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風水 居家風水 正文

風水大師們的青睞之地

掃碼手機瀏覽

熱門測算

北京位於風水大師們所津津樂道的極佳之地,是方術大師和眾多大臣們給後人留下的一處風水之都。

北京坐落在華北平原的北部,位於平原與山地奇絕的交會處和交通要衝,集山脈之險峻、河流之幽靜、平原之肥沃於一身,以藏風蓄水之吉地形成古都。北京的西邊是太行山山脈、西山拱衛,北邊是太行山、軍都山


形成一處半圓形山灣,東北部就是著名的北龍燕山山脈構成的天然屏障。

北京坐落在華北平原的北部,位於平原與山地奇絕的交會處和交通要衝,集山脈之險峻、河流之幽靜、平原之肥沃於一身,在藏風蓄水之吉地形成古都。太行山巍峨雄渾,自北向南,氣勢磅礴,奔騰而來。燕山莽莽蒼蒼,蜿蜒曲折,像兩條巨龍守衛着京師。森林密布,山色青蒼,如歌的山風在林海中激蕩,霧氣鬱集,雲蒸霞蔚。東邊是潮白河、溫榆河,西邊是永定河、小清河,自西北向東南,繞城蜿蜒流淌。雄渾的桑乾河夾雜着大量的黃土高原的泥沙呼嘯而來,與來自蒙古草原的洋河匯合,在北京地區形成浩浩蕩盪的永定河,一路奔騰澎湃,洶湧激蕩,如入無人之境地穿梭在青山密林之間。在北京西部的三家店,永定河彷彿從天而降,呼嘯着衝出山谷,沖向胸懷博大、幽靜美麗的平原,這就是有小江南之稱的北京小平原。其間,玉泉河、高梁河、濕余河等大小河流,縱橫交錯,滋潤着這塊土地,在蛛網般的河流之間,構成星羅棋布的湖海、水淀和河泊。

北京就建築在這太行山和燕山兩條山脈交會之地,永定河與潮白河之間的永定河沖積扇平原的頂端,跨越山麓和平原、丘陵之地,在滄海之畔的永定河古渡口之上,南臨大河。這裡是龍脈之地,是藏風蓄水、聚氣蓄勢的龍虎奔騰之都會,更是三大地理區域和文化區域的交匯之區。

華北大平原、東北大平原、蒙古高原,在北京地區交會。華北大平原是以農耕種植業為主,是中原農業經濟文化區域。東北大平原是以林業和種植相結合,是北方型的經濟文化區域。蒙古高原是以遊牧業為主,是沙漠高原的經濟文化區域。三種地理形態,三種經濟類型,三種文化形式,在這裏交會、融合、衝撞和吸收,將一座古渡口演化為一座文化古都,進而成為政治、文化中心,巍然聳立數百年,依舊風華正茂。

北京是一座古老的城市,歷史悠久,文明源遠流長。先後有燕、前燕、大燕、遼、金、元、明、清8個朝代建都在這裏。

北京是一座歷史名城,也是一座文化古城。周口店北京猿人,在70萬年前創造了燦爛的山頂洞文明。www.sun989.com/bbs

從西周到唐代,北京稱為薊。自西周燕國算起,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這一帶肥沃之地,盛產一種奇異之草,人稱薊草,尤其是西北隅的山丘,薊草十分繁茂,人稱薊丘,因此,人們習慣於稱這裏為薊。從薊丘到周末的燕都,從唐代的幽州城到遼代的燕京,從金中都到元大都到北平、北京,八朝古都,數百年的興衰繁華,在這風水吉地輪番上演。

明清時期北京城區圖西漢時,北京地區稱為燕國、燕都、涿郡、幽州、廣陽國、廣陽郡。東漢時,又稱為上谷郡。隋時稱為幽州、范陽,唐人稱為漁陽。遼代時,正式改稱為燕京。金代稱北京為聖都、中都,元代稱為中都、大都。明代時,稱為北平、北京,清代改稱為燕京。民國時,稱為京都、北平,1949年以後,稱為北京。

北京著名的燕京八景是:居庸疊翠、玉泉垂虹、瓊島春蔭、太液秋風、薊門煙樹、西山晴雪、盧溝曉月、金台夕照。

同時,由於地理位置的特殊,歷代帝王都對北京進行了營建。

北京北面、西面、東北面三面高山環繞,形成天然屏障,拱衛着這座氣勢非凡的文化古都。北京北扼居庸關,右聳太行山,左面是滄海,南襟河、濟。地理位置十分險要。

周武王封功臣召公奭於燕地,北京成了燕都邑,時稱薊城,城址在今北京房山琉璃河鄉董家村。當時營造的


薊城呈長方形,東西850米,南北600米,城牆都是用細土夯築而成。早期的薊城城牆十分獨特,分為三個部分:主牆、內附牆、護城坡。這是為了有效的防禦和自衛。燕王在燕都薊城營建了輝煌壯麗的宮殿,著名的有寧台、元英宮、燕昭王建碣石宮,築黃金台,招納天下英豪才俊。

五胡十六國時期,後趙鮮卑貴族慕容傍統兵打敗了大將石季龍,佔領薊城,建立前燕,作為燕都。前燕正式建築太廟、宮城、正陽殿。

隋唐時,北京稱為幽州城,城牆高大結實,四面設門,南北7里,東西9里,周長32里。

五代時期,劉守光囚禁他的父親,奪取幽州城,建立大燕,以幽州城為都城。遼主耶律德光升幽州為燕京,就是遼南京。燕京牆高三丈,牆厚一丈五尺,城周36里,四周設8個門。遼燕京城店鋪林立,十分熱鬧。大內位於燕京西南,宮室樓閣鱗次櫛比。著名的宮室包括永興宮、積慶宮、興聖宮、延慶宮、太和宮、延和宮、長春宮、永昌宮、延昌宮、長寧宮、洪武殿、昭慶殿、元和殿、臨水殿。金王完顏亮改燕京為聖都,不久改稱中都。金中都在遼寧省燕京城址上仿北宋汴京宮室規制大規模營建,由漢人張浩、孔彥舟主持。徵用民夫一百萬,歷時三年,中都建成。金中都城分三重:大城、皇城、宮城。金中都宮城位於大城正中。宮城前有千步廊,正門是通天門,門樓系琉璃瓦頂,高8丈,深11間。宮城中主要宮殿有仁政殿、仁政門、大安殿。

元世祖忽必烈在開平府即蒙古汗位。開平府在今內蒙古正藍旗東。四年後,忽必烈下詔升開平府為上都。至元元年,公元1264年,元世祖忽必烈頒詔,以燕京為中都。至元八年,忽必烈建元。第二年,改中都為大都。

元大都的營建早在至元四年便已着手進行,主持營建工程的是漢人劉秉忠,歷時二十餘年方基本完成。元大都是在元中都東北郊大寧宮元大都城圖的基礎上,利用高梁河的水源加以全面、系統地改造,形成一座宮殿密布、水網交錯的繁榮大都城。

元大都系三重城結構:大城、皇城、宮城。元大都大城周長60里,城呈長方形,四周城牆設門11座。城牆都是用上好的細土夯築而成,堅固結實,牆基厚度達24米,土中間夾雜永定柱和纖木。城牆上部有半圓形瓦管,用以排水。城牆外表覆以蘆葦編成的草席。大城城牆四隅建有巍峨的角樓,城外還設有墩台。

元大城內前為宮殿,後為坊市,五十條街坊錯落有致,星羅棋布。大旅遊家馬可·波羅來到大都,置身於一片繁華之中,不禁由衷感嘆:“大都城實在太美了,城市布局這樣巧妙,我簡直是無法形容、無以描述!”

元皇城在大都城內,城周20里,俗稱闌馬牆。皇城中心是萬歲山和太液池,以此將宮室分成三個宮殿群:大內、隆福宮、興聖宮。元宮城在皇城東部,位於太液池延東一帶,城周9里,四周設6個城門:南面三門是星拱門、崇天門、雲從門;北為厚載門;東為東華門;西為西華門。www.sun989.com/bbs

元宮城正門是位於南面正中的崇天門。門樓是琉璃瓦頂,深11間。崇天門後為大明門,門內是宮城正殿大明殿。大明殿是元朝皇帝舉行大典的所在,登極、朝會、節令等一應重大典儀都在這裏舉行。大明殿深11間,南北120尺,東西200尺,彩磚玉石,威嚴壯觀。大明殿戒備森嚴。元宮城大明殿東為文思殿,西為紫檀殿,後為寶雲殿。寶雲殿後是皇后正宮延春閣。

元隆福宮在大內西部,環境幽雅,景緻宜人,東臨碧波蕩漾的太液池。皇太后通常住在隆福宮。元興聖宮位於隆福宮正北,在大內西北部。興聖宮十分僻靜,環境優美。元皇太后、皇后、嬪妃常居興聖宮。元帝後宮中生活,有一首宮詞作了生動的描述:

北幸和林幄殿寬,句麗女侍婕妤官。
君王自賦昭君曲,敕賜琵琶馬上彈。
閱讀全文

本文轉載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