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十二生肖 生肖綜合 正文

2019年大年三十除夕是哪一天?除夕的習俗是什麼?

除夕的一年的最後一天,除夕除舊迎新,中國的人們對除夕特別的看重,那麼2020年大年三十除夕是哪一天?除夕的習俗是什麼?跟我們一起了解一下吧。準備了關於2020年春節的精彩內容,快一起跟華易先睹為快吧!

2019年大年三十除夕是哪一天?

(1)2019年除夕時間:
【農曆】 二0一九年 十二月 三十日;
【公曆】 2020年 1月 24日 星期五 水瓶座 ;
(2)除夕的簡介:
除夕,即歲除之夜,它與歲首(新年)首尾相連。舊歲至此夕而除,第二天就換新歲了,故俗以為除夕。
除,即去除之意;夕,指夜晚。“除夕”是歲除之夜的意思,又稱大年夜、除夕夜、除夜等,時值年尾的最後一個晚上。除夕是除舊布新、闔家團圓、祭祀祖先的日子,與清明節、七月半、重陽節是中國民間傳統的祭祖大節。除夕,在國人心中是具有特殊意義的,這個年尾最重要的日子,漂泊再遠的遊子也是要趕着回家去和家人團聚,在爆竹聲中辭舊歲,煙花滿天迎新春。
(3)除夕的由來:
除夕這個節日,實際上是從先秦時期的逐除開始慢慢演變而來的。古人在新年前一天的時候,會選擇用擊鼓的方法,去驅逐掉“疫癧之鬼”,這實際上就是除夕最早的由來了,而且除夕指的是每年農曆臘月最後一天的晚上,是和春節屬於一個首尾相連的關係。

除夕的習俗是什麼?

(1)守歲
除夕人們往往都要守歲,在歲末午夜搗亂的怪獸變成了“夕”,一位叫做“七郎”的勇敢獵人決心除掉它,最終在獵狗的幫助下射殺了怪獸。此後,人們就把臘月三十叫“除夕”。除夕夜,家家戶戶都要守歲、放火炮,表示驅除不祥、迎接幸福。
(2)貼對聯、窗花、年畫
除夕的白天,人們開始準備做年夜飯的食材、布置自己的家,將春聯、窗花、年畫依次貼好,窗戶、門楣還要貼上福字,甚至家裡的水缸、糧食囤都得貼。有的人家會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福到”。
(3)祭祖
除夕祭祖由來已久,其形式各不相同。人們多半在家中將祖先牌位依次擺在正廳,陳列供品,然後按長幼的順序上香跪拜,表示慎終追遠之意。很多地方,“小年”時送到天上去“言好事”的灶王爺,也需在除夕“迎回來”。
(4)吃年夜飯
年夜飯是除夕的重頭戲:熱菜、涼菜、美酒……年夜飯多半是本地家常菜,南北略有不同,比如北方一般吃餃子,南方不少地方則會吃年糕。吃餃子取“新舊交替、更歲交子”的意蘊,吃年糕則是象徵“年高”,期盼來年過得更好。
不管南方北方,年夜飯的席面上基本都會有魚。從熏魚、臘魚,再到清蒸魚、紅燒魚不一而足,取的則是“年年有餘”“吉慶有餘”的好彩頭。
(5)放爆竹
當午夜交正子時,新年鐘聲敲響,整个中華大地上空,爆竹聲震響天宇。在這“歲之元、月之元、時之元”的“三元”時刻,有的地方還在庭院里壘“旺火”,以示旺氣通天,興隆繁盛。在熊熊燃燒的旺火周圍,孩子們放爆竹,歡樂地活蹦亂跳,這時,屋內是通明的燈火,庭前是燦爛的火花,屋外是震天的響聲,把除夕的熱鬧氣氛推向了最高潮。
(6)壓歲錢
壓歲錢是由長輩發給晚輩的,有的家裡是吃完年夜飯後,人人坐在桌旁不許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長輩發給晚輩,並勉勵兒孫在在新的一年裡學習長進,好好做人。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后,放在他們的枕頭下,更多的人家是小孩子們齊集正廳,高呼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新年快樂,列隊跪拜;而後伸手要紅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