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風水 居家風水 正文

風水申遺 關注中韓文化之爭

掃碼手機瀏覽

熱門測算
韓國計劃在2008年之前完成“風水申遺”的收集整理等準備工作,如果沒有特別的原因,則可能會申報成功的。種種跡象表明,韓國從總統、聯合國秘書長到平民都將風水擺上桌面,而我們對風水文化的提倡還多為民間行為。在最新《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的35項文化遺產中,中國“風水申遺”無一席 之地。(12月17日 《新快報》)
  文化全球化已是不可逆轉的潮流,如何使傳統文化在這一潮流中爭得一席生存之地,為傳統文化留住文化根基,是我們必須直面的現實。從2003年開始,韓國對“中國風水”進行了重新梳理,並以政府行為啟動了“整體風水地理”項目,還將其列為韓國國家遺產名錄和申報世界遺產項目。於是乎,堅決捍衛中國風水之類的呼聲此起彼伏、絡繹不絕。對此,網友熱議中國風水不能像端午節那樣落入韓國之手,希望把“申遺”儘快提出來,同時也要保持對風水文化的科學態度,以免落入迷信陷阱,要讓風水文化有序地發展,成為中華文化的組成部分。值得質疑的是,為什麼非要等到別人申報時,我們才能重視呢?如果不重視,就算我們申報了又有多大用處呢?
  對於擁有五千年文明歷史的我們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我們老祖宗留給我們的一筆珍貴的精神財富。挖掘、守候並珍存、保護我們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對於今天意義重大。中國風水又稱堪輿、卜宅、圖宅、青烏、青囊、形法、陰陽、地理、山水之術等等。探其概念的淵源,據說在伏羲氏時期就有,正式的記載始於漢代,而到了六朝時代,風水理論的哲學基礎又進一步得到鞏固和發展。在全球化的大潮之下,難道風水起源的中國還要重犯端午節這個文化遺產被人搶走的錯誤嗎?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支撐歷史、見證現實、啟迪未來的文化生態,沒有理由不去珍重,更沒有理由去破壞。如今,各地文化遺產項目申報熱情一浪高過一浪:全國已有200多個項目意欲申報世界遺產,列入預備申報清單的項目有60多個。亡羊補牢,猶未晚也,我們十分有必要掀起一場捍衛傳統文化的論戰和運動。
  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在構建和諧社會過程中,應該十分重視和認真解決的問題。只有對傳統民族文化高度重視並加以弘揚,才能體現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才不會辜負先人的努力,才不會讓子孫後代因我們對傳統文化的疏忽或褻瀆而尤怨、嘆息。而目前最為緊要且迫切要做的,則是如何對傳統文化進行繼承。文化遺產保護是一件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需要全民族、全社會的共同參与。從本質上講文化是屬於大眾的,這就需要提高全民族的文化自覺,形成“保護文化遺產人人有責”的意識。在這樣的傳承過程中,不論是社會宣傳還是學校教育,非常重要的一點不是讓受教育者被動地接受傳統的民族文化,而是提高理解民族文化的自覺意識和自立能力。惟有如此,才會讓更多的人形成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形成對民族文化的鑒賞能力。
  人類文化發展史證明,一個民族要想使本民族文化在漫長的人類文化發展史中生生不息,首先必須充分繼承和發展本民族文化的精髓,失去了文化傳統,意味着民族文化的發展失去了文化根基,就很有可能發生異質或者其他文化同化。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問題從來就不僅與文化有關,而且與社會環境、政府職能、社會文化不無關係。保護文化遺產是一件長期的艱巨的任務,也是政府的重要責任,在資金、人才、立法等許多方面都需要加強。另外需要我們注意的是,一個民族的文化如果不與時俱進,不及時吸納其他民族文化發展的優秀成果,最終也必然會因落後而消亡。所以,在充分繼承和發展本民族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及時借鑒、吸納其他民族文化發展的积極成果,是我們發展自身民族文化的恰當選擇。
閱讀全文

本文轉載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