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取名 正文

中國著名大學的名字由來

中國現在的大學越來越多,而其中有些大學是比較出名的,也是年代比較久遠的,那麼這些著名的大學的名字是怎樣來的呢?下面跟隨安心網網一起來看看吧。

1、清華大學的名字由來

清華大學是一所中外聞名的著名大學,在中國,這所大學更是眾多莘莘學子所夢寐以求的大學。那麼清華大學為什麼會以“清華”來命名的呢?那是因為這所大學的所在地原就是清代的皇家園—清華園,因此,清華大學就以園名來命名了。

2、復旦大學的名字由來

復旦大學的前身是馬相伯在1902年創辦的震旦學院,這個學院開學一年多后,因法國教會勢力來干預學校的教務,篡奪校政,而導致以于右任為首的絕大部分同學憤然退學。而在1905年,他們重新擁戴馬相伯創立了“復旦公學”,而“復旦”二字更是右任所取,表示不忘記“震旦”,更含復興中華的意思,而這就是復旦大學校名的由來。

3、南開大學的名字由來

南開大學也是我國一所著名的名牌大學,而這所大學的名字由來是怎樣的呢?在1904年8月,嚴修、張伯苓東渡日本考察教育,在他們回國后,便將嚴氏家館和王益孫家館合并,招收新生,并于當年10月17日正式成立中學。這個校舍當時是在嚴宅偏院,規模狹小,當時校名初稱“私立中學堂”,不久先后易名為“敬業中學堂”、“私立第一中學堂”。此后因得邑紳鄭菊如捐城西南“南開洼”地10畝,幾經周折,起建校舍。1907年秋,由嚴宅遷入新校舍,學校因所在地名改稱“南開中學堂”,后改稱“私立南開學校”。這就是南開大學校名的由來。

4、中山大學的名字由來

中山大學時由中山先生創辦的大學,最初起名為國立廣東大學。中山先生去世后,為紀念他,一九二六年,國民政府將其更名為國立中山大學。此為中大校名的由來。

5、武漢大學的名字由來

武漢大學的歷史要溯源到清末,1893年清末,湖廣總督張之洞奏請清政府創辦的自強學堂,歷經傳承演變,1928年定名為國立武漢大學,這是近代中國第一批國立綜合性大學。此為武漢大學校名的由來。</p

上海交通大學名字的由來?

交通大學的“交通”一詞,源于中華民國時期學校曾隸屬交通部。

交通大學在歷經多年歷史變遷后衍生出五所大學:

西安交通大學、西南交通大學(原唐山交通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包括原上海農學院、上海第二醫科大學)、北京交通大學(包括原北方交通大學、北京電力高等專科學校)和“國立交通大學”(位于臺灣新竹),堪稱中國高等教育的“加州大學系統(UC)”。

這五所交大分布五地,各有千秋。共為中國培育近百萬工程、科學、管理、醫學等方面的人才,成為中國乃至世界最有影響力的公立大學系統之一。交通大學桃李遍天下,在世界各地都有交大學子的身影,他們在各行各業作出了卓著貢獻。

擴展資料:

上海交通大學的校訓為“飲水思源,愛國榮校”,確定于1995年,其來源是1933年落成的交通大學傳統標志性建筑物飲水思源碑。

1910年郵傳部上海高等實業學堂時期,校長唐文治親自制定“勤、儉、敬、信”四字為校訓,并著文釋意。其后交通大學在此校訓基礎上進行擴充。

1920年交通部上海工業專門學校校訓為“勤、慎、忠、信、恒”,1933年國立交通大學時期為“精勤、敦篤、果毅、忠恕”。1937年頒定16字校訓:“精勤求學、敦篤勵志、果毅力行、忠恕任事”。

復旦大學校名的由來

由來

校名擷取自《尚書大傳·虞夏傳》“卿云爛兮,糾縵縵兮;日月光華,旦復旦兮”(翻譯:祥云燦爛,聚集彌漫在天空。日月的光輝,天天都照耀在大地上。)兩句中的“復旦”二字,本義是追求光明,寓含自主辦學、復興中華之意。意在自強不息,寄托當時中國知識分子自主辦學、教育強國的希望。

復旦大學創建于1905年,原名復旦公學,是中國人自主創辦的第一所高等院校,創始人為教育家馬相伯,首任校董為孫中山。

擴展資料

校史

1913年李登輝開始擔任校長,一直到1936年。在他長達23年的校長任內,復旦發展成為一所以培養商科、經濟、新聞、教育、土木等應用型人才聞名的、有特色的私立大學,形成了從中學到研究院的完整的辦學體系。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后,復旦部分師生在吳南軒校長帶領下,輾轉內遷重慶北碚(渝校)。

1942年,經國民政府行政院批準,元旦復旦由私立改為國立,全稱為國立復旦大學,吳南軒、章益先后出任校長。

1946年夏,渝校遷回上海江灣原址,與滬校合并,學校的規模進一步擴大。

1954年,楊西光出任復旦大學黨委書記。1956年復旦第一次黨代會召開。

1958年“大躍進”,復旦大學理科新建了計算數學、力學、原子核物理、放射化學、無線電電子學、生物物理、生物化學等新專業。此前,文科重建了法律系、哲學系。

1966年到1976年,復旦大學成為“文革”的重災區,教學科研受到重創。

1977年,復旦大學恢復招收本科生,次年恢復招收研究生。

1984年,復旦大學成立研究生院。同年,再次被國務院批準為國家重點建設的10所高校之一。

1994年,復旦大學通過由國家教育部組織的“211工程”部門預審。

1999年國家教育部、上海市政府簽定共建復旦大學的協議,復旦成為“985工程”的首批建設高校。

2000年4月27日,復旦大學與上海醫科大學強強聯合,成立新的復旦大學。

2005年復旦大學百年華誕。

清華大學校名的由來

因為該大學所在地原為清代的皇家園——“清華園”。所以就以園名作為大學名了。
“清華園”之名乃清代咸豐皇帝所賜。清華園原址為康熙年間所修的熙春園的一部分。在道光年間,原來的熙春園被分成東西兩個部分,西邊的園子被起名“迎春園”,東邊的園子仍名為“熙春園”。咸豐皇帝登基之后,就將東邊的熙春園改名華園了。
現在清華園的工字廳后面的匾額為“水木清華”四字,兩旁有一副對聯:檻外山光歷春夏秋冬萬千變幻都非凡境;窗中云影任東西南北去來澹蕩洵是仙居。這“水木清華”四字典出晉代謝叔源的《游西池》詩:景昃鳴禽集,水木湛清華。“湛”為澄清之意。因此廳后面有水池,所以就用了上面的詩句題匾為“水木清華”。
1900年,中國的庚子義和團運動引致八國聯軍武力干涉。1901年9月7日上午,清廷全權代表奕匡力和李鴻章與11國代表,在最后協定書上簽字,簽下了將中華民族推入苦難的《辛丑條約》。
辛丑條約》第六款議定,清政府賠償俄、德、法、英、美、日、意、奧八國及比、荷、西、葡、瑞典和挪威六“受害國”的軍費、損失費等款項本息合計982238150兩白銀,由1902年起至1940年止,分39年還清,以海關、常關及鹽政各進款作抵押,按照條約所列辦法及匯率,折合各國貨幣償付,是為“庚子賠款”。其中俄國以出兵滿洲,需費最多,故所得額最大,為1億3037多萬兩。中國當時的人口大約45000多萬人,庚子賠款每個中國人被攤派大約一兩銀子。庚子賠款,超過以前所有賠款之總和,至此,中國財政、經濟全面破產。近代中國向帝國主義國家總共支付的戰爭“賠款”為16億多兩白銀。在所有對中國發動侵略戰爭的國家中,日本掠奪中國的財產最多。
1901年簽定的《辛丑條約》中規定,清政府向西方八國共賠款白銀4億5千萬兩,美國應得到其中的3200多萬兩,折合美金2400多萬元。
1906年3月6日,美國傳教士明恩溥在白宮向西奧多·羅斯福總統建議,用清朝政府的“庚子賠款”在中國興學和資助中國學生來美國留學。在明恩溥等人推動之下,羅斯福總統向國會提出贊助中國教育的諮文,1908年5月25日由國會通過。
1908年,美國正式宣布退還“庚子賠款”的半數,計1160余萬美元給中國,作為資助留美學生之用。為了開展派遣留美學生工作,清朝政府于1911年在北京開設了清華留美預備學校,1924年改名為“清華大學”。
1924年,美國國會通過決議,將其余的庚子賠款用于中國,成立“中國文教促進基金會”(或稱“中國基金會”),掌管的金額為1254.5萬美金,北洋政府任命了由10名中國人和5名美國人組成的托管董事會。其中的相當部分金額以獎學金的方式提供給清華大學。由于這樣的一種特殊的經費來源和運作模式,清華從創建伊始,在諸多方面就已經具備了自己的一些特別的優勢和辦學條件,也因此而有別于國內的其他大學。這樣的環境也給了梅貽琦治校在客觀上奠定了一定的物質基礎和提供了必要的辦學條件。國外的歷史學家評論道:“清華其成功的一大秘訣是,當其他院校求助于軍閥政權不穩定的施舍時,清華的年度預算是有保障的。”⑷這種觀點雖暗含夸大美國所起的作用之意,但基本還是公允的。
在中國科學院院士中,“清華人”幾近三分之一。1949年掌管“清華基金”的杰出教育家梅貽琦先生到臺灣后,又利用這筆款項創辦了新竹清華大學。
由于清華的經費來源較為充裕,使其辦學亦有相當的自主性,這些條件又對治校方面自然產生一些影響,促進了清華在學校的管理制度方面和運行機制上逐漸地形成一套獨立的、具有清華自身特點的東西,并由此產生了一些特殊的體制和風格,乃至后來清華校風與學風的逐步形成,都與此有千絲萬縷的內在聯系。而這種特征較明顯的反映出來的一個例證,即是20-30年代初期,清華大學出現的幾次大規模的學校風潮。其中,清華校長多次易人,竟有十幾任之多,甚至出現清華幾年沒有校長,由校務會議維持的尷尬局面。
“磨洋工”一詞,一般指干活磨磨蹭蹭,或消極怠工。其實,最初人們說“磨洋工”并不包括這種意思。它本是建筑工程中的一道工序。原來,我國舊式房屋建筑,其考究者要求“磨磚對縫”。磨工,就是對磚墻的表面進行打磨,使之平整、光滑、美觀。1917年至1921年,美國用清政府的庚子賠款在北京建協和醫院和協和醫學院。其建筑質量要求很高,外觀上采用了中國傳統的“磨磚對縫”。
即磨工技術。由于這項工程是由外國人出資、設計、監督建造,中國人稱為“洋工”。協和醫院主樓14座,又是高層建筑,“磨工”工作浩繁而緩慢。當時參加建筑工程的許多工人就把這一工序改稱為“磨洋工”,久之便演變成今天的這種意思。
美國用心良苦的教育計劃,成效卓然。考取庚子賠款(胡適是第二批)而留美的中國學生,在后來的幾十年間成了中國學術界最閃亮的明星,而他們的言傳身教,又深深地影響了后來者。
到了30年代,美國已超過日本,成為中國留學生最多的國家。而同時,美國人在中國建立了12所教會大學,這其中包括赫赫有名的燕京大學。教會醫院則出現了協和醫院,洛克菲勒基金會則資助了中國學者們的農村調查與考古行動。
美國用腐朽的清王朝的“庚子賠款”的一小部分用來建造協和醫院,以顯示對中國人的“仁慈和恩惠”。協和醫院的原址本是明朝嘉靖、萬歷年間的一個皇親國戚的宅邸,后來成為清王朝的一個帥府。
未曾想到,當美國殖民者用先進的施工設備破土動工時,卻意外地從地下幾米處發現了大批的金銀財寶。這些金銀財寶的價值,足可以蓋好幾個“協和”呢。美國人又發了一筆橫財!但是,由于房地產權已劃歸美國人所有,舊中國的官員只能捶胸頓足,眼看著大量的黃金白銀外流!后來,美國政府由于戰爭,經濟一度拮據,便把這個醫院轉手處理給了美國的石油大王——羅克菲爾石油財團。從此,“協和”成了一座名副其實的外國私人醫院。
1926年初,英國國會通過退還中國庚子賠款議案(退款用于向英國選派留學生等教育項目),即派斯科塞爾來
華制定該款使用細則。當時,胡適是“中英庚款顧問委員會”中方顧問1917年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成功后,蘇俄政府宣布放棄帝俄在中國的一切特權,包括退還庚子賠款中尚未付給的部分。俄國人在中國的特權也將取消,而所有這些的交換條件只有一個:北洋政府承認新生的蘇維埃政權。1924年5月,兩國簽訂《中俄協定》,其中規定退款用途,除償付中國政府業經以俄款為抵押品的各項債務外,余數全用于中國教育事業,由中蘇兩國派員合組一基金委員會(俄國退還庚子賠款委員會)負責處理。
法國庚款退還余額總數為39.158萬余法郎,折合美金為7.555萬余元。此項余額總數,按照協定自1924年l2月1日起,至1947年止。逐年繼續墊借中法實業銀行,作為該行發行五厘美金公元擔保。而中法實業銀行即以此項美金債權,充作四項費用之用:1.換回遠東債權人所持之無利債券;2.辦理中法間教育及慈善事業;3.代繳中國政府未繳清之股本余額;4.撥還中國政府所欠中法實業銀行貸款。
1920年初,李石曾與蔡元培、吳敬恒,利用庚子賠款,創辦中法大學于北京。先生任董事長,蔡元培任校長。同年冬,蔡元培與先生再度赴法,與法國里昂市長赫禮歐(Herriot),里昂大學醫學院院長雷賓(Lepine)等,合作設立里昂中法大學協會,決定在里昂成立中法大學。
最后說一句,在美國的帶領下各國紛紛退還賠款,用于中國教育和文化交流事業,唯有日本一分未還.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8394749.html?si=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