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取名"軒轅"的由來
為什麼說中國人是蛇的傳人?
2013年,陰曆癸巳年。
癸巳年,即俗稱的“蛇年”。提到蛇,不少人以為“欠好”,甚至將十二生肖中的“蛇”改稱為“小龍”。實在,“蛇”在早期中華民族信仰文化中具有高尚職位。從“開天地”的盤古,到“摶土造人”的女媧,再到傳說中的中原始祖炎帝、黃帝,在遠古的歷史上,我們的祖先似乎一直與蛇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
人文傳說和現代考古都證實,我們引以為自豪的“龍的傳人”應改口,中華民族實是“蛇的傳人”!
中華人文始祖盤、女媧都是“蛇”
有一個叫“盤古開天地”神話故事可謂家喻戶曉,這個神話說的是“盤古”這位中國式天主締造了宇宙。盤古長什麼樣兒?據明代董斯張《淵博物志》中引三國吳人徐整着《五運歷年數》的說法,“盤古之君,龍頭蛇身。”從這句話中可以知道,盤古即是一條蛇神。
盤古太虛幻了,史書和傳說中也沒有說他締造了中國人,中國人是女媧捏出來的,即所謂“摶土造人”。女媧,因此被視為中華民族偉大的女性人文始祖。
女媧是什麼樣的神?原來也是“蛇”。
這個說法許多古籍中都有,《列子·黃帝篇》稱,女媧“蛇身人面”;東漢皇甫謐《帝王世紀》稱,女媧“蛇身人首”;三國曹植《女媧畫贊》稱女媧“人首蛇形”。這樣的形貌算人照樣蛇?固然算蛇,之以是有了“人面”,那是在遠古蛇崇敬時期,昔人將之擬人化了。
女媧怎麼造人的?《太平御覽》引《習慣通》:“俗說天地開拓,未有人民。女媧摶黃土做人,劇務,力不暇供,乃引繩於泥中,舉以為人。故富貴者,黃土人也;貧賤凡庸者,人也。”
這個紀錄的中央意思就一點,昔時地球上沒有人,是女媧締造了人。她怎麼締造的呢?就是用黃土和泥,與現代的泥塑大師一樣,將人逐一捏出來的。唐代詩人李白也信託這個傳說,其《上雲樂》中稱,“女媧戲黃土,團作愚下人。散在六合間,蒙蒙若沙塵。”
既然說我們都是女媧造出來的,我們自然是“蛇的傳人”。
中華男性人文始祖伏羲是“蛇種”
另一說法,女媧與伏羲娶親后孕育了中華民族。伏羲是中華男性人文始祖,傳說中的伏羲與女媧是親兄妹,他們的連繫實是原始社會血婚制的反映。伏羲到底長什麼樣子?有不少說法,一稱“牛身人面”,亦說是“蛇身人面”,而“蛇身人面”說更靠譜,更相符情理。
伏羲、女媧蛇身人面的傳說,在現代考古發現中也有反映。在安陽殷墟侯家莊1001號大墓中,曾出土一件特殊文物:一頭兩身蛇形木器,此木器雖然頭部殘損,但照樣能看出也許,右留一橫繪大眼睛,蛇身相交;雙尾勾曲,跟厥後的伏羲、女媧交尾圖相似,推定這就是商代的伏羲女媧交尾圖。
以後的伏羲女媧交尾圖,均沒有脫離“蛇身”這一構想。如在出土完好古屍的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中,所出土的帛畫上的女媧形象,即是蛇身。至於在已發現的大量的漢畫像石上,伏羲、女媧都是蛇身相交纏在一起。
在成都發現的一塊東漢畫像磚上,伏羲和女媧交尾圖更稀奇,伏羲女媧牢牢交在一起,兩人兩臂間另有一個小兒,將“伏羲女媧締造了人”這種人文意境,表達得更清晰。
伏羲到底是不是蛇?古籍上有說法。南宋羅泌《路史》注引《寶櫝記》稱,“帝女游於華胥之淵,感蟲也而孕,十三年而生伏羲。”意思是,伏羲的母親在華胥水邊玩,與“蟲”交媾,懷上了身孕,一直懷了13年才生下兒子伏羲。這裏讓伏羲母親有身的“蟲”就是蛇,自然伏羲是蛇之子。
前秦王嘉在《拾遺記》中對此傳說的演繹就更明了了:“神母游其上,有青蛇繞神母,久而方滅,既覺而有娠,歷十二年而生庖犧。”將伏羲之父詳細到了一條“青蛇”,受孕時間則少一年,是“十二年”。
伏羲的母親名字也叫“華胥”,她到底是若何懷上伏羲的,《太平御覽》尚有一說:“大跡出雷澤,華胥履之,生伏犧(伏羲)。”《太平御覽》這句話引自古本《詩含神霧》,意思是華胥踩到一個神秘的大腳印有身的。
這大腳印是誰的?從《山海經·海內東經》上可以找到謎底:“雷澤中有雷神,龍身而人頭,鼓其腹。”原來是雷神留下的腳印,這“雷神”就是一種被說成“龍身人頭”的蛇。
以是,豈論什麼版本的傳說,最後都說明伏羲的母親本為“蛇種”,與“蛇”交媾有身,才生下了伏羲。伏羲在傳說中也被稱為“雷神”之子。
中華另一人文始始祖蚩尤是“大蟲”
三帝下凡的傳說
中華民族被以為是炎黃子孫,即傳說中的中原始祖炎帝和黃帝的後裔。炎帝和黃帝傳說中都是“龍”,可是若論他們母親的身世,卻不盡然。
炎帝和黃帝是兄弟倆,據中國最早的一部國別史《國語·晉語》中的說法,他們的父親叫“少典”,母親叫“有蟜氏”,即所謂“昔少典娶於有蟜氏,生黃帝、炎帝”一說,但有蟜氏原本是一條蛇神。
東漢許慎《說文解字》稱,“蟜,蟲也。”南朝梁顧野王《玉篇》則將之釋為“毒蟲”,蛇在中國古代便被稱為“蟲”,即《說文解字》中說的“它,蟲也,從蟲而長。”長長的蟲就是“蛇”,毒蛇往往就是“毒蟲”。炎帝和黃帝母親是“蛇”,那兒子自然是蛇後裔,即蛇的傳人。
退一步說,就算有蟜氏是蛇這一說法有點牽強,從黃帝、炎帝的父親“少典”身世來說,也可以證實她是“蛇的傳人”。少典是上面說過的伏羲和女媧之子。而伏羲和女媧原本就是一對蛇兄蛇妹,厥後裔自然是“蛇種”,故而《山海經》中說黃帝是“人面蛇身”。《說郛》說他是“龍身而人頭”,這裏的龍身實指“蛇身”。
以是,黃帝部落使用了蛇圖騰(厥後釀成了“龍”),公然宣布自己是“蛇的傳人”。
至於另一個不被看重的中華民族始祖、傳說中的黎族部落酋長蚩尤,也是一條“蛇”。據西漢司馬遷《史記·五帝本紀》紀錄,黃帝是在戰勝蚩尤之後,才形成了今天的中原民族主體。黃帝先在阪泉之戰中戰勝炎帝,之後蚩尤不平作亂,黃帝又在涿鹿之戰中擊敗蚩尤,成為天下之王。
炎帝、黃帝、蚩尤三者之間的關係,中國古籍中有差異版本,《逸周書·嘗麥篇》稱蚩尤驅逐赤帝(炎帝),赤帝求訴於黃帝,於是二帝聯手殺蚩尤於中冀;《山海經·大荒北經》又稱,蚩尤攻伐黃帝,黃帝令應龍迎戰,雙方在冀州之野大戰,蚩尤兵敗被殺。
蚩尤被殺后,其統領的東夷、九黎等部族便融入了炎黃部族。蚩尤原本就是一條“大蟲”。《說文解字》稱,“蚩,蚩蟲也。”既是“蟲”,又還原到“蛇”上面了,“蟲”就是蛇啊;蚩尤及其部落與炎黃部落一樣,也是“蛇的傳人”。
“閩” “蠻”族人都稱自己是蛇的後裔
上述是從傳說和史料層面舉行剖析的,而從現實中一些少數民族的信仰中,仍可以找到“蛇的傳人”的印記,在一些少數民族中,至今都有人以為自己是“蛇種”。
現在的台灣高山族便十分崇敬蛇。自隋唐以後,高山族就是以蛇為圖騰,喜歡文蛇紋。《隋書·琉球傳》即稱,“(高山族)婦人以墨黥手,為蟲蛇之文。”另一土着派宛族也以為,他們的民族起源於蛇,以是對蛇極虔敬崇敬,不敢殺戮。
在中國省市自治區的簡稱中,福建省叫“閩”。閩,與另一個字“蠻”,都是一種大蛇,進而形成了一個以崇敬蛇為特徵的古代閩越族。這個民族,以蛇為圖騰,以蛇為其祖先,喜歡斷髮文身,自稱“蛇的後裔”。以是,《說文解字》中稱,“蠻,南蠻,蛇種;閩,東南越,蛇種。”
現在生涯在閩廣兩地、以海上捕撈為生的“蛋家人”(蛋民),其遠祖就是這個民族的,仍以蛇為民族圖騰,加以崇敬,會供奉蛇神。差其餘是,他們不再說自己是“蛇種”,而稱為“龍種”。
南方少數民族中的蛇氏族,一直視自己為“蛇種”,是蛇的傳人,至今仍崇敬蛇,禁捕蛇,禁食蛇,甚至連蛇皮也不用。差其餘蛇氏族,另有差異版本的傳說,怒族蛇氏族傳
說是母女四人上山打柴碰着一條大蛇,強迫與其中一個女人結為伉儷,三女兒為保全母親性命,自願嫁給蛇,生下許多後裔成為蛇氏族。傈僳族蛇氏族,則傳是古時姐妹兩人與巨蛇婚配,生兒育女,遂有蛇氏族。
同樣的,侗族也以為自己的民族是“蛇的後裔”,相傳侗族始祖母與一條大花蛇婚配,生下一男一女,成為侗家祖先,以是也以蛇為圖騰。
“蛇的傳人”為何變身“龍的傳人”?
既然中華民族是“蛇的傳人”,為何厥後又說成了“龍的傳人”?這內里對照龐大,至今民俗學者也沒有能真正講清。
在十二生肖中,只有龍是虛構的,其他11種動物在自然和現實中都存在。在早期,蛇與龍是一個看法的差異說法,蛇即龍,龍即蛇,至今人人仍管屬蛇的稱為“屬小龍”。《說文解字》稱“龍,鱗蟲之長”,這裏的“鱗蟲”就是蛇之一種,也許就是蛇族中傳說的“騰蛇”。《周易》中所說的“潛龍”、“飛龍”,現實也是差異存在形式的蛇。
但從《說文解字》的註釋來看,“龍”這種蛇,手段比一樣平常蛇更壯大,“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以是許慎稱之為“鱗蟲之長”。
厥後,隨着昔人對龍的敬畏日漸增進,龍逐步地從“蛇”中自力了出來,有了專門的“龍族”。昔人或許是從其他動物身體上獲得了啟發,對龍舉行了“包裝”,在保持“蛇身”穩固的情形下,給龍添了鹿的角、鷹的爪、魚的鱗,實現了龍與蛇的基個性差異,讓它飛了起來。原本屬於蛇的“勇敢”、“兇猛”等特徵和看法,也逐漸地被移植到了龍的身上。
進入封建社會後,由於天子自稱為“真龍天子”、“龍種”,於是 “龍”被進一步神化……我們都成了“龍的傳人”,現實“龍的傳人”喻意天子天子的血統,我們沒有為之自豪,而應大大方方地說,我們是蛇的傳人!
黃帝出世的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