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風水 居家風水 正文

我國墓地風水優秀畫圖欣賞

掃碼手機瀏覽

熱門測算
我國墓地風水優秀畫圖欣賞
各帝后妃陵寢的選址和營建也是這樣,無不考慮龍、砂、穴、水、山、明堂、近案和遠朝的相互關係。期望背後龍山重崗、開屏列帳,
陵區負陰抱陽。左右護砂,環抱拱衛,溪水分流,藏風聚景。近案似幾,遠朝如臣,使建築物前後對景,遙相呼應。當自然山川條件不能
十全十美時,就人工加以修,補、填、挖,把自然和人文有機結合在一起,造就出一個理想的“人造”風水寶地。
清代帝王陵寢選址、規劃時的“天人合一”觀念,承繼的是明朝的一套,其首倡者是開國皇帝朱元璋。在中國都城中,南京的都城城牆是不
規則布局的,到過這座世界目前保存最好、最長的都城牆的人會發現,牆體都是傍山依地形順勢而建,城牆帶景象優美。如依傳統的“中軸
線”理論,方方正正,就不會有“鬼臉照鏡”這樣的“金陵四十八美景”。朱元璋為自己選擇陵地址時,也追求陵與自然和諧統一,“遵照典禮之
規制,配合山川之形勝”。
元璋與歷代皇帝一樣,宗法禮制,崇尚祖先。不同的是,朱元璋更迷戀,對陵址選擇的講究到了苛刻的地步,以此求得風水佳境,賜福朱
氏子孫。中國歷史上的帝王陵寢制度,是在明朝完備起來的,明朝的帝王陵分佈在四處,即葬朱元璋祖父母的盱眙“祖陵”、葬朱元璋父母
的鳳陽“皇陵”、葬朱元璋的南京“孝陵”和北京的“十三陵”,這些陵所在都是“風水寶地”。
面積達30 多平方公里的鐘山風景區,幾乎就是當年明孝陵的整個範圍。在這處龐大的帝陵區域內,設計者將整座鐘山以及部分水面
作為重要的“風水”景觀,一齊納入孝陵的建築規劃設計中,從而實現了“因山為陵”、“天人合一”的中國帝陵建築傳統和文化理念。
鐘山古稱“龍山”,早在江東末年,已被諸葛亮、孫權等政治家視為“龍蟠”之地,朱元璋作為大明開國之君,更不會放過這塊寶地,自然
會擇金陵“龍脈”為葬地。後來,孫中山、蔣介石都選擇此地為自己的歸宿,也是因為鐘山是風山寶地之故朱元璋選擇在鐘山之陽建造陵,
鐘山之陰建陪葬功臣墓,南北對應,尊卑昭然,這完全符合古代“風水”要義。
鐘山有東、中、西三峰,在風水上稱“華蓋三峰”,而以中峰最尊,孝陵恰好處於中峰之南玩珠峰下,而最早將這塊地盤視作風水寶地
的是梁代高僧寶志和梁武帝蕭衍;
在孝陵之西,有一座小山,人稱“小虎山”,從風水地貌上分析,正處於孝陵之右的“虎砂”位上,與孝陵之東的“龍砂”之象左右對列;這
座如屏的小山就是孝陵風水中的“案山”,
西南方向的前湖及逶迤南下的“鐘山浦”也具有靈動的“朱雀”風水特徵。
這樣孝陵陵宮及寶城就具備了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的風水“四象”,加之孝陵的三道“御河”都呈左向右流淌的形勢,這種水
在風水上稱“冠帶水”,自然形成,十分難得。
在明、清帝王陵的擇址上,表現最為明顯。整個陵區以昌瑞山為界,以北稱”後龍”,是龍脈來源;
popup alt="" src="/d/file/201907/a0fd8758d1bbace3f2cb2558e75c9a8d.gif">

111.jpg(73.76 KB, 下載次數: 206)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5-12-1 19:29 上傳



閱讀全文

本文轉載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