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測算
傳統的春節活動有哪些?
拜年是人們過年時辭舊迎新的一種賀歲方式,在正月初一一大早人們就從被窩裡爬起來了,帶上小朋友穿上新衣向家裡的長輩拜年祝福老人福壽綿長,吉祥康泰。然後長輩送出紅包也是希望晚輩健康成長一年又一年的意思。古時候拜年還要磕頭向長輩問好,現在已經簡化了很多,只要說上一些過節的吉祥話就好了。一般來說初一是不出門的,只向家裡的長輩拜年。到了初二人們才開始浩浩蕩盪的走親戚拜年了,一直到初十拜年走親戚的活動才逐漸到尾聲。
放爆竹是中國傳統民俗,已有兩千多年歷史,相傳是為了驅趕一種叫年的怪獸。當午夜交正子時,新年鐘聲敲響,整个中華大地上空,爆竹聲震響天宇。在這“歲之元、月之元、時之元”的“三元”時刻,有的地方還在庭院里壘“旺火”,以示旺氣通天,興隆繁盛,吉祥如意。
除夕守歲形成風俗,最早的記載見於西晉的《風土記》中,書中說:“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曰守歲。”當時過年很重視合家團圓,因此允許在押的犯人出獄與家人團聚。守歲時,合家歡聚一堂,飲花椒酒、屠蘇酒,吃五辛盤等。守歲時還常進行一些娛樂活動,例如,擲骰子、藏鈎、猜謎、下棋、打撲克、行酒令賦等。
舞龍又稱“龍舞”“龍燈舞”“舞龍燈”等。龍是傳說中的神奇動物,能在天上呼風喚雨,也能為人間隆福消災。早在漢代就有舞龍祈雨的活動。當時四季祈雨,春舞青龍,夏舞赤龍或黃龍,秋舞白龍,冬舞黑龍。舞龍時,鑼鼓喧天,爆竹齊鳴,場面十分熱烈。
舞獅子活動在河南豫西一帶稱作耍獅子。耍獅子活動比較經典的動作有:獅子蹦上高桌、獅子過獨木橋、獅子翻跟頭。廣東海豐盛行春節“聽鼓手、看舞獅、聽唱曲”。
一提起逛廟會,就會想起北京春節的廟會,廠甸廟會、白雲觀廟會、蓮花池廟會,人們蜂擁而至,處處交通堵塞,鬧市區實行交通管制。廟會又叫“妙會”“廟市”或“節場”。
壓歲錢,年節習俗之一,是由長輩派發給晚輩的,年晚飯後長輩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