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奇門 正文

適用六壬展望學,適用六壬展望學

大六壬管輅神書,大六壬管輅神書

第一章

第一節 地皮
六壬式又稱六壬課,推演六壬課需先排地皮。地皮的排列方式是牢靠穩固的。
六壬課的地皮是以十二地支為次,按順時針偏向排列成方形圖
巳午未申
辰 酉
卯 戌
寅丑子亥
十二地支按五行分,寅卯木,巳午火,申酉金,亥子水,辰戌丑未屬土。方位子為正北,卯為正東,午為正南,酉為正西,丑寅為東北,辰巳為東南,未申為西南,戌亥為西北;按陰陽屬性分,子、寅、辰、午、申、戌為陽,丑、卯、巳、未、酉、亥為陰。

第二節 天盤
月將加臨地皮占時之上,按順時針偏向依次排完十二支就組成了天盤。
月將的詳細取法如下:
正月雨水后,日纏諏訾之次用登明亥將;
二月春分后,日纏降婁之次用河魁戌將;
三月穀雨后,日纏大梁之次用從魁酉將;
四月小滿后,日纏實沈之次用傳送申將;
五月夏至后,日纏鶉首之次用小吉未將;
六月大署后,日纏鶉火之次用盛光午將;
七月處暑后,日纏鶉尾之次用太乙巳將;
八月秋分后,日纏壽星之次用天罡辰將;
九月霜降后,日纏大火之次用太沖卯將;
十月小雪后,日纏析木之次用功曹寅將;
十一月冬至后,日纏星紀之次用大吉丑將;
十二月大寒后,日纏元枵之次用神后子將。
取定月將之後,將月將加臨地皮占時之上,仍按順時針偏向依次排完十二支,即整天盤。如正月雨水后,用登明亥將;卯時占演,即以天盤亥加臨地皮卯,子加辰位,丑加巳位,寅加午位、、、、、、,戌加寅位。
卯時亥將天盤圖

丑寅卯辰
子 巳
亥 午
戌酉申未

地皮的十二地支位置是牢靠穩固的。在推演時,只要記着地皮十二地支的牢靠位置就行了,不必把它寫出來。
天盤的十二地支位置是不牢靠的,將月將加臨占時排天盤。一天有十二個時刻,每個時刻一個天盤,一天就可以排成十二個天盤。在推演時,需要把天盤寫出來。
六壬古籍中有一首“起例歌”是講天盤、地皮排列的。:歌曰:
天罡辰起順行流,正月從豬逆數周;月建合辰為月將,六壬往後是根由。
“天罡辰起順行流”是說地皮的排列以天罡辰為首,順布十二地支。而天盤的排列,就要先取月將,月將以登明亥為首逆布。詳細取法就是“月建合辰為月將”。就是:
正月建寅,寅與亥合,以登明亥為正月將;
二月建卯,卯與戌合,以河魁戌為二月將;
、、、、、、
十二月建丑,丑與子合,以神后子為十二月獎。

第三節 四課
排完地皮、天盤之後,就需起四課了,起四課,以日干定第一課和第二課,以日支定第三、第四課。日干是指求測之日天干,日支則是日地支。
天干共有十位,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其順序則是甲1、乙2、、、、、、癸10,奇為陽,隅為陰。十天干在地皮各有寄宮:
甲寄地皮寅宮;乙寄地皮辰宮;丙寄地皮巳宮;丁寄地皮未宮;戊寄地皮巳宮;己寄地皮未宮;庚寄地皮申宮;辛寄地皮戌宮;壬寄地皮亥宮;癸寄地皮丑宮;

古有十干寄宮歌:
甲課寅上乙課辰,丙戊在巳不須論,丁己在未庚申位,辛戌壬亥定其真,癸課由來丑上坐,明白不用四正辰(子午卯酉)。為什麼十天干不寄於子午卯酉,而甲干一定要寄寅宮,乙干一定要寄辰宮,等等,有待進一步研究探討。從現代能見到的古代六壬式盤實物看,漢代式盤只有甲、乙、丙、丁、庚、辛、壬、癸八乾的寄宮,沒有戊、己二干寄宮,魏朝銅製式盤對十干寄宮就完整起來了。
如甲子日卯時亥月將佔,先以月將亥加臨地皮占時卯上定天盤:
丑寅卯辰
子 巳
亥 午
戌酉申未
日干為甲,甲寄宮於地皮寅,地皮寅上為戌,即第一課為:


戌在地皮本位上所加為天盤午,即第二課為:


日支為子,子在地皮本位上所加為申,即第三課為:


申在地皮本位上所加為辰,即第四課為:


甲子日卯時亥月將佔天盤和四課的謄寫花樣是:
丑寅卯辰
子 巳
亥 午
戌酉申未

戌 午 申辰
甲 戌 子申
四課中,第一課稱為日乾的陽神,第二課稱為日乾的陰神,第三課稱為日支的陽神,第四課稱為日支的陰神。

第四節 三傳
三傳分為初傳、中傳和末傳。一樣平常情形下,初傳代表事物的最先階段,中傳代表事物中央生長的轉變歷程,末傳示意事物的下場。傳,又有轉達的意思。轉達什麼?只要是轉達信息。
取三傳的方式主要憑證的天盤神和地皮神的相剋關係來確定。取三傳的順序是先取初傳,次取中傳,最後取末傳。大致有九個類型:
1、
先取四課中的下克上者為初傳,如四課中無下克上,則取上克下為初傳。初傳即完,則取初傳在地皮本位上所加天盤之將為中傳。中傳即完,則取中傳在地皮本位上所加天盤之將為末傳。
例:甲辰日中午酉將佔,第一課 ,第二課 ,第四課
第一課中巳屬火,甲屬木,不克;第二課中申屬金,巳屬火,有克;第三課中未屬土辰屬土,第四課中戌屬土,未屬土,不克。此四課中只有第二課有克(巳火克申金),為下克上,則取受克者申為初傳,申在地皮本位上所加為亥,取亥為中傳;亥在地皮本位上所加為寅,取寅為末傳。詳細排盤方式如下
甲辰日中午酉將
天盤
申酉戌亥
未 子
午 丑
巳辰卯寅
四課
巳 申 未 戌
甲 巳 辰 未
三傳――申 亥 寅
例2:壬戌日巳時寅將佔,第一課 ,第二課 ,第三課 ,第四課
。第一課申屬金,壬屬水,不克;第二課巳屬火,申屬金,有克(巳火克申金);第三、四課未、戌,辰、未皆土,不克。四課中只有第二課有克,為上克下,因申金受克,申在地皮本位上所加為巳,則取巳為初傳;巳在地皮本位上所加為寅,則取寅為中傳;寅在地皮本位上所加為亥,則取亥為末傳。為了節約空間,此排盤方式省略。

若是四課中有兩課相剋,一為上克下,一為下克上,則捨去上克下,取下克上者為初傳。中傳、末傳的取法仿上述占例類推。
這種取三傳的方式稱為“賊克法”,在四課中上克下稱為“克”,下克上稱為“賊”。有“賊克法”古訣一首:
取傳先從下賊上,如無下賊上克初,初傳本位名中次,中上因加是末傳。
2、
四課中有兩課為下克上,或三課為下克上,或四課均為下克上,要以與日干相比和者取為初傳,中、末之傳的取法仍然穩固。所謂比和,陽干與陽支為比和,陰乾與陰支為比和。十天干中甲、丙、戊、庚、壬為陽,乙、丁、己、辛、癸為陰;十二地支中子、寅、辰、午、申、戌為陽,丑、卯、巳、未、酉、亥為陰。占日的天干屬陽,則以四課中受克的陽支取為初傳;占日的天干屬陰,則以四課中受克的陰支取為初傳。
例:甲戌日未時申將佔
午未申酉
巳 戌
辰 亥
卯寅丑子
四課
此例第二課辰卯、第三課亥戌均為下克上,因甲戌日日干甲屬陽,第二課地支辰屬陽,第三課地支亥屬陰,以是捨去亥而用辰,取辰為初傳,辰在地皮本位上所加為巳,取巳為中傳;巳在地皮本位上所加為午,取午為末傳。以是,甲戌日未時申將佔,三傳則是:

辰 巳 午
例:辛亥日亥時卯將佔
天盤
酉戌亥子
申 丑
未 寅
午巳辰卯
四課
四課中第一課寅辛、第四課未卯均為下克上,然則寅為陽支,未為陰支,占日為辛亥日日干為陰,以是捨去寅而取未為初傳;未在地皮本位所加為亥,亥為中傳;亥在地皮本位所加為卯,取卯為末傳。此三傳為未亥卯。
若是四課中有兩課為上克下,或三課上克下,或四課均為上克下,取三傳亦模擬上述規則類推。
這種取三傳的方式稱為“比用法”。其口訣曰:下賊或二三四侵,否則上克亦同論,擇取比者以為用,陽日用陽陰用陰。
3、
四課中有二課下賊上,或三課下賊上,或四課均為下賊上,而且受克的支神均與日干相比和或不相比和;或者四課中有兩可為上克下,或三課為上克下,或四課均為上克下,而且受克的支神均與日干相比和或不相比和;這兩種情形,用“賊克法”和“比用法”都無法取初傳,可改用“涉害法”取初傳,中傳和末傳的取法仍然穩固。
(適用六壬展望學


第一章
第一節 地皮
六壬式又稱六壬課,推演六壬課需先排地皮。地皮的排列方式是牢靠穩固的。
六壬課的地皮是以十二地支為次,按順時針偏向排列成方形圖
巳午未申
辰 酉
卯 戌
寅丑子亥
十二地支按五行分,寅卯木,巳午火,申酉金,亥子水,辰戌丑未屬土。方位子為正北,卯為正東,午為正南,酉為正西,丑寅為東北,辰巳為東南,未申為西南,戌亥為西北;按陰陽屬性分,子、寅、辰、午、申、戌為陽,丑、卯、巳、未、酉、亥為陰。
第二節 天盤
月將加臨地皮占時之上,按順時針偏向依次排完十二支就組成了天盤。
月將的詳細取法如下:
正月雨水后,日纏諏訾之次用登明亥將;
二月春分后,日纏降婁之次用河魁戌將;
三月穀雨后,日纏大梁之次用從魁酉將;
四月小滿后,日纏實沈之次用傳送申將;
五月夏至后,日纏鶉首之次用小吉未將;
六月大署后,日纏鶉火之次用盛光午將;
七月處暑后,日纏鶉尾之次用太乙巳將;
八月秋分后,日纏壽星之次用天罡辰將;
九月霜降后,日纏大火之次用太沖卯將;
十月小雪后,日纏析木之次用功曹寅將;
十一月冬至后,日纏星紀之次用大吉丑將;
十二月大寒后,日纏元枵之次用神后子將。
取定月將之後,將月將加臨地皮占時之上,仍按順時針偏向依次排完十二支,即整天盤。如正月雨水后,用登明亥將;卯時占演,即以天盤亥加臨地皮卯,子加辰位,丑加巳位,寅加午位、、、、、、,戌加寅位。
卯時亥將天盤圖

丑寅卯辰
子 巳
亥 午
戌酉申未

地皮的十二地支位置是牢靠穩固的。在推演時,只要記着地皮十二地支的牢靠位置就行了,不必把它寫出來。
天盤的十二地支位置是不牢靠的,將月將加臨占時排天盤。一天有十二個時刻,每個時刻一個天盤,一天就可以排成十二個天盤。在推演時,需要把天盤寫出來。
六壬古籍中有一首“起例歌”是講天盤、地皮排列的。:歌曰:
天罡辰起順行流,正月從豬逆數周;月建合辰為月將,六壬往後是根由。
“天罡辰起順行流”是說地皮的排列以天罡辰為首,順布十二地支。而天盤的排列,就要先取月將,月將以登明亥為首逆布。詳細取法就是“月建合辰為月將”。就是:
正月建寅,寅與亥合,以登明亥為正月將;
二月建卯,卯與戌合,以河魁戌為二月將;
、、、、、、
十二月建丑,丑與子合,以神后子為十二月獎。

第三節 四課
排完地皮、天盤之後,就需起四課了,起四課,以日干定第一課和第二課,以日支定第三、第四課。日干是指求測之日天干,日支則是日地支。
天干共有十位,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其順序則是甲1、乙2、、、、、、癸10,奇為陽,隅為陰。十天干在地皮各有寄宮:
甲寄地皮寅宮;乙寄地皮辰宮;丙寄地皮巳宮;丁寄地皮未宮;戊寄地皮巳宮;己寄地皮未宮;庚寄地皮申宮;辛寄地皮戌宮;壬寄地皮亥宮;癸寄地皮丑宮;

古有十干寄宮歌:
甲課寅上乙課辰,丙戊在巳不須論,丁己在未庚申位,辛戌壬亥定其真,癸課由來丑上坐,明白不用四正辰(子午卯酉)。為什麼十天干不寄於子午卯酉,而甲干一定要寄寅宮,乙干一定要寄辰宮,等等,有待進一步研究探討。從現代能見到的古代六壬式盤實物看,漢代式盤只有甲、乙、丙、丁、庚、辛、壬、癸八乾的寄宮,沒有戊、己二干寄宮,魏朝銅製式盤對十干寄宮就完整起來了。
如甲子日卯時亥月將佔,先以月將亥加臨地皮占時卯上定天盤:
丑寅卯辰
子 巳
亥 午
戌酉申未
日干為甲,甲寄宮於地皮寅,地皮寅上為戌,即第一課為:


戌在地皮本位上所加為天盤午,即第二課為:


日支為子,子在地皮本位上所加為申,即第三課為:


申在地皮本位上所加為辰,即第四課為:


甲子日卯時亥月將佔天盤和四課的謄寫花樣是:
丑寅卯辰
子 巳
亥 午
戌酉申未

戌 午 申辰
甲 戌 子申
四課中,第一課稱為日乾的陽神,第二課稱為日乾的陰神,第三課稱為日支的陽神,第四課稱為日支的陰神。
第四節 三傳
三傳分為初傳、中傳和末傳。一樣平常情形下,初傳代表事物的最先階段,中傳代表事物中央生長的轉變歷程,末傳示意事物的下場。傳,又有轉達的意思。轉達什麼?只要是轉達信息。
取三傳的方式主要憑證的天盤神和地皮神的相剋關係來確定。取三傳的順序是先取初傳,次取中傳,最後取末傳。大致有九個類型:
1、
先取四課中的下克上者為初傳,如四課中無下克上,則取上克下為初傳。初傳即完,則取初傳在地皮本位上所加天盤之將為中傳。中傳即完,則取中傳在地皮本位上所加天盤之將為末傳。
例:甲辰日中午酉將佔,第一課 ,第二課 ,第四課
第一課中巳屬火,甲屬木,不克;第二課中申屬金,巳屬火,有克;第三課中未屬土辰屬土,第四課中戌屬土,未屬土,不克。此四課中只有第二課有克(巳火克申金),為下克上,則取受克者申為初傳,申在地皮本位上所加為亥,取亥為中傳;亥在地皮本位上所加為寅,取寅為末傳。詳細排盤方式如下
甲辰日中午酉將
天盤
申酉戌亥
未 子
午 丑
巳辰卯寅
四課
巳 申 未 戌
甲 巳 辰 未
三傳――申 亥 寅
例2:壬戌日巳時寅將佔,第一課 ,第二課 ,第三課 ,第四課
。第一課申屬金,壬屬水,不克;第二課巳屬火,申屬金,有克(巳火克申金);第三、四課未、戌,辰、未皆土,不克。四課中只有第二課有克,為上克下,因申金受克,申在地皮本位上所加為巳,則取巳為初傳;巳在地皮本位上所加為寅,則取寅為中傳;寅在地皮本位上所加為亥,則取亥為末傳。為了節約空間,此排盤方式省略。

若是四課中有兩課相剋,一為上克下,一為下克上,則捨去上克下,取下克上者為初傳。中傳、末傳的取法仿上述占例類推。
這種取三傳的方式稱為“賊克法”,在四課中上克下稱為“克”,下克上稱為“賊”。有“賊克法”古訣一首:
取傳先從下賊上,如無下賊上克初,初傳本位名中次,中上因加是末傳。
2、
四課中有兩課為下克上,或三課為下克上,或四課均為下克上,要以與日干相比和者取為初傳,中、末之傳的取法仍然穩固。所謂比和,陽干與陽支為比和,陰乾與陰支為比和。十天干中甲、丙、戊、庚、壬為陽,乙、丁、己、辛、癸為陰;十二地支中子、寅、辰、午、申、戌為陽,丑、卯、巳、未、酉、亥為陰。占日的天干屬陽,則以四課中受克的陽支取為初傳;占日的天干屬陰,則以四課中受克的陰支取為初傳。
例:甲戌日未時申將佔
午未申酉
巳 戌
辰 亥
卯寅丑子
四課
此例第二課辰卯、第三課亥戌均為下克上,因甲戌日日干甲屬陽,第二課地支辰屬陽,第三課地支亥屬陰,以是捨去亥而用辰,取辰為初傳,辰在地皮本位上所加為巳,取巳為中傳;巳在地皮本位上所加為午,取午為末傳。以是,甲戌日未時申將佔,三傳則是:

辰 巳 午
例:辛亥日亥時卯將佔
天盤
酉戌亥子
申 丑
未 寅
午巳辰卯
四課
四課中第一課寅辛、第四課未卯均為下克上,然則寅為陽支,未為陰支,占日為辛亥日日干為陰,以是捨去寅而取未為初傳;未在地皮本位所加為亥,亥為中傳;亥在地皮本位所加為卯,取卯為末傳。此三傳為未亥卯。
若是四課中有兩課為上克下,或三課上克下,或四課均為上克下,取三傳亦模擬上述規則類推。
這種取三傳的方式稱為“比用法”。其口訣曰:下賊或二三四侵,否則上克亦同論,擇取比者以為用,陽日用陽陰用陰。
3、
四課中有二課下賊上,或三課下賊上,或四課均為下賊上,而且受克的支神均與日干相比和或不相比和;或者四課中有兩可為上克下,或三課為上克下,或四課均為上克下,而且受克的支神均與日干相比和或不相比和;這兩種情形,用“賊克法”和“比用法”都無法取初傳,可改用“涉害法”取初傳,中傳和末傳的取法仍然穩固。
(適用六壬展望學


第一章
第一節 地皮
六壬式又稱六壬課,推演六壬課需先排地皮。地皮的排列方式是牢靠穩固的。
六壬課的地皮是以十二地支為次,按順時針偏向排列成方形圖
巳午未申
辰 酉
卯 戌
寅丑子亥
十二地支按五行分,寅卯木,巳午火,申酉金,亥子水,辰戌丑未屬土。方位子為正北,卯為正東,午為正南,酉為正西,丑寅為東北,辰巳為東南,未申為西南,戌亥為西北;按陰陽屬性分,子、寅、辰、午、申、戌為陽,丑、卯、巳、未、酉、亥為陰。
第二節 天盤
月將加臨地皮占時之上,按順時針偏向依次排完十二支就組成了天盤。
月將的詳細取法如下:
正月雨水后,日纏諏訾之次用登明亥將;
二月春分后,日纏降婁之次用河魁戌將;
三月穀雨后,日纏大梁之次用從魁酉將;
四月小滿后,日纏實沈之次用傳送申將;
五月夏至后,日纏鶉首之次用小吉未將;
六月大署后,日纏鶉火之次用盛光午將;
七月處暑后,日纏鶉尾之次用太乙巳將;
八月秋分后,日纏壽星之次用天罡辰將;
九月霜降后,日纏大火之次用太沖卯將;
十月小雪后,日纏析木之次用功曹寅將;
十一月冬至后,日纏星紀之次用大吉丑將;
十二月大寒后,日纏元枵之次用神后子將。
取定月將之後,將月將加臨地皮占時之上,仍按順時針偏向依次排完十二支,即整天盤。如正月雨水后,用登明亥將;卯時占演,即以天盤亥加臨地皮卯,子加辰位,丑加巳位,寅加午位、、、、、、,戌加寅位。
卯時亥將天盤圖

丑寅卯辰
子 巳
亥 午
戌酉申未

地皮的十二地支位置是牢靠穩固的。在推演時,只要記着地皮十二地支的牢靠位置就行了,不必把它寫出來。
天盤的十二地支位置是不牢靠的,將月將加臨占時排天盤。一天有十二個時刻,每個時刻一個天盤,一天就可以排成十二個天盤。在推演時,需要把天盤寫出來。
六壬古籍中有一首“起例歌”是講天盤、地皮排列的。:歌曰:
天罡辰起順行流,正月從豬逆數周;月建合辰為月將,六壬往後是根由。
“天罡辰起順行流”是說地皮的排列以天罡辰為首,順布十二地支。而天盤的排列,就要先取月將,月將以登明亥為首逆布。詳細取法就是“月建合辰為月將”。就是:
正月建寅,寅與亥合,以登明亥為正月將;
二月建卯,卯與戌合,以河魁戌為二月將;
、、、、、、
十二月建丑,丑與子合,以神后子為十二月獎。

第三節 四課
排完地皮、天盤之後,就需起四課了,起四課,以日干定第一課和第二課,以日支定第三、第四課。日干是指求測之日天干,日支則是日地支。
天干共有十位,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其順序則是甲1、乙2、、、、、、癸10,奇為陽,隅為陰。十天干在地皮各有寄宮:
甲寄地皮寅宮;乙寄地皮辰宮;丙寄地皮巳宮;丁寄地皮未宮;戊寄地皮巳宮;己寄地皮未宮;庚寄地皮申宮;辛寄地皮戌宮;壬寄地皮亥宮;癸寄地皮丑宮;

古有十干寄宮歌:
甲課寅上乙課辰,丙戊在巳不須論,丁己在未庚申位,辛戌壬亥定其真,癸課由來丑上坐,明白不用四正辰(子午卯酉)。為什麼十天干不寄於子午卯酉,而甲干一定要寄寅宮,乙干一定要寄辰宮,等等,有待進一步研究探討。從現代能見到的古代六壬式盤實物看,漢代式盤只有甲、乙、丙、丁、庚、辛、壬、癸八乾的寄宮,沒有戊、己二干寄宮,魏朝銅製式盤對十干寄宮就完整起來了。
如甲子日卯時亥月將佔,先以月將亥加臨地皮占時卯上定天盤:
丑寅卯辰
子 巳
亥 午
戌酉申未
日干為甲,甲寄宮於地皮寅,地皮寅上為戌,即第一課為:


戌在地皮本位上所加為天盤午,即第二課為:


日支為子,子在地皮本位上所加為申,即第三課為:


申在地皮本位上所加為辰,即第四課為:


甲子日卯時亥月將佔天盤和四課的謄寫花樣是:
丑寅卯辰
子 巳
亥 午
戌酉申未

戌 午 申辰
甲 戌 子申
四課中,第一課稱為日乾的陽神,第二課稱為日乾的陰神,第三課稱為日支的陽神,第四課稱為日支的陰神。
第四節 三傳
三傳分為初傳、中傳和末傳。一樣平常情形下,初傳代表事物的最先階段,中傳代表事物中央生長的轉變歷程,末傳示意事物的下場。傳,又有轉達的意思。轉達什麼?只要是轉達信息。
取三傳的方式主要憑證的天盤神和地皮神的相剋關係來確定。取三傳的順序是先取初傳,次取中傳,最後取末傳。大致有九個類型:
1、
先取四課中的下克上者為初傳,如四課中無下克上,則取上克下為初傳。初傳即完,則取初傳在地皮本位上所加天盤之將為中傳。中傳即完,則取中傳在地皮本位上所加天盤之將為末傳。
例:甲辰日中午酉將佔,第一課 ,第二課 ,第四課
第一課中巳屬火,甲屬木,不克;第二課中申屬金,巳屬火,有克;第三課中未屬土辰屬土,第四課中戌屬土,未屬土,不克。此四課中只有第二課有克(巳火克申金),為下克上,則取受克者申為初傳,申在地皮本位上所加為亥,取亥為中傳;亥在地皮本位上所加為寅,取寅為末傳。詳細排盤方式如下
甲辰日中午酉將
天盤
申酉戌亥
未 子
午 丑
巳辰卯寅
四課
巳 申 未 戌
甲 巳 辰 未
三傳――申 亥 寅
例2:壬戌日巳時寅將佔,第一課 ,第二課 ,第三課 ,第四課
。第一課申屬金,壬屬水,不克;第二課巳屬火,申屬金,有克(巳火克申金);第三、四課未、戌,辰、未皆土,不克。四課中只有第二課有克,為上克下,因申金受克,申在地皮本位上所加為巳,則取巳為初傳;巳在地皮本位上所加為寅,則取寅為中傳;寅在地皮本位上所加為亥,則取亥為末傳。為了節約空間,此排盤方式省略。

若是四課中有兩課相剋,一為上克下,一為下克上,則捨去上克下,取下克上者為初傳。中傳、末傳的取法仿上述占例類推。
這種取三傳的方式稱為“賊克法”,在四課中上克下稱為“克”,下克上稱為“賊”。有“賊克法”古訣一首:
取傳先從下賊上,如無下賊上克初,初傳本位名中次,中上因加是末傳。
2、
四課中有兩課為下克上,或三課為下克上,或四課均為下克上,要以與日干相比和者取為初傳,中、末之傳的取法仍然穩固。所謂比和,陽干與陽支為比和,陰乾與陰支為比和。十天干中甲、丙、戊、庚、壬為陽,乙、丁、己、辛、癸為陰;十二地支中子、寅、辰、午、申、戌為陽,丑、卯、巳、未、酉、亥為陰。占日的天干屬陽,則以四課中受克的陽支取為初傳;占日的天干屬陰,則以四課中受克的陰支取為初傳。
例:甲戌日未時申將佔
午未申酉
巳 戌
辰 亥
卯寅丑子
四課
此例第二課辰卯、第三課亥戌均為下克上,因甲戌日日干甲屬陽,第二課地支辰屬陽,第三課地支亥屬陰,以是捨去亥而用辰,取辰為初傳,辰在地皮本位上所加為巳,取巳為中傳;巳在地皮本位上所加為午,取午為末傳。以是,甲戌日未時申將佔,三傳則是:

辰 巳 午
例:辛亥日亥時卯將佔
天盤
酉戌亥子
申 丑
未 寅
午巳辰卯
四課
四課中第一課寅辛、第四課未卯均為下克上,然則寅為陽支,未為陰支,占日為辛亥日日干為陰,以是捨去寅而取未為初傳;未在地皮本位所加為亥,亥為中傳;亥在地皮本位所加為卯,取卯為末傳。此三傳為未亥卯。
若是四課中有兩課為上克下,或三課上克下,或四課均為上克下,取三傳亦模擬上述規則類推。
這種取三傳的方式稱為“比用法”。其口訣曰:下賊或二三四侵,否則上克亦同論,擇取比者以為用,陽日用陽陰用陰。
3、
四課中有二課下賊上,或三課下賊上,或四課均為下賊上,而且受克的支神均與日干相比和或不相比和;或者四課中有兩可為上克下,或三課為上克下,或四課均為上克下,而且受克的支神均與日干相比和或不相比和;這兩種情形,用“賊克法”和“比用法”都無法取初傳,可改用“涉害法”取初傳,中傳和末傳的取法仍然穩固。
(楊景磐)

小六壬預測法,小六壬預測法


@-------------------------------------------------------@

六壬經典 畢法賦簡注,六壬經典 畢法賦簡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