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皇公公管四季
白氏郎的故事
相傳呂洞賓和白牡丹生了個兒子叫白氏郎。白牡丹原來也在泰山修鍊,厥後不堪眾人的嘲弄,就和兒子搬到泰山南方的徂徠山去住了。
白氏郎長到八九歲,生得伶牙俐齒,十分討人喜歡,可就是沒有個名正言順的父親,整天在外邊被人打罵,受人欺壓。
這天,正是臘月二十三,白牡丹讓白氏郎跟村裡的小同伴上山砍柴,自己在家裡弄些水酒淡菜,準備打發灶王爺上天,去彙報下界一年的情形。
白氏郎和伙們來到山上,領頭的說要玩“做天子”的遊戲,把幾個草筐撂起來看成寶座,誰要能爬上去,誰就是天子,以後眾人就都聽他的,選他做頭頭。說完便把筐撂得高高的,一個個輪着往上爬。筐子沒用繩子拴牢,一爬一晃,效果沒爬幾下就都滾了下來,最後輪到了白氏郎,只見他穩抓草筐,輕邁雙腳,顫顫悠悠真的爬了上去。原本他們都看不起白氏郎,是想拿他取笑,現在他真的爬了上去,誰肯讓他這個私生子做頭頭,便把他拖下來,打了一頓一哄而散了。
白牡丹在家裡正為買不起酒席犯愁,見白氏郎又從外面哭着回來,鼻子都讓人打破了,十分憂傷,馬上來了氣,就抓起燒火棍,把怨氣照着灶王爺出開了:“灶王爺啊灶王爺,你都瞥見了吧,這還讓我們怎麼活?哼!我兒要是真做了天子,非把那些小崽子殺盡斬絕不能。”她越說越氣,一邊說,一邊敲,幾火棍下去,灶王爺早就鼻青臉腫了。
灶王爺上天,不只沒在白牡丹家吃好喝好,而且還挨了一頓棍棒,便一溜煙地跑到玉皇大帝那裡起訴去了。灶王爺一見大帝,便叩頭稟報說:“不得了啦大帝,白牡丹立誓,白氏郎要做了天子,就要把村裡的人斬盡殺絕。這不,白牡丹連我都 打了。望大帝為臣子做主,萬萬不能讓白氏郎做天子。”玉皇大帝聽了灶君的一面之詞,便付託四員上將,到來年的龍節抽掉白氏郎的龍筋。
再說白氏郎,從那次挨打以後,就每次獨自上山,這一天,他一小我私人在山上打柴,迎面走來一個白鬍子老頭對他說:“你本是真龍天子,未來要做天子的,只因你娘不慎說走了話,玉皇大帝要在來年的龍節抽你的筋,現在已經沒設施解救了,只有到時刻你能咬牙挺過,保住你的龍牙玉口,還能說什麼成什麼。”說完便飄然而去。
白氏郎像做了個夢,嚇得不得了。回去和母親一說,白牡丹得知是自己害了兒子,十分痛恨,便把兒子摟在懷裡痛哭起來。
蒼狼白鹿的傳說
轉眼龍節已到,只見幾片黑雲壓在白家院上。這時,白氏郎正在院中劈柴,就聽一個悶雷,白氏郎隨聲倒地,幾員天兵天將便最先抽他的筋,那滋味簡直比洗手不幹還難受。可是白氏郎硬是挺了過來。
往後,白氏郎恨透了灶王爺,恨透了所有的仙人。他立誓要把所有的仙人都扣押起來,以報此仇。可是,云云多的仙人用什麼盛呢?他窮得連個箱子盒子都 沒有,白氏郎轉頭見自己上山裝水用的葫蘆掛在灶旁,便隨手拿過來,恨得咬牙切齒地說:“灶王爺,虧你跑到大帝眼前替我美言,你老人家辛勤了,到我這葫蘆里來歇歇腳吧。”由於白氏郎有一張龍牙玉口,他的話即是詔書,只聽“嗖”的一聲,灶王爺便化作一縷青煙鑽進了葫蘆。
白氏郎告辭母親,提着葫蘆走遍了天下的名山大川,見廟就進,見神就收。他想收完以後,全都把他們壓在泰山底下,以是最後才來到泰山。
剛過紅門不遠,迎面走來一位鶴髮童顏的老人。白氏郎以為有些面熟,似曾相識,可一時又記不起來,便喊道:“來者何人,快快通名報姓。”那老人笑嘻嘻地答道:“在下即是小仙呂洞賓。”
白氏郎聞聽此言,突然想起以前給他報信的白鬍子老頭,原來是他的親生父親,不禁大吃一驚,將葫蘆掉在地上摔成了兩半。這下可熱鬧了,各路仙人都 連滾帶爬的向旁邊的一個大石洞擠去,呂洞賓數也數不外來,就把它取名為“千佛洞”。後人又在那裡起樓造閣,順呂祖之意取名“萬仙樓”。
只有灶王爺的腿長,又跑回了灶堂。不外呂洞賓怕他再惹事生非,便在灶王的神像旁邊寫道:“上天言好事,回宮降祥瑞”,予以忠告。
白氏郎得知眼前正是他的親生父親,便跪在呂洞賓眼前,將母子若干年來的冷遇和災禍逐一告訴了他。呂洞賓聽后,也十分憂傷,將一柄斷煩惱、避災禍、呼風喚雨的青龍寶劍交給白氏郎,囑咐他照顧好母親,與鄉親們友善相處,把他又送回了徂徠山。
往後,鄉親們得知呂洞賓云云寬遠大量,也都敬重他們母子,多方給予照顧,白氏郎也才用他的青龍寶劍為鄉親們做了許多好事。
五座神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