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風水 居家風水 正文

風水學的精彩辯論


  
來源:Tom 專稿   石中隱玉

現代出版的教科書或詞典中,對風水是作如下解釋的:
《中國古代地理學》說:“風水是一種建立在封建迷信思想上的相地術,是不科學的,甚是非常荒謬的。它是地理學中唯心主義的一個流派。”
《現代漢語詞典》是這樣定義的:“風水指住宅基地、墳地學的地理形勢,如山脈、山水的方向等,迷信的人認為風水好壞可以影響其家族、子孫的盛衰吉凶。”
《辭海》則作出如下評價:“風水是舊中國的一種迷信,認為住宅基地或墳地周圍的風向水流等形勢,能招致住者或葬者一家的禍福。”
《辭源》也認為:“風水指宅地或墳地的地勢、方向等,舊時迷信據以附會人事吉凶禍福。”
以上的解釋,風水學是一種“迷信”。把學習研究的說成是搞封建迷信,把應用服務的斥為是旁門左道,不務正業。

所謂迷信,即迷茫的相信,是指不加認真思考與實踐驗證就盲目的相信。要消除這個盲目性,“道”字早就有所警示:道字上面的二點犹如太極中的陰陽魚,它代表自然界的萬事萬物,下面的一為一定,自為親自,走為行動為實踐。就是說要探究自然界的本源,一定要親自去實踐。這正合唯物辯證法中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我們判斷一門學問是迷信還是科學的標準只能是實踐,而不是能否被現在的科學理論所解釋,因為科學是發展的,是永無止境的,科學的精神就是提出質疑和勇於探索。那幺,真理又來自何處呢?“道”又啟示人們:做任何學問,一定要用自己的腦袋去思考,並且把思考所得來的理論再付之於實踐中去應用檢驗,如思考所得的理論在實踐應用中二者是一致的,則其理論是真理!
風水學是以易經的陰陽學說為指導的,《周易》序雲:“易有太極,是生二儀。太極者,道也;兩儀者,陰陽也。”《說卦》有:“立天地之道曰陰曰陽。”《黃帝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中說:“陰陽者,天地之道也”
太極中的陰陽為天地也,又“生生之謂易”和“為道也屢遷”更說明了天地之變化的絕對性。《靈城精義》首雲:“宇宙有大關合,氣運為主;山川有真性情,氣勢為先。地運有推移而天氣從之;天運有轉變而地氣應之。”這正如“道”所示:天時的運行和地理的變遷,一定要保持協調性和一致性,只有這樣才符合自然的運行法則。
風水作為一個專用詞,已有獨特的概念,對它的理解是:所謂的“風”,即天時也,宇宙中星體的運動能產生風,且星體的運動有其周期變化之時間性,這就是指三元九運說。所謂的“水”,即地利也,水會隨不同的山川形勢而有不同的變化,意為地球上的山川形勢、環境布局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應根據元運的變化而改變其形局,以達到最佳的有利空間。
風水也叫堪輿,為中國之獨創,源於道教之易經思維,是以“自然、平衡、和諧”的天人感應之理念來改善命運、調整運勢的秘術。由於其義理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幾千年來一直閃耀着神秘的幽光!使許多有志於探究風水學的人,雖窮經皓首卻仍未深入堂奧。
要研究風水學,首先必須理解“風水”二字的深刻內涵!“風水”一詞最早見於晉代郭璞所着的《葬書》:“葬者,乘生氣也。氣,乘風則散,界水則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謂之風水。”清代范宜賓為《葬書》作注云:“無水則風到而氣散,有水則氣止而風無,故風水二字為地學之最,而其中以得水之地為上等,以藏風之地為次等。”明代徐善繼在《地理人子須知》中說:“氣之來,有水以導之;氣之止,有水以界之;氣之聚,無風以散之。故曰要得水,要藏風。無風則氣聚,得水則氣融,此所以有風水之名。”這就是說,風水是門只有在避風聚水的情況下才能得到使萬物生長之吉氣。
堪者,天道,仰觀天文;輿者,地道,俯察地理;人在其中。只不過是普通的天地人三才合一的學問。亦是人類與自然界融合的學問。每個人都可以學亦應該學。其它一切的褒貶之辭。皆是有心之人所為。學堪輿者,亦應效法堪輿,亦即老子所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效法些甚麼?這就是個人的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