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有云:“汝巧非汝能,我拙非我愿。”名字對于一個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兇名會招致兇運,良名則招致好運。清朝時,就有考生因名字諧音而與狀元失之交臂。那麼究竟是什麼樣的名字讓考生無緣于狀元呢?下面隨安心網網一起來看看吧。
清朝考生因名字丟狀元,與狀元失之交臂的名字
名字與劇本人物名諧音而丟狀元
順治十二年,本擬定的狀元是太倉人名字叫王揆,唱名的時候,順治帝因讀音相同想起了《王魁負桂英》這個流傳極廣的劇本。劇中有個負心漢名為王魁,中了狀元拋了糟糠之妻。接著唱名大臣的話音,順治帝脫口說了句玩笑話:“是負心的王魁耶?”皇帝金口玉言,王揆馬上就被抑為了第三甲。
名字與國家興衰諧音而丟狀元
無獨有偶,同治七年科考,江蘇人王國鈞被初定為一甲,但也是自己的名字給自己惹了麻煩。其實,國鈞這個名字還是不錯的,唐代詩人白居易《贈樊著作》詩云:“卒使不仁者,不得秉國鈞。”國鈞者,國家重任也。可是,要把“王國鈞”連起來讀,就是“亡國君”的諧音。這可是大忌諱。因此,當垂簾聽政的慈禧太后聽到這個名字后,甚是不悅。太后很生氣,后果很嚴重,王國鈞遂被抑置三甲。
利用諧音來取名也是取名的方法之一,但如果方法使用不當時,往往會收到適得其反的效果。因此,當選定了某個字作為名字時,要考慮這個字是否有不雅的讀音,或是當和姓氏結合在一起時,會不會引起其他不雅的讀法,以避免因讀音不雅而引起的誤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