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蘭的故事(長篇故事)
“王老五騙子節”的由來和故事
又是一年一度的11月11日“王老五騙子節”,又叫“獨身節”。關於王老五騙子節的來源倒尚有些說法。
“王老五騙子”最初並非指獨身而是流氓潑皮
“王老五騙子”一詞在中國最先泛起於元朝。元朝蕭德祥的雜劇《殺狗勸夫》“楔子”里寫道:“卻信着這兩個王老五騙子,搬壞了俺一家兒也。”這裏的“王老五騙子”就是流氓、潑皮、無賴、人渣、爛仔的意思。
明末凌蒙初的小說集《初刻拍案驚訝》卷27:“元來臨安的王老五騙子,欺王公遠方人。”
清朝吳敬梓的長篇小說《儒林外史》第46回:“生怕是外方的甚麼王老五騙子,打着太尊的旗幟,四處來騙人的錢。”也是這個意思。(呵呵,縱然從今天來看,這個最初的意思也照樣有一定原理喲!)
只是到了明朝以後,“王老五騙子”才指沒有妻子的獨身成年男子。明朝馮惟敏的雜劇《僧尼共犯》第一折:“哄俺學生都做王老五騙子,一世沒個妻子。”清朝洪楝園的雜劇《后南柯·招駙》:“妹妹已有人家,阿兄猶然王老五騙子,豈不愧煞人也。”就是這個意思了。
此外在一些方言里,“王老五騙子”尚有伶俐人、英雄、識趣者的意思,如“王老五騙子不吃眼前虧”的說法。
牛郎織女的傳說故事
更有意思的是,在雲南的西雙版納,有種樹也叫“王老五騙子樹”。
民間傳說故事
傳說中,有四個男子,固然都是王老五騙子,也就是沒妻子沒女同夥沒情人也沒某某同夥的那種。
他們聚在一起搓麻將。從上午11點打到晚上11點。輸贏倒是次要的,新鮮的是,搓麻歷程中,豈論是誰和牌,自摸或者接炮,都是和四條。於是自始至終,都在,四條,四條,四條。最後有輸得多的人火了,拍桌子說,四條四條,四條什麼啊?另外三個說,四條就四條,還四條什麼。
四條什麼?這原本不算個問題,麻將牌里,四條就是四條,沒有四條什麼的語言。不外,打完麻將,他們一起去沖澡,把衣服褲子一脫,謎底很快就出來了。輸錢的那小我私人,十分興奮,邊沖水邊歡呼,我知道四條什麼了,我知道四條什麼了!
厥後,這四個王老五騙子為了紀念終於知道四條是什麼,特把這個設為王老五騙子節。事有湊巧,這天正好是11月11日,日曆上,剛正好,不多不少,也就是四條……
相傳當天王老五騙子們都要吃糖葫蘆,而且要一口吻吃光,這叫“脫光”,要否則,來年照樣王老五騙子。
在這裏,中國歷史故事網(www.)祝天下王老五騙子們早日“脫光”,找到自己的另一半!
劉師爺改狀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