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小故事 人生故事 正文

流行性感動

流行性感動

時間:2013-01-13 作者:admin 編輯:小故事

   一個叫斯日古楞的蒙古族詩人,曾給我講過一個故事:一個女大學生報名參軍,分到西部一個兵站,她一直想當兵,所以,哪怕分到了荒無人煙的兵站她也毫無怨言。但是,一開始還行,時間長了,倍感孤獨,有時想找個說話的都沒有。她曾想過要調離,可是,要強的她,一直相信自己能夠撐住,甚至上級打算調她走,她也說不,給人一個抱定了紮根邊疆的印象,上級給她立了二等功並樹為典型。可是,她的眼神分明又是憂鬱的。無形的榮譽圈住了她調動的腳步,她不能毀了這個形象,她得為自己和集體着想。後來,實在忍不住了,她就打了個請求調離的報告,領導出於種種考慮把請調報告壓下了,後來,她的調令總算到了,可是,陰差陽錯地,就在調令下來的前一天,她自殺了,遺書只有一句話:她只想找個有人的地方痛痛快快地哭一場……當時,聽了這個故事,我是挺感動的,為那個女兵無私的奉獻精神。
   其實,現在的各類媒體都很善於利用我們的這種流行性感動——簡稱流感——來最大可能地煽情,有時能把人弄得濕漉漉的,然而,哭多了也就哭出了抵抗力——就像流感之後有了抗體——小樣,不就那點事嗎?有什麼大驚小怪的,才不哭呢。
   再也不能輕易感動了,因為我知道,太多的流行性感動,只能說明這感動是廉價的,也是脆弱的。可以預見的是,這種“流感”一多,接下來必是麻木。
   上次包頭飛機失事,清理事故現場時,有一對年輕男女的身體,死死地抱在一起,以至於人們很難把他倆掰開,後來調查得知,此次航班中沒有年輕的夫婦或戀人,想必他們是一對陌生的男女,但在飛機失事的一剎那,他們卻本能地緊緊地抱在一起,或許,對方的懷抱才是他們最後的安慰,真的,看到這裏,我很感動,真的很感動,這是一種發自內心的感動,我相信這種感動不是流行性的那種,因為這件事情本身就純潔而人性。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