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小故事 人生故事 正文

復旦碩士創建“有毒食品維基百科”

復旦碩士創建“有毒食品維基百科”

時間:2013-07-16 作者:admin 編輯:小故事

     如果每個有毒食品的製造者都選擇這種思維方式——一個行業的人不吃自己生產的東西,覺得這樣就安全了——那麼這場博弈就沒有贏家,因為大家都在“易糞相食”,但“事情不會自己慢慢變好,需要外界的動力與刺激”,吳恆說,“擲出窗外”是每個人對食品安全問題應有的態度。

  最近,吳恆做了件事——6月17日凌晨,他和志願者團隊一起發布了一個名為“擲出窗外”(www.zccw.info)的網站,並同時發布了《中國食品安全問題新聞資料庫》、《易糞相食:中國食品安全狀況調查(2004-2011)》和《擲出窗外:面對食品安全危機,我們應有的態度》等報告。這組報告經人人網、新浪微博等網站傳播后,在互聯網上引起了廣泛的關注。

  “網站上線第一天就有一萬的訪問量,用完了我預計一個月15G的流量。”這個復旦大學歷史地理研究生說。

  “不要問喪鐘為誰而鳴”

  如果不是一篇“用牛肉膏製造假牛肉”的新聞,吳恆怎麼也不會意識到,原來食品安全的威脅離自己那麼近。

  研二快結束時,吳恆在寢室埋頭寫論文,導致作息不規律,總是趕不上食堂的飯點,於是習慣了叫外賣。他最愛吃的是學校後門小餐館的鐵板牛肉蓋澆飯,“經濟實惠,不到10元卻有大塊的牛肉”。室友勸他說,這麼便宜的牛肉一定是假的,但吳恆不以為然,他覺得口感和味道都不差。

  直到今年4月,他看到牛肉膏的新聞,“那一刻,五雷轟頂”。

  在三聚氰胺危機爆發時,吳恆雖然憤怒,但覺得和自己關係不大;得知火腿腸里摻了瘦肉精后,他說自己不怎麼吃火腿腸;然後是鋪天蓋地的地溝油報道,他不常在外吃飯……直到牛肉膏橫空出世,吳恆赫然發現自己也成了受害者。

  於是,吳恆決定以此為起點,做一個近十年來的中國食品安全調查,讓更多人意識到食品安全的形勢已經迫在眉睫。然而在搜集了兩三天資料后,他發現一個人根本忙不過來,“隨便一個關鍵詞,一檢索都有五六千條”。

  5月11日,吳恆在人人網上發了一篇日誌,正式徵集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加入他的行列。很快,就得到了33人的回應,這些人中,只有五六人和吳恆有過私交,有幾個已經工作了,甚至還有三個成員分別來自法國、加拿大和韓國。

  在日誌里,吳恆引用了約翰·多恩的短詩《喪鐘為誰而鳴》。“沒有人是一座孤島,可以自全。每個人都是大陸的一片,整體的一部分……任何人的死亡都是我的損失,因為我是人類的一員。因此,不要問喪鐘為誰而鳴,它就為你而鳴”。

  “水溫高了,驚醒的青蛙能多一點”

  5月13日,志願者團隊正式開始運作。按照吳恆計劃的進度和分工,項目分成資料統計、數據分析和結論展示三部分,計劃在一個月內完成。

  他們首先找到了醫源世界網的“安全快報”版塊,內有約一萬條記錄,包括近六千篇歷年來關於食品安全問題的報道。吳恆說:“我們所做的是從中精簡出有關食品安全問題的報道,找到它們的出處,並提取關鍵詞,方便索引。”

  這是整個項目中最繁瑣,所花心血最多的部分,但也是最基本、最關鍵的部分。33個人按時間段分工,分別完成其中的一部分,最後彙集到吳恆那裡。但考慮到單靠“安全快報”上的資料來源太單一,他們又根據不同時段去找其他網站的食品安全報告和主流媒體的食品安全專題,與手頭的新聞報道進行對比添加。“學歷史的,特別看重這一點。”吳恆說。


  • 共3頁:
  • 上一頁
  • 1
  • 2
  • 3
  • 下一頁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