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陰晴圓缺怎麼來的?
五路神傳說
聽說元末有一何五路,為抵禦外寇而死,人們因此祀他為神,名“五路神”。但此五路神似乎與作為財神的路頭五路神無涉。或又以五路神實為五聖神,或曰五通神,在康熙年間湯斌毀禁上方山五通寺以後,民間不敢祀五通神,故改其名為路頭而祀之。一樣平常以此路頭為古五祀中的行神,所謂五路乃器械南北中也;財貨無不憑路而行,故人們以行神為財神,謹加祭祀,冀求它引財入門,或出行賺錢。昔人外出行旅,祭祀路神以求平安,此為"祖道"之俗;吳俗接路頭,祭祀的也是路神,而這路神釀成財神。路神變為財神,是因商業的生長,財貨流通的加劇。財貨往來於陸水之間,人們直觀地以為,路在冥冥之中主宰了財貨。
五路神--偏財神
在《封神演義》中,五路財神指的是趙公元帥、招寶天尊蕭升、納珍天尊曹寶、招財使者陳九公和利市仙官姚少司。
在民間所供財神中,不管是趙公元帥,照樣賜福天官,身邊總要配以利市仙官(五路神之一),因此,利市仙官可說是地隧道道的偏財神。有關利市仙官的來源,在《封神演義》中有紀錄:利市仙官本名姚少司,是大財神趙公明的徒弟,后被姜子牙封為迎祥納福之神。所謂“利市”包羅三重寄義:一是指做生意時獲得的利潤;二是指吉祥和運氣;三是指喜慶或節日的喜錢如壓歲錢等。人們信仰他,是希望得利市財神保佑生涯幸福完善,萬事如意。到了近代,一到新年,有的人稀奇是商人,還把利市仙官圖貼到門上,並配以招財童子,對聯寫道:“招財童子至”與“利市仙官來”,隱喻財源廣進、祥瑞如意。
供五路神
牛郎織女的故事
“五路神”又指路頭、行神。清人姚富君說:“五路神俗稱財神,實在即五祀門行中之神,出門五路皆得財也。”其中的五路是指器械南北中五方,意為出門有五路神保佑可以得好運,發大財。
五路財神都是祥瑞神,也是民間吉慶年畫中常見的形象,他們深受人們的戀慕和崇敬。每年正月初五是五路財神的生日。這天天剛放亮,城鄉列位都可聽到一陣陣鞭炮聲。為了爭先接到財神,商家多是初四晚舉行迎神儀式,準備好果品、糕點及豬頭等祭祀用品,請財神喝酒。屆時,主人手持香燭,劃分到東南西北中五方財神堂接財神,五位財神接齊后,掛起財神紙馬,點燃香燭,眾人頂禮膜拜,拜罷,將財神紙馬焚化。
俗以為接路頭,越早越好,最早接到的才是真神,稀奇靈驗,因此叫"搶路頭"。有的地方,真的在元日初四便"急遽搶路頭"了,且沿用成俗。既然路神已不再是行旅的珍愛者,人們便不再在赴旅時祭祀它了。
至於人們在元月初五祭拜路頭神,並以這天為其生日,乃五路神中之"五"與初五之"五"牽連之故。北方於這天祭"五窮"也是一樣。在正月而非其他月,乃取新年新氣象,圖一年吉祥,財源興隆,器械南北中,財富五路並進。
到了初五破曉,人們爭先打開大門,敲鑼打鼓,燃放鞭炮,向財神示意迎接。接過財神,人人聚在一起吃路頭酒,直吃到天亮開門營業,聽說可保一年“生意興隆,財源興隆”。清代蔡雲《吳覦》中有生動形貌:五日財源五日求,一年心愿一時酬。提防別處迎神早,隔夜急遽搶路頭。所謂“搶路頭”即搶接五路財神,人們個個爭早放頭通鞭炮,以此祈盼發家致富。
桃花女龍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