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風水 居家風水 正文

風水術的科學認識和應用(圖文)

掃碼手機瀏覽

熱門測算
寫在前面的話:
自從我的日誌《“四柱八字術”為何是偽易學預測系統》、《太乙,六壬,奇門遁甲三式簡論》、《“相地卜宅術”再論》等發表以來,招致的非議與攻擊自不必說了。不過我要說,“大師”們大可不必如此。我再次聲明,這隻是一種學術觀點,沒有想要踢“大師”們飯碗的意思;我也知道自己狂妄和無知,但也請大家容許我心裏有“好良言難勸該死鬼”的念頭。
近來也遇到了一些“臭味相投”的易友,希望我能全面的闡述自己的風水觀點。更有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先生很誠懇地希望能與我探討一些風水問題,着實令人感動。不才只有把原來隱而未發的這篇《風水術的科學認識和應用》再次編輯公開了,也算回饋認可我的易友們的厚愛吧。

一,風水術基本原理:

通過由今及古的大量文獻研究,我發現中國風水文化的核心,其實就一個字——“穴”。我們看下面一組圖片:

popup alt="" src="/d/file/201907/e200bed722d0ae7c2c7109ccec300061.jpg">

從這個字,我們可以解讀出風水裡“四象”、“明堂”等基本概念。由穴→安→家→字(懷孕)等等,這些字的衍生反映了古人“居而安”的人文思想,一句話:擇地而居,就是為了安全,在安全的基礎上謀求食物和繁衍。或者我們可以直接總結為風水思想的基本原理就是一個“安”字,只要符合居住安全,物質豐富,環境宜人等利於生存繁衍的地方,都是好風水。那麼什麼樣的風水才是安全而又有利於生存繁衍的呢?如下圖:

popup alt="" src="/d/file/201907/b4b97a17ee56f50d238fba5d7f4b6b3c.jpg">

第一圖,山環水抱齊備,符合我們傳統認識上的風水思想,我們不再啰嗦。第二圖,這個黃土高原上的遠古村落遺址,四周開闊,不見山環水抱,只有自己挖掘的護村河做屏障,難道就是風水“惡”地嗎?答案是否定的。上古先民從高原遷居到平原,從漁獵遊牧過渡到定居農耕,不同地域,不同歷史階段所採用的風水形勢都是不同的,但核心思想——“安”字貫穿始終。也就是說,只要符合“安”字訣的風水,都是好風水。
那麼,“安”字訣除了考慮四周需要有山或水的防護外,還得考慮相應的生產和生活的空間。風水所謂的“外五行”和“內五行”,其實就是廣義上的安全空間(外部)和狹義上的安全空間(內部)。一家一戶來說,內部的布局考量,就屬於“內五行”;外部的環境的考量,就屬於“外五行”。對於一個國家,都城周圍安全區就是“內五行”,而這個安全區之外的就屬於外五行。我們以西漢定都長安的歷史實例來分析。
劉邦打敗項羽,馬上面臨的就是定都建國的問題。當是定都有兩種方案,一是洛陽,二是關中長安。我們看張良是怎麼給劉邦分析的:洛陽的優點是,東有成皋,西有崤函、澠池,背靠黃河,前臨伊、雒二水,地理形勢堅固易守。而洛陽的缺點是:洛陽雖有這些天然的險要,但它的腹地太小,方圓不過數百里;田地貧瘠,而且容易四面受敵(即“四戰之地”),非用武治國之都。而關中的優點呢?左有崤函之險(即崤山與函谷關的合稱,相當於今陝西潼關以東至河南新安縣地),右有隴蜀叢山之溢,土地肥美,沃野千里;加上南面有巴蜀的富饒農產,北有可牧放牛馬的大草原。既有北、西、南三面的險要可以固守,又可向東方控制諸侯。諸侯安定,則黃河、渭水可以開通漕運,運輸天下的糧食,供給京師所需。如果諸侯有變,就可順流東下以運送糧草,足以維持出征隊伍的補給。這正是所謂金城千里,天府之國啊!
張良從關中內部優勢——“內五行”和整體優勢——“外五行”兩方面綜合論述了洛陽和長安兩地的優劣比較,最終劉邦採納了張良的建議。
關中地形圖如下:

popup alt="" src="/d/file/201907/57f1883f8d052fbff354781eedc23afc.jpg">

那麼問題來了,難道洛陽的風水真的不好嗎?長安的風水真的就比洛陽好很多嗎?那麼唐朝定都長安好好的,為何又要設一個東都洛陽呢?宋朝趙匡胤建國,為何最終捨棄長安而選擇了與洛陽差不多的汴京呢?等等諸如此類問題。這就涉及到風水的一個重要特性——陰和陽。

二,風水的“陰”、“陽”互補性:

簡單來說,不同歷史時期或地域需要用到風水的“陰”面或“陽”面。一個動蕩的社會(陽性),就需要選擇風水的“陰”面——保守;一個太平的社會(陰性)就需要選擇風水的“陽面”——主動。簡單說來,就是亂世之中,家居住宅或村落或城市的建造都要從安全的角度,以便防禦盜賊流寇;而太平盛世的建設,就要選擇交通方便、開放、開闊等有利於交流合作的設計方案。但這裏我們要注意,陰中有陽和陽中有陰的相對性。我們在不同的地域,比如南方熱,屬陽,就需要遮“陰”;但又濕潤,就需要開闊通風(陽),而北方氣候乾燥寒冷,就需要空間局促保濕而向陽保暖,皆所謂“藏風聚氣”之理。我們推而廣之到家居風水,一個小面積局促的空間,就需要通透性的開放設計;一個寬闊的環境,就需要設立專屬自己的溫馨小空間。風水有他的歷史階段性和地域個體性。
劉邦建國之初,整個社會和政治格局並不穩定,多個異姓王虎踞一方,假如定都洛陽這樣的四戰之地,說不定一夜之間就會被某個軍事力量而蕩平。選擇定都關中,實際是張良從“安全第一”的角度給劉邦設定了一個私有空間,把所有潛在的威脅排除在圈兒外了。而唐朝大一統后,社會的安定和快速發展使得建都長安的局限性越發的突出,所有就要採用風水的陽性一面,設東都洛陽主動出擊去管理國家。宋朝初期也是相同情況,趙匡胤也有定都關中的想法,因趙光義強烈反對而作罷,歷史證明趙光義是對的。北宋時期社會經濟發展的非常發達,達到了中國封建王朝的頂峰,北宋社會經濟生產總值達到了當時世界的百分之八十。(有可能有人會拿澶淵之盟說事兒,請讀讀歷史別光聽評書。首先,澶淵之盟是公平的,不是屈辱條約;再者,北宋從榷場賺回的利潤何止於歲幣的數十倍;其三,使得遼國迅速腐化,再難形成威脅,假如沒有金的崛起,恐怕遼遲早要被宋朝“和平演變”了,哈哈。)
在“視死如生”的思想觀念影響下,這個“安”字思想同樣反映在不同歷史時期的墓葬風水方面,如果你理解了這個字在陰宅的意義,那麼關於西周墓葬群“南蹬秦嶺北枕渭河”以及北宋皇陵“東南地穹,西北地垂”就好理解了。
其實真正的風水術在社會的上層,一般都是很客觀的。絕不像我們平常看到的這幾本風水書那麼武斷(某某山,某某水,某某向會應某某事),更不會像我們遇到的一些風水師那麼拽。原因很簡單,在封建社會風水師順嘴胡扯的代價何止一個“死”了得。大家讀一讀明清“實錄”關於皇陵勘測與建造的官員給皇帝的風水“說帖”,就會體會到這一點。

三,再論“相地”與“卜宅”:

古人有句話叫做“福地還得福人居”。也就是說從科學角度勘測出來的風水再怎麼好,不一定適合你來用。風水術的這一思想,反映了風水具有個體適應性這一重要特徵。
從形勢上看來都很好的幾個地域,如何判斷哪一個更適合自己呢?古人用到了卜筮術。
在這裏我要強調一點,古人占卜的真實心態不是為了“祈福”,而是為了“避禍”。例如《儀禮·士喪禮》在“筮宅”時的祝告詞是:“度茲幽宅,兆基無有后艱?”意思是說:“如果使用這個陰宅,預兆從此以後會有災難嗎?”古人所有用於占卜時的真實心態都是害怕自己的行為會招來禍患,那麼有人會問“不對呀,應該是求財、求官才是呀?”因為古人比我們更懂得“禍患不期而遇、福德須自我求”這一用腳後跟都能想明白的道理。
關於“相地卜宅”術,我已經有兩篇日誌進行論述了,這裏不再啰嗦,重點講一講“相地卜宅”是從何時沒落的。我們不得不提到一個傳說——僧一行的《蠻滅經》。傳說大概是這樣的:唐代時國力強盛,不少外國使節、僧人、學生等等紛紛來到中土,廣求各種知識。其中,中土的風水術亦為外國人士所景仰之術。然而,風水術一向被唐室視之若秘,半點不許流出民間,更枉論可以給外國人去學習;否則,中土四周之國,一旦學懂風水術,國力漸盛,就必會對唐室做成威脅。故此,唐室特別命令對天文地理有高度學識的一行禪師,借其威名,寫下不正確的風水文章,讓外國人去學習,以收制夷之效。而一行禪師所篇的,就是俗語所說的《蠻滅經》。這部《蠻滅經》的原文早已失傳,故此亦很難追溯是否一行禪師所作。但一個有趣的現象是,自唐以後鮮有“相地卜宅”的記載了,滿眼都是某某“相地”著作,而在遠古具有最終決定權的“卜宅”術卻永遠的靠邊站了,我們不得不懷疑唐以後的所有風水著作都有《蠻滅經》的嫌疑。
至此,我不得不亮明自己的觀點:只有唐朝以前的“相地卜宅”術,才是真正的、科學的風水術。“相地”,你就老老實實、規規矩矩地從地理、氣候、水質、土壤等等方面進行科學的勘測。“卜宅”,你就用“卜筮”法從眾多從科學角度難分高下的風水“寶地”里選擇出最優的一個。

四,如何正確對待《蠻滅經》。

目前所看到的這些風水書,即便都屬於《蠻滅經》,我們也應該從中挖掘出有用的東西。
現下流行的風水術有一個共性,那就是“某山、某水、謀向,會應某事”這一絕對主義的極端風水思想。但話說回來,那些極具奧妙的易理論述,又讓我們不得不信服。腫么回事?我們該何去何從?我們以具有代表性的《金鎖玉關》理論系統來分析一下:
金鎖玉關的基本原理:後天九宮的一、二、三、四為先天八卦的四陰卦位,即坤、巽、離、兌;而後天九宮的六、七、八、九是先天八卦的四陽卦位,即艮、坎、震、乾。這就是“先天為體、後天為用”的正解。高起者為砂,為陽;低陷者為水,為陰。以後天之陰陽事物彌補先天宮位之不足,以期達到氣場平衡,即“一二三四要砂,六七八九要水”。這就是“金鎖玉關”理論建立的基礎點。
這一立論基礎,如果你但從易理的角度去折騰,你就完蛋了。你就會落到以八卦九宮地支天干等萬物類象去解讀那些“某山、某水、謀向,會應某事”的圈套里。但如果你以風水核心思想“安”字入手,結合風水的“陰陽”特性來解讀,就會豁然開朗了。
我們先看下圖:

popup alt="" src="/d/file/201907/bf9aa4822458e19b57a8f7ee6eda4320.jpg">

這個風水圖示反映了在“冬季西北風、夏季西南風”這種季風氣候條件下“純理論性”的風水格局,這樣的格局才能使得氣流迴旋,起到“藏風聚氣”的功效。我們都知道《葬書》有這樣一句話:玄武垂頭,朱雀翔舞,青龍蜿蜒,白虎順俯。什麼意思呢?
1,玄武垂頭:是說背後的山勢要緩緩而下,不要壁立千仞,這樣就不怕泥石流和山體滑坡等自然災害了。如果沒有玄武山阻擋冬季寒流,住宅就不能實現“藏風聚氣”的效果。
2,朱雀翔舞:是說南方要有源源不斷的河流經過,並且不能反弓,因為反弓有侵蝕土地的災害。
3,青龍蜿蜒:是說青龍位的山勢要綿延,但不一定高聳,只要能減緩東南濕熱季風帶來的大量雨水造成的洪災就行。
4,白虎順俯:白虎山必須低緩,不能陡峭,因為陡峭會形成地形雨,會造成地質災害。
金鎖玉關講究“一二三四要砂,六七八九要水”,從地理學與氣候學上來看是很有道理的:
其實這裏的砂和水,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山或水”,我們從“安”字訣防守的角度可以理解為“高、低”、“阻隔、通暢”。
1,一二三四要砂:坎、震、巽三方需要山,從地理學角度我們都已經知道原理了,那麼坤位為何也需要山呢?原因是中國地勢西高東低,河流自西向東流去,所以坤為必然高起。從“安”字訣防守的角度講,有障礙物阻隔利於防守,這很好理解。
2,六七八九要水:離兌兩方要低,這很好理解了。乾方要低,有利於西北與東南的氣流通暢。那麼艮方為啥也要低呢?其實不是低的問題,真實意圖是“後路”。在這樣一個理論風水局裡,只有艮方是最理想的逃生方位。一,坎震兩山的夾縫,較隱蔽;二,四正方一般都是敵人重點攻擊的方位,乾巽兩方逃生時可能會遇到“頂風”,坤方為水源之地,敵人來攻,必然會先斷水源,奇門定坤為“死門”因於此。所以,艮方就是理論上的最佳“後路”了。奇門遁甲上,把艮方定為“生門”,就是這個道理。
至此,你用以上道理再回頭看金鎖玉關的二十四山訣,定會有另一番的感悟,但是我要提醒大家,那個口訣的應驗率很低,原因很簡單,那就是用“死局”來套“活事”。我從事家居裝修業多年,留心用各派風水理論來對照家居案例,凶兆應驗率不足10%,有人或許會說,時間還不到吧?哈哈,這裏就不抬杠了!而用六爻卜筮所得的凶卦,應驗率卻高達70%以上。有人或許會問,你的吉卦應驗率呢?實話告訴大家,我做家居裝修,只關注“應凶”而不關注“應吉”,原因很簡單:吉,是客戶自己的福分。
千言萬語道不盡,緊急剎車吧。一句話總結:僅從家居裝修的角度說,金鎖玉關的易理在我看來也僅僅是告訴我們,要在“陰陽平衡”的大原則下,房屋結構的“先天”不足可以通過“後天”的裝修去彌補,使得開收得當、阻放相宜、闊狹有度、明暗呼應。

五,尋龍與點穴。

“尋龍點穴”一詞,已經被無數“大師”詳細解讀過了,但我相信大家少有看明白的。腫么回事兒?我們的智商真的很低嗎?我不免產生了個疑問,這些解讀“尋龍點穴”的大師們自己是否真很清楚了?!下文也算是我十多年來的一點研究成果吧,希望沒有招惹到大師們。
1,尋龍:龍者,隴也,通“壟”,隆起之意,從地質學角度來說,叫做“褶皺山”、“斷塊山”。一般意義上講,只要是隆起的山丘或高地都可以稱為“龍”。龍有真假,如何區別呢?下面我們以較容易理解的“褶皺山”來解讀。
(圖一):

popup alt="" src="/d/file/201907/d001aeefc56f74d9a7357a6790cca728.jpg">

(圖二):

popup alt="" src="/d/file/201907/46650695ec50877d45ee2d9e286e2bc7.jpg">

(圖三):

popup alt="" src="/d/file/201907/51ab4d0382a7f62686135818c8e1cb3a.jpg">

(圖四):

popup alt="" src="/d/file/201907/29da1a3cb297e7edb705d8d76c1d7884.jpg">

地質學上的“褶皺”,分“背斜”與“向斜”,一般情況下背斜會形成山,稱為“背斜山”;向斜形成谷,稱為“向斜谷”。但很多時候卻正好相反,背斜成谷,向斜成山。那麼我們稱這種正常的地質特徵“背斜山”、“向斜谷”為“真龍”、“真水”,而相反的“背斜谷”、“向斜山”稱之為“假龍”、“假水”。
在真龍(山脈)與真水(河流)之間有個點,在這個點上既能受龍與水之益,又不受其害(審其所廢,擇其所相,避其所害《葬書》),我們稱之為“穴”。穴點的連線,我們稱之為“風水線”。真龍之所以叫真龍,是因為他順着地層為河流收集雨水,是真水的“補給區”;真水之所以稱之為真水,是因為有水“能聚”而不會順着地層滲漏掉。假龍因地層原因,不能為河流收集雨水;假水因地層原因,雖有來水,但多不能聚,全靠上源來水補給,而無當地補給,所以經常斷流而成季節河。
“尋龍點穴”,一句話概況:從容易勘測的地點找到“背斜山”,然後追蹤而下,直到高原、丘陵、平原等地帶,在“背斜山”與“向斜谷”兩個地質帶的合適處“點穴”。需要強調的是,“背斜山”與“向斜谷”延伸到平原地帶都變成一馬平川了,肉眼很難確定,這需要很專業的地理知識。但是風水學上的一些口訣諸如“真龍總是伴水行”、“平地兩旁尋水勢,兩水夾處是真龍”、“凡真龍氣脈,必有兩水相夾送”、“凡有真龍或真穴,必有潮源水合聚,山隨水曲抱彎彎,有穴理解在此間”等,也不失為很好的參考。
2,點穴:
說到“點穴”,我們必須先明確點穴的基本原則:“支葬其巔,壠葬其麓,卜支如首,卜壠如腳。《葬書》”
壠:指山區隆起的“背斜山”(如圖一a)。支:指“背斜山”延伸到平原后,被侵蝕成了平地(如圖二D)。
整句意思是:如果是平原地區的真龍——被侵蝕成平地的“背斜山”,就要葬在真龍的背上——“背斜山”頂;如果是山區的真龍——“背斜山”,就要葬在其山腳下(“相地術”)。占卜的時候(“卜宅術”),“支”要像占卜“頭”那樣,看其是否高燥、開闊、通透,“壠”要像占卜“腳”那樣穩固、沒有被“衝動”的危險。這裏的“衝動”指來自下面水流和上面山體下滑的威脅。
關於“點穴”我們總結各古籍,可以歸納為這樣一個原則:平原擇高燥,山地擇溝凹;平原淺葬,山地深埋。(淺葬,怕地下水滲進;深埋,為接地下之氣。)
那麼穴到底該如何具體“點”呢?這裏就需要提到“杖法”了,大家是不是覺得很熟悉,馬上想到了“楊公十二倒杖法”?說實話我看了那麼多大師對於這方面的解讀,也只有洪丕謨還算摸着點兒門路。
說到“杖法”,還請大家如下圖片:

popup alt="" src="/d/file/201907/908bef43b7ddbcb968d50bcc56cc1734.jpg">

這就是所謂的“風水杖”(據說是用雷擊棗木製成,雷擊不雷擊的,反正是棗木),分兩部分:陽杖長三尺,三分之一處有一個三角凹槽,底端系有一根線繩;陰杖長六尺,頂端是斜尖與陽杖凹槽契合,上半截標有刻度。這是古代用於地理測量的一種工具,類似於今天的水準儀或經緯儀原理。陽杖、陰杖可以組合使用,也可以分開使用。所謂的“倒杖”,就是把杖放倒在地上,當測量工具和調整方向用。十二杖法就是關於十二種風水地形的測量與定向方法。關於“風水杖”的起源我曾經以為科技尤其是測量學發展到一定程度的產物,直到有一天我突然發現了這個字——宅,原來遠在上古人們就在使用這個方法。
我們來看下面這個“宅”字的演變:

popup alt="" src="/d/file/201907/fff94a939f455bf3ef4ba602c6bbb35a.jpg">

“宅者,擇也”,很明顯這個字的會意反映了早期先民們選擇聚集地的方法,外面的框,就是地形,內部的那些符號就是用於勘測的工具,那個十字交叉點,就是最終選定的“穴”。
“點穴”工具除了這種專業工具外,還有一種簡單的操作方法,民間稱之為“擔山法”,如圖:

popup alt="" src="/d/file/201907/af2566dcbc39f2441f572f4f04ad1bfc.jpg">

與杖法及擔山法相配的還有一套精密的勘測與計算方法,以確保點穴的精準。由此我不禁想起了一個故事:“唐高宗病逝后,武則天昭令當時朝野聞名的大術士袁天罡和李淳風,要他們為皇上選址風水寶地。二人分別遍游九州,回來后交旨都說選在了“好畤縣”(今乾縣梁山上)。武則天便便派使臣去察看,到了梁山頂,袁天罡說他在這裏埋下一枚銅錢,李淳風說他在這裏訂下一枚鐵釘。刨開土,李的鐵釘正好扎在袁所埋的銅方孔中,在場的人無不拍手驚奇。”故事畢竟是故事,不過也從側面說明了一種精密的測量手段是能夠達到這種神奇“重合”的。
閱讀全文

本文轉載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