文公十六年,有蛇自泉宮收支於國,如先君之數。劉向以為,泉宮,在囿中,公母姜氏嘗居之;蛇從之出,象宮將不居也;又蛇入國,將有女憂也;如先君之數者,公母將薨之象。公惡之,乃毀泉台。后二年薨,令郎遂殺文公之二子惡、視,而主宣公,文夫人歸於齊。”《搜神記》曰:“魯定公元年,秋有九蛇繞柱,占曰:以為九世廟不祀。乃立煬宮。”《會稽典錄》曰:“淳於翼,字叔通,除洛陽市。長桓帝即位,有大蛇見德陽殿上,翼占曰:以蛇有鱗甲,兵之應也。”《晉征祥說》曰:“大寧中,武昌有大蛇居神寺神樹上,出頭從人受食。”(案《京房易妖占》曰:大蛇見神寺,不出三年,有大兵,國有大憂。時王敦作逆。)《晉惠帝起居注》曰:“齊有大蛇,長三百餘步,又負二蛇,長十餘步,過市,市人悉逐觀之,繇齊城北門,入漢景祠,須臾不復見。”《京房易傳》曰:“蛇見將軍營中,師罷;出,則中軍將軍得志,或曰得士。”
蛇鳴君室 蛇交市廷,蛇沖腹 蛇斗
《淮南萬畢術》曰:“為死事則蛇鳴君室。”京房曰:“蛇鳴君室,凶。”《地鏡》曰:“蛇交於市及廷中者,不出三年,必有亡主,各以其國君應之。”《運斗樞》曰:“君失政,臣挾私,期(期字看成則)蛇沖巴。”(巴,腹蟲也。)《河圖》曰:“大蛇朝市路群斗,又去不去,霸者當路。”《淮南萬畢術》曰:“蛇無故斗於君室,后必爭立。小死,小不勝;大死,大不勝;小大皆死,皆不立也。”《漢書五行志》曰:“《左傳》鄭厲公時,有內蛇與外蛇斗鄭南門中,內蛇死。劉向以為,先是鄭厲公劫相祭仲,而逐昭公代立,后厲公奔出。公復入,學生儀代立。厲公自外劫醫生傅瑕,使戮子儀,此外蛇殺內蛇之象。”《趙書》曰:“前趙時,清閑太守邵琨上言,蛇與鼠斗於郡門而蛇自死。”
蛙聚 蛙與蝦蟆斗
《易辨終備》曰:“蛙聚,大盜出。”《運斗樞》曰:“妃色惑主,蛙累入邦門。”《漢書》曰:“武帝元鼎五年秋,蛙與蝦蟆群斗,是歲四將軍眾十萬征南越。”
候蚯蚓出 蜈蚣入邑 蟻聚土 候螳�生 候蜩鳴
《周書時訓》曰:“立夏后五日,蚯蚓出,不出則臣奪后令;冬至之日,蚯蚓結,不結則君政不行。”京房曰:“見山�a蛆入於邑,內殺。”(《廣雅》曰:蜈蚣也。)又曰:“蟻無故當道,若門戶,城聚土,水且傷人。”《易通卦驗》曰:“螳�,搏蟬之蟲,乘虛而殺物,自隱藏而有所害,捕搏之象也;奸人性陰邪,行令失節,所生武官,不務詰奸,故為姦猾事發。”《月令》雲:“小暑至,螳螂生。”《周書》曰:“夏至后五日,蜩始鳴,不鳴則貴臣放逸;立秋之日,寒蜩不鳴。”《通卦驗》曰:“遁上九候,蟬始鳴,蟬不鳴,人臣力爭,國多妖言。”
螻蛄集朝廷 蚯蚓螻蛄見軍中 螻蛄大如牛
《京房易飛候》曰:“螻蛄集朝廷,厥咎黜。”又曰:“蚯蚓螻蛄見,軍中尤多,師將罷,有謀者不久;地生諸蟲,將軍急去,大凶。”《抱朴子》曰:“螻蛄見,軍尤生多,有軍罷,又宜備叛。”京氏曰:“螻蛄大如牛,長一丈,見,邑且有賤人貴。”
蜂食苗 蜂生國 蜂入軍中 蛾飛蔽日
《五行傳》曰:“秦昭王委事太后弟穰侯為丞相,弟謙盪君皆用事私門,權傾公朝。三十八年,上郡大飢,山東盡死,民無所食,蜂食民苗。蜂食民苗者,赤祥之災也。能飛揚之類,赤挾毒火之色也。欠妥食苗,象欠妥位也,故見災以蜚之蜂,見挾毒物之害也。天意若曰:君不明臣,下若蜂蔓而奪民,將為國家害也。”《天鏡》曰:“蜂生國,舍內空,亡象。”《兵書》曰:“軍行,蜂群飛,蜂及蜜蜂尤多者,必大戰蹊徑,防之。”又曰:“軍中有蜂鳴移,主將敗,士卒亡矣。”《漢書元帝紀》曰:“建昭元年春三月,上幸雍祠五��,秋八月,有白蛾飛蔽日,從東都至軹道。(注:“如淳曰:《三輔黃圖》:長安城東北次門號曰宣平城門,其外郭曰東都門也。”)冬,河間王元有罪廢遷房陵。”
蝗生
《五行傳》曰:“介蟲者,小蟲有甲能蜚揚之類,陽氣所生,於《春秋》為象蟲,今謂之蝗,皆其類也,曰介蟲之孽也。”《說文》曰:“蝗,螽也。旱氣動象,至使乞貸,則生�。舊說螟、�、蟊、賊,一種蟲也。如言寇、盜、奸、宄,內外言之耳,故捷為文學曰:此四種,皆蝗也。”《禮月令》曰:“孟夏行春令,則蝗蟲為災。”《春秋緯》曰:“愁精所感,擾氣所生,螽冬生,天不能滅,地不能藏。”《潛潭巴》曰:“生蝗蟲,兵大起,行千里。”《五行傳》曰:“君行兇狠,而錢糧貪叨無厭,以師動眾,取邑治城而失眾心,則蟲為害。”《爾雅》曰:“蝗蟲食苗心曰螟,食苗恭弘=叶 恭弘曰�c,食苗根曰蟊,食苗節曰賊。”董仲舒《對災異》曰:“佞臣居位,貪叨之徵,邪人在位,則蝗蟲食菜;君用臣才不任職,則蟲食莖;君用佞人在朝,則蟲食節;君用奸賊在位,則蟲食根。”《禮月令》:“仲春行夏令,蟲蝗為害。”《說文》曰:“螟蟲食谷心,從冥聲,吏冥冥犯罪,即生螟。”《呂氏春秋》曰:“亂國之妖,有螟集其國,其年凶。”《淮南子》曰:“政惡生孽,蟲食心。”京房曰:“吏為貪狼,多螟�;宮室奢,蟲食菜。”《漢書五行志》曰:“《春秋》魯哀公十二年十二月,螟。十三年九月,螟。十二月,螟。劉向以為,春用田賦,冬而螟。此三螟皆虐取民之效。”《春秋漢含孳》曰:“魯室履畝而稅,貪恣太過,則�m生。”《漢書五行志》曰:“劉歆以為,�m,媲蠢之有翼,(音蚍蜉)食谷為災。黑,青也。董仲舒以為,�m,螟始生也。是時初稅畝,亂先王制,故應是而蟓生。”《詩推度災》曰:“在下不臣,蟲食恭弘=叶 恭弘。貸者,伐也。小臣為政事,變其法,故立字貸,與伐同其變,臣欲殺也。”京房曰:“得無節,蟲食恭弘=叶 恭弘。”《說文》曰:“野蟲食草根者也。吏抵,冒取民,則生[蟲弟]。”京房曰:“臣安祿,厥災蟲食根;不絀無德,蟲食本;害忠孝,蟲食根。”《握鏡》曰:“螟蟲食根,咎在女主社稷。”《毛詩義禮》曰:“蟊長而細,或說雲:蟊,螻蛄也。螻蛄食苗根,為人患。”《詩推度災》曰:“傷苗食之賊也。”京房曰:“與公侯爭,蟲食�,傷忠臣,蟲食�。”《史記》:“秦始皇四年十月,螟蟲從東方來,蔽天,如嚴雪。是歲天下失�瓠。”《漢書五行志》曰:“景帝中元三年秋,蝗,匈奴寇邊。武帝元光五年秋,蝗,五將眾三十萬伏馬邑,又四將征匈奴。元鼎五年秋,蝗,四將征南越。元封六年秋,蝗,兩將征朝鮮。太初元年夏,蝗從東方飛至敦煌。三年秋,復蝗,其年貳師征大宛,天下奉其役連年。征和三年秋,蝗,四年,夏蝗,先是一年,三將連眾十餘萬征匈奴,貳師七萬人沒不還。平帝元始二年秋,蝗偏天下,是時王莽秉政。”《漢書》:“王莽地皇三年夏,蝗從東方來,蔽天,至長安,入未央宮緣殿。四年,漢兵斬莽。”《續漢書五行志》曰:“安帝永初四年夏,蝗,是時西羌寇亂,軍眾征,距之連年。五年夏,九州蝗。六年三月,去年蝗處復蝗子生。七年二月,郡國蝗。順帝永建五年,郡國十二蝗,是時鮮卑寇朔方,用眾征之。永和元年秋七月,偃師蝗。去年年冬,烏桓寇沙南,用眾征之。”《續漢書五行志》曰:“桓帝永興元年七月,郡國三十二,大蝗,是時梁冀秉政。”《東觀漢記》曰:“馬�伯威為廣陵太守,連年有蝗,谷貴,�奏罷強官,薄錢糧,蝗蟲飛入海中,化為魚蝦。”《晉中興征祥說》曰:“元帝大興二年,徐州及揚州之西江郡蝗。三年,冀州蝗。皆胡肆暴之徵。武帝太元十六年五月,棠邑界有蝗,廣千里,長三十里許,從南來,其飛蔽天,害苗稼,是時官以賄成,皆入私庫,貪私苟得之徵也。”《趙書》曰:“石勒十四年五月,飛蝗穿地而生,二十日化如蠶,七八日而卧,四日蛻則飛,周遍河朔,百草無遺,唯不食三豆及麻。”
蜮生 蠅蔽 蚊虻興 虻大如牛,蠛蠓滿野
《春秋漢含孳》曰:“妃黨縱橫,佞人潛世,則蜮生。”《春秋》:“魯庄公十八年秋,有蜮。”注云:“蜮,短狐也,蓋以含沙射人為災也。”《漢書五行志》曰:“庄公十八年有蜮,劉向以為蜮生南越之地,多淫婦人,男女同川,淫女為主,亂氣所生,故宣武名之蜮。(蜮由惑也,謂之短弧。)是時庄公將取齊之淫女,故蜮至。”《五行傳》曰:“《詩》雲:‘為鬼為蜮,則不能得。’蓋氣精也。”《詩義禮》曰:“一名射景,如鱉三足。”《紀年》:“晉獻公二年春,周惠王居於鄭,鄭人入王府,多取玉,玉化為蜮射人。”《古今注》曰:“成帝建始元年六月,蒼蠅萬數,集白虎門朝坐處,蔽地。”《漢書》:“昌邑王賀夢青蠅矢,積西階東河,五六石,以屋瓦覆,發視之,青蠅矢也。以問龔遂,遂曰:‘階下左側讒人眾多,願皆放之。’賀不用其言,卒至於廢。”《詩推度災》曰:“逆天地,絕人倫,則蚊虻興。”《兵書》曰:“軍行逢虻尤多者,必大戰蹊徑,防之。”《考異郵》曰:“陳涉即亡,景駒為主,項羽誅嬰,都制九塞,自稱楚王,地生神虻,大如牛。”《淮南子》:“衰世,飛蛩滿野。”許慎曰:“蛩,蠛蒙也。”
蟄蟲不藏 蟲兩足 飛蟲反墜 蟲生宗廟
《春秋繁露》曰:“木干水,冬蟄蟲不藏;土干水,蟄蟲冬出。”《潛潭巴》曰:“蟲兩足赤口,諸侯強。”《五經異義公羊說》:“後夫人之家,專權擅勢,秉持國政,蠶食國民,則蟲飛反墜。”《握鏡》曰:“甲蟲無故生宗廟中,不出三年,臣倒戈,兵興,國憂,亡天下;蟲無故自死,用刑暴,戕害過。”京房曰:“軍行道,逢蟲蛇怒,必大戰,吏兵與馬,賊將死,以君大就,五校亂錯,故致以怪。”
@-------------------------------------------------------@
開元占經 卷一百一十七,開元占經 卷一百一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