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風水 居家風水 正文

閬中風水格局 閬中古城的風水格局(圖文)

掃碼手機瀏覽

熱門測算

閬中,古稱保寧,地處四川盆地東北部,被譽為四川最大的“風水古城”,又有“閬苑仙境”、“巴蜀要衝”之譽,是全國現存最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國家5A級景區。那麼背譽為風水界中的風水古城— —閬中,為什麼被稱為風水第一城呢?本期跟着小編一起來解開閬中的面紗,看看閬中古城的風水格局。
 

山水格局

閬中人文化成,得益於山川形勝,獨特之處在於它是由大巴山脈、劍門山脈與嘉陵江山系交匯聚結,形成了山水嚴密纏護的形勝之地。山圍四面,水繞三方,兼有七關合護,易守難攻,成金湯之固。所以,千百年來,閬中理所當然地成為川北政治軍事重鎮,商賈輻輳和文人墨客薈萃的勝地,科甲鼎盛,人才輩出,契合於地靈人傑的傳統觀念,被世人譽為風水寶地。
 

城池選址

閬中城的選址的營造,融山、水、城於一體,充分體現了人與自然和諧、“天人合一”的思想,是我國古代城市建設的規劃思想、理論和實踐的經典實例。其一體現了“擇中觀”的觀念,作為巴蜀的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中心,選擇居山、水和區域地理中心的優越位置。其二,符合“度地卜食”的思想,即選擇寬廣、肥美的土地營建城市,以利於生存和發展。這充分體現了古人對以農立國依賴土地的重視。其三,閬中古城選址營建還經典地契合“依山川”、“涉險防衛”和“水陸交通要衝”等地理要素和風水學要求,最簡單又最完美、最準確地體現了風水理論的龍、砂、水、穴意象。
 

建築布局

閬中古城立於山環水繞的穴場吉地,其建築布局,也嚴格遵循風水穴法規劃布局。閬中山環水繞而擇定的城市中心,建有中天樓,以應風水“天心十道”之喻。城內其餘街巷,均以中天樓為核心,以十字大街為主幹,層層展開,布若棋局。各街巷取向無論東西、南北,多與遠山朝對,古城中大量的民居院落上千座,主要為明清建築,歇山單檐式木質穿斗結構,鱗次櫛比,青瓦粉牆,雕花門窗。院落或坐北朝南,坐東朝西,以納光避寒;或靠山面水,接水迎山,以藏風聚氣。
 

古院門窗樣式繁多,雕花精美,多為傳統紋飾和風水吉祥圖案,或花鳥蟲魚,或琴棋書畫,或珍禽異獸,或福祿壽喜字樣,各類花色式樣上千種,被譽為中國古建築的一大奇觀,宛如一部古代民間風情的百科全書。院中天井種樹栽花,廳堂置古董書畫,古雅幽深,寧靜自然,文化濃郁,饒有園林風韻,也各有風水意象。
 

三面江光抱城郭,四圍山勢鎖煙霞。三面環水、四面環山,2300多年歷史的古城閬中,擁有“中國第一風水古城”的美稱。獨特的風水文化,已深深的烙印在城市的每個角落。
 

“閬中古城地處盆地,群山環繞,呈風水四象之式”,據閬中風水博物館副館長何惠君介紹,閬中古城三面環水,處於嘉陵江的“水抱”之中,四面環山,群山呈南朱雀、北玄武、東青龍、西白虎四象之式拱衛古城。城市的選址、布局,融山、水、城於一體,堪稱傳統風水格局的典範,具有濃厚的傳統文化色彩和美學色彩。
 

站在古城的中天樓上環顧四周,整個古城被街道分割成無數個方正小塊,青瓦屋頂連成一塊。
 

“古城以中天樓為中心,呈棋盤式分佈”,何惠君說,中天樓是古城的最高點,“龍砂水穴象”的穴位所在,城內90餘條街道呈棋盤式格局逐步擴散。兩縱向主街北寬南窄,鎖住財運,貿易區位於城東南方,寓意紫氣東來,財源廣進。古城地處在“風水寶地”,大街小巷都充滿了風水的文化。
 

在古城筆向街40號,有座建於明代萬曆間的蒲氏宅第,前有錦屏案山,后依蟠龍鎮山,左有文筆塔相向,右有白溪濠相擁,清江纏護,陰陽交合,聚風藏氣,獨具風水特色。
 

“一甬四門通商字,道無盡而變向”。據蒲氏宅第主人李勇介紹,宅第在古城獨具特色。古城內的院落基本都是坐北朝南的,而蒲氏宅第街門向北,古人為實現“坐北朝南”的向陽傳統布局,從宅第之西側辟一甬道縱貫到底到“福”字照壁前,折東再由南面進入宅第,形成獨特的“倒座房”格局。
 

“蒲氏宅第在閬中只是個典型的風水院落”,李勇說,蒲氏宅第只是古城的一處風水特色,城內的其他院落都各具特點,閬中一直都是“風水古城”。
 

據何惠君介紹,漢代的閬中城並不具備現今的風水格局,“風水古城”閬中是唐代的風水結晶。漢代時閬中城地處嘉陵江江水反攻之處,常遭受水患影響。直到唐朝時期,有風水大師袁天罡、李淳風來到閬中,勘測整個古城規劃,將古城整體南遷,並確定了古城建設的風水格局。
 

何惠君還說,袁天罡和李淳風是我國歷史上着名的天文歷算家、風水相術大師,兩人合著的《推背圖》,被譽為東方千古預言奇書,袁天罡更被譽為中國風水的鼻祖。兩人來到閬中,也是一段奇聞。
 

史料記載,唐貞觀年間,西南千里之外出現繚繞不散的王氣,預示着江山易主,唐太宗急令火風令袁天罡測步王氣,袁天罡斷定閬中將誕生新朝天子,便在形成龍脈意象的蟠龍山龍頸處開山鑿石,鋸斷龍脈,以斷“王氣”。據說,龍頸鋸開后,王氣向北流向廣元,於是出了女皇武則天。閬中蟠龍山也留下了“鋸山埡”的地名。此後,因仰慕閬中風水,袁天罡辭官定居閬中;兩年後,李淳風為追尋“風水寶地”循入閬中。二人合建天宮院,死後都葬於現閬中天宮鄉,兩座墓穴遙遙相望。
 

據了解,天宮院之名早已名揚海外。早在2011年,數百名境外遊客湧進古城,專程前去祭拜葬於天宮鄉的風水大師袁天罡和李淳風。
 

“天宮院一直有‘金針插銅錢’的傳說”,天宮院講解員賀戀景說,當年袁李二人為擇陰宅,來到今天宮院“聖寶崗”,袁天罡以銅錢覓穴,李淳風以金針覓,二人相會論及此事,金針竟剛好插在銅錢孔中,便在此建立了天宮院。兩人死後,分別葬在天宮院南北的觀稼山、五里台,呈雙鳳朝陽之式,共同守衛着天宮院。
 

在五里台李淳風的墓地前,墓地工作人員常治榮正在點燈祈福。他說,在本地,一直留有李淳風葬在五里台的傳說、歌謠,小時候,他還上山撿過火磚,火磚下面埋着的都是金錢。

閱讀全文

本文轉載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