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十二生肖 生肖綜合 正文

過年就是春節嗎?過年和春節有什麼區別?

掃碼手機瀏覽

熱門測算
過年,是指過“年節”,即現在所稱的“春節”。新春賀歲以除舊布新、拜神祭祖、驅邪攘災、納福祈年為主要內容,形式豐富多彩,熱鬧喜慶,年味濃郁,凝聚着中華文明的傳統文化精華。那麼過年就是春節嗎?過年和春節有什麼區別?除夕除舊迎新,春節萬象更新,一起來2020年春節專題,了解2020年除夕和春節相關內容。

過年和春節是同一回事嗎?

古之春節是指立春之日。《後漢書·楊震傳》:“又冬無宿雪,春節未雨,百僚焦心。”可知古時候的春節不是過年。
在袁世凱主政期間,將格利高里歷的1月1日定為新一年的元旦,即現在的新年。因為立春之節多是在舊曆年(正月初一日)的前後不久,故將原來的年改稱為春節,俗稱陰曆年。而原來的立春不再稱春節,只稱立春。但老百姓並不以公曆為意,照舊過舊曆年。“春節”一詞真正廣為流行還是在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之後。

國外過年都有什麼習俗?

【朝鮮】:朝鮮人拜年講禮數,拜年是朝鮮年節習俗中的重頭戲。年初一一大早,一家人很早就起床,穿上新衣,尤其是小姑娘大多穿上五顏六色的民族服裝,顯得活潑可愛。拜年活動從祭祀祖先開始,祭祀桌上擺着各種食品和酒類,一家人給已故的祖先磕頭致意,然後給家裡的長輩一一拜年。
【柬埔寨】:除夕夜,柬埔寨華人通常去廟裡請香,作為原住民的高棉人也逐漸因為華人接受了這一風俗。每年除夕晚上10時左右,華族和高棉族的善男信女便會到首都金邊鄰省干丹一個俗稱大金歐的地區,那裡有一座保生大帝廟位於湄公河的支流百色河畔,因其歷經戰亂仍保存完好受到人們的信奉。
【新加坡】:新加坡保留着正月里親戚朋友互相登門拜年的習俗。大年初一去拜年,大人小孩都會“穿新衣,戴新帽”,並帶上兩個柑橘作為賀禮,寓意“大吉大利”、“兩粒黃金”和“好事成雙”,主人也要回贈給客人兩個柑橘,新加坡人俗稱“換橘子”。這源於中國南方廣東人的過年習俗,廣東話“柑”與“金”諧音,送柑(送金)就表示吉利、好運、好事成雙。新加坡華人也與廣東一樣,有在新年拜歲的習俗。
【美國】:春節期間,英國的大街上會增添許多Chinese New Year(中國春節)的東西,非中餐館也會添置幾道“Special Meal Deal for Chinese New Year”(專為中國春節準備的菜肴),英國也處處洋溢着中國春節的氣氛。部分地區也有舞龍舞獅、爆竹煙花、盛裝巡遊、文藝表演等歡慶活動。
【法國】:每到春節前夕,法國的大街小巷都裝飾一新,彩旗飛揚,不僅華人聚居區,就連巴黎市政廣場也會掛上大紅燈籠,滿眼都是喜氣洋洋的紅。迎春賀新年的節日氣氛相當濃郁。法國人歡度春節的種種做法已不僅僅是出於對東方文化的好奇或是單純的湊熱鬧,而是緣於對中國文化的喜愛乃至熱愛與推崇。

閱讀全文

本文轉載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