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小故事 人生故事 正文

中國人的自信從何而來

中國人的自信從何而來

時間:2014-09-30 作者:未知2 編輯:小故事

  中國人的自信從何而來

  一所大學請我去演講,我問了大學生一個問題:作為中國人,你有自豪感嗎?大家一致回答,有!我問:那到底是什麼讓你產生這種自豪感呢?有人回答是長江、長城,也有回答是經濟的高速發展、5000年的文明、文字,奧運、火箭升空……

  我緊接着又問:假如清晨醒來,你突然發現自己變成了一個菲律賓人,你還會為自己感到自豪嗎?或者,你變成了一個盧旺達人,生活在非洲,經歷過種族屠殺,經常處於飢餓狀態,此時,你還能夠自信地面對全世界嗎?

  整個會場鴉雀無聲。我能體會到,學生們從來沒有從這個角度思考過“自信”的含義,大多數人都不能從自我中尋求自信。

  自信最本質的來源是什麼

  我剛到耶魯大學時,同班同學互相做自我介紹,有一位來自菲律賓的同學給我印象很深。他在介紹自己時,講解得特別詳細:“我的名字(Vincent Perez)由兩個詞組成,第一個詞是典型的英語名,第二個詞是典型的西班牙語名,我的名字包含着菲律賓曾作為殖民地國家受多國文化影響的痕迹。”

  他沒有感到自卑,用平和的音調回顧了菲律賓的歷史。他的自信來自於一種信念:沒有人可以因為非我以外的東西來貶低我,沒有人可以因為我的國家、我的家鄉、我的貧窮來輕視我。

  2007年,我參加了北京宏志班的新年聯歡會。孩子們各有各的故事,經濟上的困難不但沒有能帶走他們的笑容與快樂,反而造就了他們超人的毅力和勤奮、樸素的態度與性格。在他們教室的牆角,小山似的堆滿了空可樂瓶和飲料罐,這些都是從不喝飲料的他們大大方方地到其他班級和學校撿來的。這些廢品讓他們攢出了幾百塊錢的班費,他們用自己的行動显示出了一種自信。

  差異既然客觀存在,我們就應該坦然地面對。在人格上全世界的人都是平等的,都有追求幸福的權利。真正的自信應該來自於深植於心的這種信念。

  中國式的家庭教育

  在中國,很多家庭沒有培養自信的環境,父母可以為了孩子把整個身心都奉獻出去,總想把孩子的前途納入家長的軌道和框架,按家長的設計去成長,不能按照孩子自己的喜好去選擇去發展。

  無論在美國還是英國,在餐廳總會看到一個現象,父母讓孩子自己去點菜。孩子會直接對服務員說:“我要一個三明治,其中火腿兩片,雞蛋要生一點,加生菜,番茄片加三片就可以。”他們點得精細、具體。對比之下,中國父母替孩子點了菜,等菜來了,孩子又不吃,說不喜歡。但是,給予充分的自由,讓他去點,他又不會。有一句英文說得特別好:“Charity begins at home”(一切美德源於家庭)。沒有平等,就很難有真正意義上的自尊、獨立和自信;從家庭中得到尊重,才能夠建立發自內心的自信。

  中國人的自信

  一個人的自信和自尊,以及獨立的人格是自然流露出來的,不是通過強調歷史,強調遺產,甚至強調完全不屬於自己的東西得來的。四大發明怎麼樣,有四百大發明又怎麼樣?請到鏡子中去看一下自己,從外套、上衣、褲子,到襯衣、內褲,上上下下,都不是我們發明的。因此簡單地比較誰發明了多少東西沒有意義。泰山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黃山就在我的家鄉,我熱愛黃山,但是,我知道世界上還有比黃山更壯觀、更雄偉的,難道因為世界上還有黃石公園、乞力馬扎羅山、富士山,我就自卑了?

  我們不用依賴歷史的傳承,不用依賴多麼驚人的GDP增長速度,我們完全可以追求能夠讓自己幸福的目標。只要有一個堅定的信念:世界上的人不因背景不同,文化不同,是否有悠久的歷史,也不因為人口多少,國土面積的大小而在自信上有所差異。自信最本質的來源是相信平等,相信自己。我們不用太在意美國人、歐洲人、日本人如何評價我們。將目光轉向自己,自信也許更加長久和堅實。


  • 共2頁:
  • 上一頁
  • 1
  • 2
  • 下一頁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