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可以干什麼事情?
(1)掃塵掃塵又稱除塵、除殘、撣塵、打埃塵等,是中國民間春節傳統習俗之一。起源於古代中國人民驅除病疫的一種宗教儀式。這種儀式後來演變成了年底的大掃除,寄託了中國勞動人民一種辟邪除災、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
(2)壓歲錢
一般,是由長輩發給晚輩的,吃完年夜飯後,人人坐在桌旁不許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長輩發給晚輩,並勉勵兒孫在新的一年裡學習長進,好好做人。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后,放在他們的枕頭下過年給壓歲錢,體現出長輩對晚輩的關愛和晚輩對長輩的尊敬,是一項整合家庭倫理關係的民俗活動。
(3)守歲
中國民間在除夕有守歲的習慣,俗名“熬年”。守歲從吃年夜飯開始,這頓年夜飯要慢慢地吃,從掌燈時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
(4)貼春聯
春聯亦名“門對”、“對聯”、“桃符”等,是對聯的一種,因在春節時張貼,而得名。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中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
(5)年夜飯
吃團年飯一年一次的團圓飯充分的表現出中華民族家庭成員的互敬互愛,這種互敬互愛使一家人之間的關係更為緊密。家人的團聚往往令"一家之主"在精神上得到安慰與滿足,老人家看兒孫滿堂,一家大小共敘天倫,過去的關懷與撫養子女所付出的心血而沒有白費。
春節的禁忌事項大全
(1)大門福字不倒貼:大門是迎接廚房的場所,因此福字不能倒貼,像垃圾桶地方的福字才適合倒貼;(2)不能動刀、剪、針:俗話說“初一動了刀和剪,口舌是非全難免”,“初一動了針錢,挑了龍筋長針眼”,所以大年初一,禁忌動刀子和剪子以及針線。
(3)不能換洗和打掃:古代人們認為正月初一春節打掃的話,會掃走運氣、破財,把掃帚星引來,招致霉運。
(4)不能打碎器物:春節打碎東西寓意不好。如果不小心打碎,要趕緊說一聲“歲(碎)歲(碎)平安”或者“越打越發”,“舊的不去新的不來”等等來化解。
(5)喪事不拜年:過年前家中有喪事的,不能去別人家拜年,如果迫不得已要來往,也應該站在門外說話,不進入屋內。
(6)不能吵架:在正月里吵架會敗壞一年的運勢,罵人則會帶來凶禍,所以正月里應盡量避免和人發生口角。
(7)不能留宿娘家:民間俗話,“正月不空房”,新媳婦不能在娘家過夜,回娘家時,晚上必須趕回夫家。
(8)不能上門討債:討債年底前就應該完成,新年債主不許上門討債。同時也不能從別人口袋裡掏東西,口袋讓人掏了,可能導致一年都被“掏空”的危險。
(9)初一不煮新飯:初一要吃除夕留下的過年飯,寓意去年的東西吃不完,到今年還有剩餘。同時不能睡午覺,否則會影響事業運。
(10)不能說不祥話:要避諱“破”、“壞”、“沒”、“死”、“光”、“鬼”、“殺”、“病”、“窮”等不吉利的字眼,也不能呵斥小孩,讓他們啼哭,因為啼哭是“沒頭彩”,兆示疾病、凶禍。
(11)不能吃魚頭、魚尾:過年期間吃魚,曰“有餘”。吃魚時,應將頭尾留下不吃,這樣就表示來年不僅有吃穿,還有剩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