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小故事 人生故事 正文

書童鬥嘴

蒲松齡赴宴

書童鬥嘴

導語:北宋年間,有一年春季,桃紅柳綠﹑風景無限,蘇東坡攜書童前來泰山嬉戲。兩人走走停停,不知不覺中來到佑廟前。佑廟裡有不少碑刻,多數是歷

北宋年間,有一年春季,桃紅柳綠﹑風景無限,蘇東坡攜書童前來泰山嬉戲。兩人走走停停,不知不覺中來到佑廟前。佑廟裡有不少碑刻,多數是歷代帝王將相所立,名家名人所書,蘇東坡與書童隨人流進了佑廟,鑒賞碑林。

這時,打東邊過來一位氣宇軒昂、風度不俗之人。蘇東坡仔細一看,不覺喜出望外,那人竟是他的密友大文豪王安石。蘇東坡連忙招呼:“王大人,怎麼這麼巧,你也來泰山了?”

王安石見是蘇東坡,一邊鑒賞碑文,一邊回覆:“只許你這位大詩人鑒賞泰山風景、佑廟碑刻,就不許我也來湊湊熱鬧?”蘇東坡急遽辯解:“那裡話?能與王大人同游佑廟碑林,實乃人生一大幸事!”說完用手一指死後:“這是書童福德。”王安石用嘴一撇右前方那位年輕人,說:“我的書童學智!”

王安石話音剛落,福德便跑已往與學智打招呼,誰知學智一副拒人千里之外的樣子,只是“哼”了一聲,算是打招呼。

四人不緊不慢邊看碑文,邊朝前走去。來到一塊微微向東傾斜的石碑眼前時,四人止步,評頭品足。福德因適才看了學智的神色,心中不快,就上前一步,爭先說道:“安石不正影子歪!”學智何等伶俐,一聽人家福德在取笑自己的主人,豈肯罷休,脫口接道:“東坡前傾基本斜!”

聞聲兩位書童鬥嘴,王安石插話說:“學智說得一點沒錯,此碑確實由於基本斜了,才東坡前傾啊!”蘇東坡“哦”了一聲,說:“王大人言之有理,不外,咱福德說得更有原理,身子不正影子才歪么!”說完,王安石與蘇東坡相視着哈哈大笑起來。

見主人大笑,福德與學智也隨着吃吃地笑了。

這是講述在遊覽泰山的途中,蘇東坡和王安石的書童各自由於主人而自滿甚至相互鬥智的故事。固然,兩位大文豪卻显示出憂傷的漂亮和寬容,兩人依然如故,並順着書童的句子,相互挖苦。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經常和有學識的人在一起也會變得有智慧。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書童們雖然只是鬥嘴,然則詩句一語雙關,很有意味。

生涯中需要詼諧,原本可能是尷尬的事情,經由詼諧的處置,反而讓人人更開心。

徐文長妙寫藏頭詩

徐文長妙寫藏頭詩

平湖秋月是西湖賞月的最佳地方。原先,這裏稱為孤山望湖亭。( 歷史故事 www. )

這一年八月十五中秋佳節,紹興才子徐文長正在杭州。他原本獨自一人飲酒賞月,幾杯悶酒下肚,有些醉眼矇矓。溘然,想起詩友們說過西湖孤山望湖亭是賞月的好地方,就趁着月色,踱着方步,向孤山望湖亭走來。

徐文長行行走走,一面瀏覽着西湖月色,一面吟着詠月詩句,不覺已來到望湖亭前。這是一座臨湖修建,據全湖之勝,東可望湖濱,西可達蘇堤,南可至南屏,整個外湖景緻一覽無餘。這時,一輪皓月當空,風清清,水碧碧,遠山蒙紗,近樹籠煙,使人如置身於瓊樓玉宇之中。他不禁詩興勃發,畫意盎然。

這時,猛聽得望湖樓里傳出一片吟詩聲。徐文長一看,亭子內里坐滿了人,桌上紅燭高照,擺滿了西瓜、紅菱、月餅等各式時鮮果品酒肴,另有文字紙硯。看樣子,是一群文人雅士在這裏飲酒賞月,賦詩作畫。徐文長信步走了進去,想看看熱鬧。

望湖亭里,果真是西泠(líng)詩社的文人雅士在飲酒賞月,正喝得興緻勃勃,見有個生疏人進來,馬上沒了聲息。主持人見徐文長身穿青衫,頭戴方巾,一副文士服裝,雖然衣着簡樸,但雅而不俗,儀態從容,以為不能怠慢,就起身把手一拱,招呼說:“今日中秋佳節,我們西泠詩社社友,特在此飲酒賞月,作畫吟詩。兄台若有雅興,不妨稍坐片晌,以便討教。”說罷,將手向四壁掛着的字畫一揮。

徐文長慢步繞亭一周,向四壁詩畫略略掃了一眼,發現儘是平庸之作。主持人見他一言不發,又沒有馬上脫離的意思,就有意刁難他說:“兄台文質彬彬,定是行家裡手,今日萍水重逢,我等三生有幸,乞望作畫題詩,以開我等眼界,為中秋雅集增色。”說罷,嘿嘿冷笑了幾聲。

一文錢與烏紗帽

徐文長看罷詩畫,原想稍停一會兒就走,見他們有的面露驕矜之色,有的發著冷笑,心想:好吧,我正愁沒有紙筆抒情,何不藉此湊湊熱鬧,逗趣他們一下。他也不忍讓,來到書案前,將雪白的宣紙一鋪,手執羊毫湖筆,飽蘸濃墨,唰喇幾筆,天上泛起了一輪圓月;又唰唰幾筆,水中也映出圓月一輪;然後嚓嚓幾筆,遠處山色朦朧,近處湖亭躍然,湖上一恭弘=叶 恭弘扁舟,一漁翁在月影之中獨酌(zhuó)。

這時,西泠詩社文士都圍上來旁觀。見徐文長霎時之間畫好了一幅“平湖秋月”圖,水墨寫意,落筆特殊,都十分驚訝。主持人看徐文長畫得不錯,想試試他的文才,就請他在畫上題詩一首。徐文長也不謝絕,提起筆來就寫了兩句:

天上一輪圓圓月,

水中圓圓一輪月。

“‘天上一輪圓圓月,水中圓圓一輪月。’哈哈,這也算詩嗎?”文士們正議論間,只見徐文長又提筆寫下兩句:

一色湖光萬頃秋,

天堂人世共圓月。

文士們大吃一驚。他們原以為下面寫不出什麼好句子來,沒想到徐文長這麼一轉一收,四句連起來一讀,真是奇句妙文,情景融會,禁不住同聲叫好:“佳句,佳句,不知兄台來自那邊,我等失敬!”

徐文長朝人人一笑,又提筆寫了一首七言絕句:

平湖一色萬頃秋,

湖光渺渺水長流。

秋月圓圓世間少,

月好四時最宜秋。

文士們一看,這首詩寫得別緻。每句頭一個字稀奇大,連起來一讀,竟是“平湖秋月”四字,原來是一首藏頭詩。人人都拍手稱絕,要徐文長留下高姓台甫。

徐文長並不回覆,只一笑,踏着月色而去。

故事發生在古代的一位才子徐文長身上,他在一次遊覽西湖的途中恰逢一幫文人吟詩作畫,這幫文人最先並不把他看到眼裡,然則厥後徐文長卻以他的才氣讓那些人嘆服。

徐文長才氣出眾,不僅僅善於發現生涯中的優美,而且善於把自己的才情與周圍的景緻合二為一。以景寫情,寓情於景。

再看徐文長的形象,身穿青衫,頭戴方巾,很質樸,很通俗。但縱然衣着簡樸,只要能夠讓自己的頭腦富足,也會吐露出雅而不俗的氣質。

故事中那些自信的文人又告訴我們,任何時刻都不能瞧不起別人,更不能由於明白一點就面露驕色,要知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我們應該做的是虛心討教,這樣才會不停提高。

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