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十二生肖 生肖綜合 正文

甲子神,看看自己的太歲神是誰

六十甲子神,道教神明的敬稱,又稱太歲星君。太歲便是天上的木星,由於木星每十二個月運行一次,所以古人稱木星為歲星或太歲;太歲又稱太歲星君,它既是星斗,也是中國民間奉祀的神靈。

中國傳統的編年方法叫干支編年法,它是由十個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順次輪番搭配而成。始於甲子,總算癸亥。一個輪迴需求60年,稱為一甲子。

傳說在這60年裡邊,每一年天上都會派一位神仙出來值年,他負責掌管這一年人世的福與禍,也掌管這一年出生的人終身的旦夕禍福,老大眾敬稱這些神仙為值年太歲,60年就有60位太歲,所以統稱為六十甲子神。

以下是六十甲子神全圖,查查你的維護神是誰?

1、甲子太歲金辯大將軍,鼠相,持桃。(…、1924、1984、2044、…)

甲子神金辨大將軍原名叫楊任,本來是商紂的大夫,因進諫關於鹿台的事被挖去眼睛致死,遭到棄屍。他怨氣不散沖了品德真君的足下之雲,獲救,品德真君把金丹放在他的眼中,使其眼中長手,手中長眼。為助姜子牙成功,命其下山,傳授飛電槍、神火扇、雲霞獸。下山先救了黃飛虎等五將,而後扇死了瘟部的正神呂溫文李平,破瘟癀陣。在澠池,用其神眼探出張奎,逼其走進死衚衕。在梅山七怪的戰役中,被猿猴打死。

2、乙丑太歲陳材大將軍,牛相,執紅纓槍。(…、1925、1985、2045、…)

乙丑神陳材大將軍,牛相,名陳材,字俊卿,宋時出生於今浙江金華。正統丁卯舉人,臂力過人,曾徒手搏擊山君致死,后又在一次科舉考場火災中,以其右手攀住牆面,左手托起數十名考生逃離火場,故而名揚全國。陳材任安丘縣知縣時。有竊賊盜竊縣庫金銀資產,陳材手持彈弓追趕竊賊,榜首發擊中竊賊的左眼,第二發擊中竊賊的右耳,竊賊幫嚇得跪地就擒。陳材命群賊將盜物送還金庫后,各打三十杖,以示懲罰后釋放。眾賊跪地長拜,立誓不再作惡。御史卻給他加上了放縱賊寇的罪名,欲將其革除。陳材掛印拂袖而去。安丘大眾聞訊趕來說留,衙內已空無一人。

3、丙寅太歲耿章大將軍,虎相,執滿意。(…、1926、1986、2046、…)

丙寅太歲耿章大將軍,虎相,名耿章光,亦名耿章,明時出生於魯地(今山東)。耿章是山西巡撫耿如杞的兒子,性情剛烈正派,一絲不苟。耿如杞遭到陷害,被關進監獄。耿章就到監獄中伺候父親。耿如杞被極刑處死,耿章寫血書代父申冤,為之轟動朝廷。崇禎年間,耿章以進士身份任曲沃縣知縣,因當地設置蒙城驛站,加重了大眾負擔,耿章諫言力爭,成果得罪大官,受排擠被罷官。離任時,耿章在官衙內留下一副對聯:解印空傳去害馬,移山何日是堅城。當地大眾思念他的恩德,故將他列入名宦。

4、丁卯太歲沈興大將軍,兔相,執槍。(…、1927、1987、2047、…)

丁卯太歲沈興大將軍,兔相。明代時出生在建寧(今福建省建寧縣),名叫沈興。沈興身材不高,可是強壯精悍,眼睛亮堂,炯炯有神,都能照得出人影。沈興幹事足智多謀,光明磊落。洪武年間(1368-1398年),沈興任建寧右衛指揮使司的后所屋戶。他製作城牆,固守防護。對外擋住了響馬的侵略,對內維護了大眾的治安。所以,建寧的民眾都能安居樂業。沈興仙逝后,他的兒子沈亮、沈鏞、沈澤和沈重等都承繼了他的事業。

5、戊辰太歲趙達大將軍,龍相,雙手攥龍。(…、1928、1988、2048、…)

戊辰太歲趙達大將軍,龍相,雙手攥龍。三國時代出生在今河南區域,名趙達。趙達在年少時就跟從漢朝的侍中單用學習方術。趙達思維精細,他從天象觀測到東南邊有王者之氣,所以就從華夏脫身,渡江到了東吳,投身於孫權。

趙達知曉計算之術,深究算術的原理,因而遇到難題也能馬上計算成功。看到飛來的蝗蟲,趙達也可以馬上計算出飛蝗的數量。他可以猜測潛伏的事物,回答疑難問題,也如錦囊妙計一般。有人從前拿出小豆幾斗,倒在席子上面,趙達馬上陳述出了豆子的總數。後來人們查驗豆子数字,成果公然同趙達所說相同。

後來趙達還猜測自己歸西的日期,精確到某年某月某日。公然,屆時趙達仙逝而去。

6、己巳太歲郭燦大將軍,蛇相,執棍。(…、1929、1989、2049、…)

己巳太歲郭燦大將軍 ,明代時出生在今河南安陽市,名叫郭燦。科考中得舉人,起初任直隸知府。由於鄰近區域響馬猖狂,郭燦以為假如等候響馬臨城的時分再動手消滅就晚了,所以,他選拔精銳的將士,趁響馬不備的時分,在二更天自動出擊,消滅了響馬。

郭燦大將軍的父親郭朴,出身進士,曾被任命為編修。郭燦承繼家學,孝順父母,得到家族中人一起稱譽。

郭燦大將軍任知府時建議寬恕和解,而且寬嚴適當,事事酌量民眾的利益和損失,履行法規準則一絲不苟。

7、庚午太歲王濟大將軍,馬相,手持捲軸。(…、1930、1990、2050、…)

庚午太歲王濟大將軍,馬相,名王濟,宋時出生於今河北深州饒陽。王濟之父王恕在開寶年間任秀州知府。其時響馬蜂擁,城市淪陷,王恕被殺。王濟匍匐在父親遺體上號啕大哭,併發誓為父報仇。響馬被震懾,釋放了他。王濟將父屍骨躲藏山溝后,向討伐響馬的戎行元帥朱乙獻策。

王濟性情剛烈正派。先下一任臨河主簿、大理丞、鎮州通判。因不畏權貴,秉公執法,宋太宗下詔書獎賞王濟,並讓他出任監察御史。王濟上書太宗,提出管理全國,維護大眾的十項辦法,所言都可以一針見血。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他升任為洪州知府,兼江南路安慰使。其時產生乾旱民眾饑饉,王濟親身監督官吏煮粥賑災,每天親身品味后再發給哀鴻。王濟臨終時,還進言宋太宗,提出吸收賢能,遠離諛臣,停止悉數非急需的土木工程等建議。

8、辛未太歲李素大將軍,羊相,手托鋼鞭。(…、1931、1991、2051、…)

辛未太歲李素大將軍,羊相,名李素,字貞一,唐時出生於今甘肅隴西。七歲失怙,因家貧寒,母親只得將李素交給外姓人撫養,長大后,李素知曉經書,走上宦途,先下一任弘農簿和芮城尉等職。唐憲宗元和初年,衢州產生饑饉,李素臨危受命任衢州剌史,后又遷蘇州。

元和二年,鹽鐵轉運使李錡謀反,李素平叛戰勝后,義正詞嚴駁斥姚志安等人的謀反之罪,被叛將用鐐銬綁在船舷上。賊兵北上,還沒有抵達京師,就被官兵打敗,李素也獲救。唐憲宗派人攜帶紫衣和金魚恩賜李素。元和五年,李素任河南少尹,行大尹權利。每年減免大眾賦稅五十萬,還懇求朝廷緩徵賦稅一個月。皇帝明白李素體察民生的用意,就下詔書令全國賦稅都緩徵一個月。李素處理業務,毫不張揚,卻常常名揚全國。

9、壬申太歲劉旺大將軍,猴相,手持書卷。(…、1932、1992、2052、…)

壬申太歲劉旺大將軍,猴相,名劉旺,明時出生於今遼寧三萬衛(開原)。

劉旺剛烈正派,寬厚好學,處事行為都可以按照綱常名教行事,劉旺任都指揮使時,為了穩固邊防,身先士卒,鞠躬盡瘁。明憲宗成化年間,韃靼兵到邊境騷擾,劉旺和兒子塔斯在古城堡設置了埋伏。韃靼兵到今後,劉旺父子出城迎戰,由於缺少協助,加上弓箭射完,包圍沒有成功,不幸被圍困。韃靼兵要劉旺父子投降,父子倆大方陳詞:咱們是為國家守邊關的,誓同邊關共存亡。劉旺父子都英勇地戰死疆場。

10、癸酉太歲康志大將軍,雞相,持令旗。(…、1933、1993、2053、…)

癸酉太歲康志大將軍,雞相,名康志睦,亦名康志,字得眾,唐時出生於今寧夏靈州。

康志長得英姿魁偉,長於騎馬射箭,幾回陞官為大將軍。在討伐張韶今後,由於有功陞官為平盧軍節度使。李同捷謀反時,擄掠了上千車乘。康志領兵,攫取了他佔有的蒲台城,奪回了他擄掠的兵器和車乘。由於立功,康志被加升為檢校尚書左僕射。遷徙到涇原后,敇封為會稽郡公。康志的父親康日知從前以策略阻止了李惟岳的暴亂,康志的兒子康承訓平定過南詔的侵擾,破壞過徐州勛的謀反。康家三代都是忠君愛國的良臣。

11、甲戌太歲施廣大將軍,狗相,持玉笏。(…、1934、1994、2054、…)

甲戌太歲狗相,持玉笏。在明代時出生在桂平(今廣西壯族自治區桂平縣),名叫施廣。

施廣在成化元年(1465年)科舉中舉人,出任訓導。施廣從年少起就胸懷大志,任俠豪爽。雖然家庭困苦,可是行為規矩,從前在路上拾到別人遺失的金錢,卻毫不動心,原物歸主。施廣長大今後,儘力學習,才學過人,知曉經史典籍,日子吃苦,一絲不苟;任訓導今後,制定了學事教規,嚴厲履行,行動完全是一名稱職的教師。訓導學生,自尊自嚴,孜孜不倦,因而,施廣的學生個個對他心悅誠服,勤勉學習,行為慎重。施廣在告老還家的時分,還把自己的積蓄悉數捐贈出來,遭到鄉鄰們一起的推崇和好評。

12、乙亥太歲任保大將軍,豬相,持劍。(…、1935、1995、2055、…)

乙亥太歲豬相,持鋼鞭。在明代時出生在建寧府(今福建省建寧縣),名叫任保。

任保在二十二歲時參与鄉試,中舉進士,升為建寧府同知。其時,倭寇侵略邊境,任保統率兵力,同倭寇戰役,將自己姓名寫在自身的背部、腹部和手腳上,說:“決死戰役,是我所寶貴的。可是我的身體是我父母生養的,不行隨意拋棄。寫上自己的名姓,僅僅希望身後得到收葬而已。“聽就任保說話的人無不感動得熱淚盈眶。任保還與戰士同吃同睡,有時分幾天幾夜沒有東西吃。有時分還露宿在野外,日子在沼澤泥潭之中,毫不由於自己是將官而有所不同。由此,任保統率的戰士精神振奮,在海上打敗了倭寇。任保在得外瘡疾病的時分,突然得到倭寇來犯的音訊,他把外瘡包紮好馬上出海。其時海上波濤洶湧如山,南邊懂水性的人都心驚膽戰。獨有任保神采飛揚,舉起手中的劍,直指倭寇船隊,將其摧毀,而且俘獲和斬首百餘人。第二年,倭寇平定,任保陞官為山東布政使參政。

13、丙子太歲郭嘉大將軍,鼠相,執金瓜。(…、1936、1996、2056、…)

丙子太歲鼠相,手托葫蘆。在元代時出生在濮陽(今河南濮陽縣),名叫郭嘉,字元禮,為人大方,生有大志。從國子生升登為進士,被授林州判官的官職,後來又任翰林編修、廣東帥府閱歷、京畿漕運副使、監察御使,還升為廣寧路總管(治所在今遼寧省北鎮縣)。

其時遼東區域響馬猖狂,社會騷動不安。郭嘉獨治孤城,外無援助,所以,拿出家裡一切衣服資產,獎賞守城的義士,鼓舞他們英勇護城。響馬派人要挾郭嘉,要他棄城投降。郭嘉殺了響馬的來使,翻開城門,親身督戰,終因勢孤力竭而獻身。朝廷封賜郭嘉為“忠烈”,每年奉祀。

14、丁丑太歲汪文大將軍,牛相,執金葫蘆。(…、1937、1997、2057、…)

丁丑太歲牛相,執金瓜。在宋代時出生在婺源(今浙江省婺源縣),名叫汪文,字質甫,在寶慶二年(1226年)時科舉中進士,體魄魁梧,強勁有力,長於智謀。

其時響馬泛濫,連跨幾個州郡。各地巡撫對此束手無策。汪文則多設疑兵,使得響馬不敢草率行事。汪文還深化到響馬操控區域,捉拿並斬賊首級達萬餘人。後來,在征討使,由於糧草運送跟不上行軍的速度,軍心產生動。汪文就提出遠交近攻的計謀,帶領戰士,深化敵後,將響馬窖藏的糧食先行攫取,所以戎行的糧食不再缺乏,響馬之亂也得以平息。為了獎賞汪文屢戰有功,朝廷頒布他“神策將軍”的稱謂。

15、戊寅太歲魯先大將軍,虎相,安坐。(…、1938、1998、2058、…)

戊寅太歲虎相,手拿桃枝。在明代時出生在西大通(今青海省大通縣西),名叫魯鑒,也名魯先。魯先的祖先在明代初年就帶領部族歸附太祖,並被授為百夫長,寓居於庄浪子(今甘肅省庄浪縣),后升任為庄浪衛指揮同知。

正統(1436-1449年)末年,魯先承繼父親的職位,擢升為都指揮僉事。

成化四年(1468年),魯先又帶領戰士跟從官軍出征,平定了賊寇,陞官為都督同知,又充任左參將,分配駐紮庄浪區域。

成化十七年(1481年),他開始充任左副總兵,幫忙護衛甘肅,接着又人總兵官,鎮守延綏區域。魯先為官,有才幹,又英勇,遇到敵人,常常冒着弓箭和石塊的風險衝鋒在前。魯先屢次受傷,也毫不能阻撓他的攻勢。

弘治十五年(1502年),魯先仙逝,被追封為右都督。

16、己卯太歲龍仲大將軍,兔相,持拂塵。(…、1939、1999、2059、…)

己卯太歲兔相,持拂塵。宋代時出生在永新(今江西省永新縣),名叫龍崇,也叫龍仲。龍仲喜愛讀書寫作。陳愷統帥九江的時分,慕名以重金禮聘他。龍仲建議製作永新城牆,使當地大眾的日子得到了保證。京官趙與權曾上表要求監督酒米稅,而且和龍仲一起編修《中興政要》。其書編成今後,趙與權進呈皇帝。龍仲被頒布從仕郎的官職。龍仲又編修《宋朝帝學增釋》二百卷,再次被頒布儒林郎、史館校勘等職。後來仙逝在京城官邸。趙與權取皇帝詔書上的評語,在石碑上稱其為“忠勤先生”。

17、庚辰太歲董德大將軍,龍相,端盅。(…、1940、2000、2060、…)

庚辰太歲龍相,端盅。宋代時出生在樂安(今江西省樂安縣),名叫董德修,也叫董德,字仲修,年少時聰明機敏,立志學習儒家著作,勤勉讀書,常常忘記疲勞,性情慎重,待人厚重,言語很少,不喜愛談笑嬉戲。長大今後,三次參与科舉考試,沒有考中,就隱居草野,儘力治學,還說:“我家的門第自然會顯赫,淺陋啊,何須必定要什麼官職呢?”在日子中,他家庭雖然不殷實,可是,樂於行善,可以分割產業救濟困苦人家。

龍仲從前早宋代大哲學家陸九淵(1139-1193年)門下學習,整天靜坐,專註理學,治學有德,長於文章,詩篇風格平緩,就像他的人品相同。跟從他學習的人大多有德有名。

18、辛巳太歲鄭但大將軍,蛇相,雙手持畫軸。(…、1881、1941、2001、…)

辛巳太歲蛇相,雙手持畫軸。明代時出生在歙(今安徽省歙省),名叫鄭旦,也叫鄭但,字希周,嘉靖癸未年(1523年)進士,曾任浙江右布政使,長於作詩,有詩人聲望。他的詩篇有名句,例如:“花明沛上宴,香起洛中塵”(沛水的宴席上鮮花絢麗,洛陽的煙塵中香風飄曳),“河影城頭墜,秋聲塞上生”(河面上橫墜下城頭的倒影,邊塞上瀰漫著金秋的風聲),“棘道黃雲上,蠻村白草傍”(黃色的雲霧上曲折着一條小路,白色的芳草邊座落着一座荒村),“箐道千盤臨戌堡,山城百雉入邊州”(曲折的青竹小道通向衛戍的城堡,成群結隊的野雉飛入邊關的城鎮)。

鄭但的詩句沒有輕浮的亡國之音,只要渾淪的自然之氣。時人談論鄭但:家庭寬厚品德,官場勤勉廉潔,品德人品都暢通領悟在他的詩篇之中。

19、壬午太歲陸明大將軍,馬相,持幡。(…、1882、1942、2002、…)

壬午太歲馬相,持幡。明代時出生在銅陵(今安徽省銅陵市),名叫陸明。

陸明是天順六年(1462年)壬子科的舉人,終身酷愛讀書,幾乎沒有一天釋卷。陸明為官,按照準則行事,從不巴結上司。其時有二兄弟爭奪產業,陸明就耐心區域分他們的是非曲直,最終使得二兄弟總算感動醒悟,互相相讓,繼續同住在一起。陸明就事堅決而嚴厲,辦法處理恰當而得體。但凡興建大型土木工程之類事,老大眾常常還沒有感覺勞煩,而工程已經完成了。

20、癸未太歲魏仁大將軍,羊相,赤腳,持滿意。(…、1883、1943、2003、…)

癸未太歲羊相,赤腳,持滿意。明代時出生在華州(今陝西省華縣一帶),名叫魏仁,字子行,年少勤勉學習,永樂元年(1403年)科舉中舉人,第二年又中進士,出任訓導。

魏仁的教師由於被離婚的前妻誣告,因而被關在監獄之中。魏仁所以袒露胸脯,還用箭貫穿自己的耳朵,抱者教師的兒子,潛伏在路途旁邊,等候皇帝的車駕。皇帝來屆時,魏仁就拿者鳴冤的奏章,在路旁邊叩頭。皇帝的鸞駕騎虎賁害怕驚動皇室車乘,就舉起弓來射他。魏仁不肯脫離。旄頭又拿戟叉刺傷魏仁的胸部,魏仁還是不退。魏仁悲痛地哭泣,懇切地懇求,感動了皇帝,總算為教師昭雪了恥辱。

21、甲申太歲方傑大將軍,猴相,持器物。(…、1884、1944、2004、…)

方傑在嘉定年間(1208-1224)任同安縣(今福建省同安縣)的知縣。在任內,方傑削減大眾賦稅的催交,昭雪民間冤案和處理久滯未清的案子,興建河流防範,清算民間田畝的不實之數,勤勉從事縣官政務,提倡關於民眾的教化,不阿諛上司,不寬恕權貴。

方傑的管理在當地歷代縣官中是最好的。當地的父老鄉親稱方傑的管理有“三善”:一是田地中沒有荒蕪的,二是闤闠上沒有游手好閑的,三是監獄里沒有逾期未決的。同安大眾都讚頌方傑的功德。

22、乙酉太歲蔣崇大將軍,雞相,持雙鈎。(…、1885、1945、2005、…)

乙酉太歲雞相,持雙鈎。元代時出生在東陽(今浙江省東陽市),名叫蔣尚,又叫蔣崇。

蔣崇從小謙虛誠實,不說假話,安分守己,忠厚老實,從不虛偽張揚。蔣崇同人交遊,言語很少,就好象怕同人來往相同。鄰里之間有了膠葛,蔣崇常常簡略說上幾句勸導的話,切中要害,擲地有聲,令人信服。蔣崇的家境並不殷實,可是,即便穿得粗陋,吃得一般,甚至有時分還會斷炊,即便寓居房子不能抵擋風霜雨雪,他都能安然相對,毫不自怨自艾。

假如鄰里有了困難,蔣崇都能竭盡全力給予協助。農村中土地便是糧食,便是生命,可是,假如有人耕田不足,央求蔣崇借田播種,蔣崇都會忘我協助,毫不小氣。因而,鄉里的大眾沒有一個不尊敬蔣崇的崇高德行。蔣崇晚年抱病的時分,鄉里人天天前去探望。蔣崇仙逝今後,鄉里沒有一個人不悲傷痛苦的。

23、丙戌太歲白敏大將軍,狗相,持扇。(…、1886、1946、2006、…)

丙戌年太歲狗相,持扇。白敏將軍明代時出生在閩地(今福建省),名叫白叔敏,也叫白敏,洪武十八年(1385)白敏任潮洲知府(今福建省潮洲市)。

在任內,白敏興辦校園,對耕耘和養蠶業收稅,可是對自身保持清正廉潔,沒有半點私心雜念,白敏家中子弟也都遵循教導,日子潔白樸素,不沾染紈絝子弟常有的荒淫和揮霍的壞習氣。其時水多潮漲,淹沒許多大眾的良田,許多家庭即便出賣自己的子女也付不出常年應該交納的稅糧,白敏將民間困境如實上奏,得到朝廷的答應革除稅糧,因而潮洲大眾都感謝白敏的功德!

24、丁亥太歲封濟大將軍,豬相,執鋼鞭。(…、1887、1947、2007、…)

戊子太歲鼠相,安坐。明代時出生在蕪湖(今安徽省蕪湖市),名叫鄒銳,也名鄒鐺,字克剛,永樂(1403-1424年)初年,由監生升任為河南按察使副使,後轉任貴州布政使左參政,又升任通政。在任內,鄒鐺處理業務精細詳細,政務崇尚品德教化,不建議苛刻和優待,不畏避權勢要挾。由於鄒鐺所到之處都能排擠糜爛,去除奸惡,因而很契合民意所望。鄒鐺體貌消瘦,性情廉潔。雖然當官多年,可是家庭中並無豐盛的積蓄。鄒鐺八十餘歲時,在家中仙逝。

25、戊子太歲鄒鐺大將軍,鼠相,安坐。(…、1888、1948、2008、…)

戊子太歲鼠相,安坐。明代時出生在蕪湖(今安徽省蕪湖市),名叫鄒銳,也名鄒鐺,字克剛,永樂(1403-1424年)初年,由監生升任為河南按察使副使,後轉任貴州布政使左參政,又升任通政。在任內,鄒鐺處理業務精細詳細,政務崇尚品德教化,不建議苛刻和優待,不畏避權勢要挾。由於鄒鐺所到之處都能排擠糜爛,去除奸惡,因而很契合民意所望。鄒鐺體貌消瘦,性情廉潔。雖然當官多年,可是家庭中並無豐盛的積蓄。鄒鐺八十餘歲時,在家中仙逝。

26、己丑太歲傅佑大將軍,牛相,執槍。(…、1889、1949、2009、…)

己丑太歲牛相,執槍。宋代時出生在考城(今河南省蘭考縣),名叫傅求,也叫傅佑,字命自,天聖二年(1024年)科舉中進士,被頒布大理評事、兗州仙源縣知縣等官職,有治政的才幹。

在任職梓州路(今四川省三台縣一帶)轉運使期間,因縣內有官吏冒名掠奪播州田地,引起夷獠等少數民族的恐慌,傅佑馬上趕到當地,依據實際情況,處分併發送肇事官吏到嶺南,夷獠的騷動風險才得以平息。後來傅佑陞官到陝西,正逢朝廷用兵康定,要將大量糧草運送到邊境,大眾力氣難以承受。傅佑馬上指令停止運送糧食,改為運送金錢,讓戎行就地用金錢購糧。大眾革除了運送糧食的困苦,而戎行也有足夠的糧食使用。后傅佑陞官為龍圖閣學士,掌開封府知府的權利。熙寧六年(1073年)仙逝,享年七十一歲。

27、庚寅太歲鄔桓大將軍,虎相,持仙丹。(…、1890、1950、2010、…)

庚寅太歲虎相,持仙草。在元代時出生在新昌(今浙江省新昌縣),名叫鄔橘,也名鄔桓。

鄔桓自幼喜愛學習,有志趣,重品節,處處節約,常常施捨協助別人。

在宣德年間(1426-1435年),鄔桓任溧陽縣縣丞(今江蘇省溧陽縣)。在任內,扶助弱小,限制強暴,去除糜爛,削減弊端,所以,溧陽的賦役得到均勻分攤,官吏們不敢狼狽為奸。溧陽的大眾也安居樂業。鄔桓任期屆滿的時分,上千名大眾到官衙內要求鄔桓留任。所以,朝廷升鄔桓為知縣,而鄔桓為官也更加勤勉。不久,鄔桓仙逝在任內。溧陽的大眾思慕鄔桓的恩德,久久不忘。

28、辛卯太歲范寧大將軍,兔相,執劍。(…、1891、1951、2011、…)

辛卯太歲范寧大將軍,兔相,執劍。名為范寧,字武子,東晉經學家。南陽順陽(今河南淅川東,南陽縣一帶)人。曾任豫章太守。為人有豪氣,有才氣,專註治學,博覽群書,不事虛偽,討厭浮躁。

就任餘杭縣令(今浙江省餘杭縣)時,興辦校園,招收和供養學生,餘杭社會相貌為之大變。后范寧陞官為臨淮太守(今安徽省鳳陽縣東),封陽遂鄉侯,又調任豫章太守(今江西省南昌市)。在豫章,范寧廣泛設立鄉學,還派人外出購買鄉學所需材料,供學之用。

范寧資助辦學的經費,悉數出自自己的官俸。遠近來鄉學就讀的人抵達一千多人,其讀經的聲音,就像山東的曲阜相同。由此開創了豫章區域經學傳承的好風氣。

29、壬辰太歲彭泰大將軍,龍相,雙手托龍。(…、1892、1952、2012、…)

壬辰太歲龍相,雙手托龍。在明代時出生在鳳翔(今陝西省鳳翔縣),名叫彭泰。

彭泰,自幼聰明機敏,在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科舉中進士,任侍講官職。彭泰為人堅強不平,雖然身為官吏,可是日子好像大眾相同恬淡和樸素。彭泰政務勤懇,經常拿古人的箴言和業績勉勵自己。在還沒有考中進士的時分,彭泰從前聘鄉中貧苦家庭的女兒為妻子。考中進士今後,彭泰家中視親家赤貧粗陋,又鄙稱原聘貧家女相貌醜陋,企圖解除婚姻,為彭泰另謀高親。彭泰得知后,堅決不同意,最終,堅持同原聘貧家女成婚,夫妻終身恩愛。

30、癸巳太歲徐單大將軍,蛇相,端盅。(…、1893、1953、2013、…)

癸巳太歲蛇相,端盅。漢代時出生在陝地平陵(今陝西省咸陽市西北),名叫徐幹,也叫徐單。

徐單自幼操練功夫,大方驍勇。在得知班超(32-102年)奉旨西征時,徐單自動上奏,懇求幫忙班超平定西域,所以,朝廷任命徐單為假司馬,帶領緩刑的犯人和志願的將士一千人,跟從班超,打敗了蕃辰,斬殺千餘人。后朝廷又提高徐單為軍司馬,同班超一起攻破烏孫。從此,西域五十餘國都納入漢朝屬國的版圖中。

31、甲午太歲章詞大將軍,馬相,操琴。(…、1894、1954、2014、…)

甲午太歲,馬相,操琴。甲午太歲明時出生於涇縣,名章文粹,亦名章詞。章詞習儒,通五經,能文章,有才略,講貫《詩經》要旨,大有創造。為人持重,不荀其教,行以身先,不尚浮靡。任福寧州訓導,勸民耕稔,歲獲豐種。值倭警閑城,避倭之眾無所歸。詞以身任開門綱之,全活甚眾。卒於官,士民千裏奔送。

32、乙未太歲楊仙大將軍,羊相,執劍。(…、1895、1955、2015、…)

乙未太歲宋代時出生在淄齊之地(今山東省中部),名叫楊仙。楊仙年少時就喜好成仙之術,關於塵俗的地位和利益,看得很淡薄,還常常隱居和遊歷各大名山。楊仙在山裡,能同虎豹等猛獸戲耍,好像對付小鳥和小雞相同。郢州(今湖北省漢江流域)有朱司戶敬慕楊仙,就請楊仙到自己家裡寓居,達數年之久。

楊仙從不追求塵俗的利益,也不拘泥塵俗禮儀。說話簡略,含義精鍊,猜測事物,精確如神。有一太內,楊仙喝酒今後說:“我要脫離這個國際了。”所以毫無病痛而仙逝。朱司戶就將楊仙的骨骸安葬在山裡。過了二年,朱司戶去京城,在路上忽然又見到了楊仙。楊仙的音容笑貌都同曾經一模相同。朱司戶問楊仙過去的工作,楊仙也不回答。朱司戶回家今後,上山將楊仙墓挖開,發現裡邊是空的。所以,就在墓旁修建了一座塔,以志留念。

33、丙申太歲管仲大將軍,猴相,手托滿意。(…、1896、1956、2016、…)

丙申太歲猴相,手托滿意。在春秋時期教室在齊國的穎上(今穎河之濱),名叫管夷吾,也名管敬仲,字仲。

管仲年少時家庭赤貧,與鮑叔牙是好朋友。鮑叔牙一向對他非常好。管仲從前三次任職三次都被國君免職,可是鮑叔牙並不以為管仲不是人才。管仲從前三次參与打仗三次都從戰場上跑掉,鮑叔牙並不以為管仲怕死,驚惶萬狀。管仲從前被關進監獄受過屈辱,鮑叔牙並不以有這樣的朋友而丟臉,而且向齊桓公引薦管仲,使管仲得以在齊國擔任宰相的職位。管仲依據齊國地處沿海的自然條件,提出管理國家必定要讓大眾定居,管理人才要不斷選拔,制定法律要選用適宜的條文,掌握戎行要同內政結合起來,收取賦稅要區分田地的肥美和瘠薄而別離徵收。堆集國家的財富,使國家強壯,兵力增強,與大眾同喜好、共呼吸。對外則以禮相待,用德行來招撫遠方的國家,尊敬他國國君,抵擋蠻夷侵略,團結各方諸侯。

所以,齊國就強壯起來,成為諸侯中的霸主。桓公四十一年(前645年),管仲仙逝。可是,齊國按照管仲制定的戰略治國,因而齊國在春秋時期比其他國諸侯要強盛。管仲的子孫在齊國也一向享受官祿,受封達十餘年。管仲著有《管子》,其間記載有他治國理身的思想。

34、丁酉太歲唐傑大將軍,雞相,執矛。(…、1897、1957、2017、…)

丁酉太歲雞相,執狼牙棒。唐代時出生在安鄉(今湖北省安鄉縣),名叫唐傑,字子文。自幼操練武藝,力氣奇大,科舉中武舉人。其時,南邊盜寇騷動,唐傑奉旨到南邊平定寇亂,斬賊首級一百三十二顆。乘勝又追殺響馬於桃花岡,又斬賊首等五十八人,立了平定盜寇的奇功。因而,朝廷賜蟒服銀兩等給予獎賞。唐解的功勛和德行,遭到普遍的推崇。

35、戊戌太歲姜武大將軍,狗相,持笏。(…、1898、1958、2018、…)

戊戌太歲狗相,持笏。明代時出生在保德州(今山東省保德縣一帶),名叫姜名武,也叫姜武,字我揚,天啟二年(1622年)科舉中武舉人,被頒布大同威遠守備(今山西省大同市)的官職;崇禎(1628-1643年)初年,陞官為大水峪游擊,製作了杏山城,又遷為宣府西城參將,捕殺了大盜王科,又調守宣府右衛,擢升為通州(今北京市通縣一帶)副總兵,看護皇室諸陵墓;十五年(1642年),跟從保定總督楊文岳拯救開封守軍。其時隨行其他營的戎行都潰敗而逃散了,唯有姜武的戎行,堅決防衛,毫不動搖。清晨,賊軍蜂擁殺來,姜武親身率軍苦戰,殺賊軍達數百人。由於力氣耗盡,姜武在痛斥賊軍無義中英勇獻身。后被贈進榮祿大夫,右都督蔭外衛,世襲總旗。

36、己亥太歲謝太大將軍,豬相,安坐。(…、1899、1959、2019、…)

己亥太歲豬相,安坐。在明代時出生在臨晉(今陝西省大荔縣一帶),名叫謝廷輔,也叫謝太。

謝太在路上拾到別人遺失的金錢四百兩,就將自己的衣服掩蓋在銀兩上面,坐在路旁,整天守候,等候失主。當天失主沒有呈現,謝太就將銀兩帶回家中,藏在屋樑上面。第二天,又在路上等候,看到有一騎馬人,一邊狂奔,一邊嘴裏在呼叫失物。謝太就招待騎馬人,邀請回家,招待用餐。在問清情況今後,謝太將失物歸還了失主。失主感動得哭着說:“我是為主人處理公務的人,承蒙你歸還失物,保全了我的性命。我願意拿出一半來作為謝酬。”謝太堅決不收。失主又想將謝太的義舉稟告官府處以讚譽,謝太也堅決不答應。後來,謝太的子孫科舉奪冠,成為翰林。

37、庚子太歲盧秘大將軍,鼠相,執刀。(…、1900、1960、2020、…)

庚子太歲鼠相,執刀。在明代時出生在崑山(今江蘇省崑山市),名叫盧熙,也叫盧秘,字公暨。

盧秘熟讀經史,暢通領悟貫通,精於文章、信件和筆記的寫作,被引薦為睢州同知(今安徽省睢縣一帶)。其時,華夏剛剛平定,年年饑饉,盧秘就讓民眾安居樂業,唯恐給大眾雪上加霜。正好御史奉命網羅舊軍籍的人充任工役的人數抵達千餘人。御史以公文下達徵集,催睢州交人。盧秘就讓大眾自己申報,僅僅拿了幾名在戶籍上有軍籍記載的人充數。御史大怒,就把就事的官史扣留了起來,逼睢州交出千餘人來。睢州地方官吏都害怕了,商量如何發人去充任工役。盧秘說:“我是管理大眾的官吏。大眾散了,我這個官吏還去管理誰呢?”所以,盧秘就親身去拜訪御吏說:“睢州有舊軍籍的人便是這些了。假如要硬性分攤賦役,大眾就會渙散,只剩下我同知一個人而已。請拿我來充任賦役吧。“御史大怒,要趕他走,盧秘站着不動,直到最終也不能改動盧秘的態度。所以,御史才不得不讓盧秘回去。盧秘在任內仙逝,家中窮得連凶事也辦不起來,只得由官府出錢安葬。在為盧秘送行的路上,睢州的官吏和大眾無不痛哭,塞滿了路途。這時分,天突然下起大雨,睢州大眾沒有一個退避躲雨的。

38、辛丑太歲楊信大將軍,牛相,秉筆。(…、1901、1961、2021、…)

辛丑太歲牛相,秉筆。在漢代時出生在陝地(今陝西省一帶),名叫楊信。

元鼎年間(前116-前111年),漢武帝派楊信出使匈奴。楊信性情剛烈正派,不平不饒,忠貞不二,決不玷污自己作為漢朝使節的使命。匈奴的單于看到楊信不過是一個墨客,並非貴族,因而,屢次加以刁難。單于要在帳幕中接見楊信,楊信手不脫離代表自己身份的“節”,不進帳幕,所以,單于只能屈駕在自己的穹廬外面會晤楊信。其時,漢武帝在東方征服了歲貉和朝鮮,在西方設置了酒泉郡(今甘肅省酒泉縣)。楊信對單于說,匈奴要同漢朝和好,就要將太子作為人質交給漢朝。單于打斷楊信的話,力求傷害楊信的銳氣,就稱漢朝如要和親,首先要送給匈奴大量絲綢和食物。商洽自然沒有任何成果。後來,單于不得不將楊信送回。

39、壬寅太歲賀諤大將軍,虎相,舉劍。(…、1902、1962、2022、…)

壬寅太歲賀諤大將軍,虎相,舉劍。壬寅太歲元時出生於鄂縣,名賀賁,亦名賀諤。諤有才略,善攻戰。關中兵后,積屍滿野。諤為大冢收瘞之。后助世祖,以總管京兆諸軍奧魯。嘗於毀垣中得白金七千,時世祖以皇太弟受詔雲南,駐六盤山,乃持五千兩助軍。卒,追封雍國公,謚貞獻。

40、癸卯太歲皮時大將軍,兔相,安坐。(…、1903、1963、2023、…)

癸卯太歲皮時大將軍,兔相,安坐。北魏時出生在漁陽(今天津市薊縣一帶),名叫皮喜,也叫皮時。皮時是名將皮豹子的兒子,自幼喜愛功夫和策略。由所以名將的兒子,高宗就提高皮時為侍御中散遷侍御長。

其時,吐谷渾部落侵入涼洮河區域(今甘肅省武威縣一帶),皮時被詔命為平西將軍、廣川公,帶領涼州各路戎行討伐吐谷渾部落,平定了邊境,又被頒布使持節侍中,都督秦、雍、荊、梁、益等五州的軍事。皮時所到之處,宏揚朝廷的恩惠,宣傳戎行的威嚴,遭到大眾的擁護。

太和元年(366年),劉准、葭蘆戌主楊文度謀反,佔有了仇池(今甘肅省成縣西北),皮時馬上率兵奔西,攻佔了葭蘆,斬殺了楊文度,還將楊文度的首級快馬傳送到京城。後來皮時轉任散騎常侍安南將軍、豫州刺史;再後來因年事已高,朝廷下詔書讓他歇息。可是,皮時飲酒失度,遭到了杖罰。仙逝今後,仍康複本來的官職,並被贈謚號為“恭公”。

41、甲辰太歲李誠大將軍,龍相,一手執劍,一手握巾。(…、1904、1964、2024、…)

甲辰太歲李誠大將軍,龍相,一手執劍,一手握巾。元代時出生在渭南(今陝西省渭河平原東部一帶),名叫李誠,字克誠。曾任隴右憲司掾,后升任三原縣知縣(今陝西省三原縣)。

李誠終身孝順父母,清正廉潔,當官處事寬恕而可以明察秋毫,既講威嚴又講仁愛,實施德政,緩以刑律,勸助農耕,興辦校園,清除社會的邪惡和盜竊,而且可以約束屬下的官吏和將士。當地的響馬聽到李誠的姓名,就不敢進城騷擾。其時,河南有響馬圖謀不軌,朝廷差遣戎行來清剿,需求分攤糧食和賦役。李誠就按照大眾家庭的貧富差別,別離分攤。大眾並不由於承擔軍需而日子貧窮,李誠所管轄的全境也都能得到安定。其時大眾都稱李誠是“循良”,讚揚他廉潔的德政。

42、乙巳太歲吳遂大將軍,蛇相,執蛇形長矛。(…、1905、1965、2025、…)

乙巳太歲吳遂大將軍,蛇相,執蛇形長矛。宋代時出生在安徽(今安徽省內),名叫吳遂,字至道。

嘉熙四年(1240年)任休寧縣知縣(今安徽省休寧縣)。吳遂長於揭破隱蔽的惡行,鄰近各縣但凡遇到疑難案子,常常派人向吳遂求助諮詢。當年大旱,吳遂到城隍廟拜求城隍神達三天三夜,總算,求來天降大雨。吳遂還減免田租和賦役,救濟哀鴻四萬八千人。其時,從淮河來的難民渡江進入休寧的有四十餘萬人,吳遂全力對哀鴻加以撫慰。其他城市有難民流入的,放火搶劫,很不和平。獨有休寧縣,安然有序,無人搗亂。

43、丙午太歲文哲大將軍,馬相,執刀。(…、1906、1966、2026、…)

丙午太歲馬相,執刀。明代時出生在東莞(今廣東省東莞市),名叫王縝。王縝,字文哲,為人淳樸厚道,很少說笑。弘治癸丑年(1493年)科舉中進士,被頒布兵科給事中的官職。文哲出使安南(今越南),安南國送給他金錢,他全數退回,不讓自己使臣的身份遭到污損。後來,遷官禮科,到南畿核實屯田數量,變革官吏,去除向來的弊端,升任為工科都給事中。

正德年間(1506-1521年),文哲升為山西參政,改任雲南右布政使,又轉為福建左布政使,進而升為副都御史巡撫,由於討伐姚峒謀反有功,被賜予鈔幣。在乾清宮受災后,文哲上疏答天譴四事,都能一針見血。

己卯(1519年)夏天,寧藩暴亂,轟動湖北荊州和襄陽一帶。文哲下令,設置防護,民意才得以安穩。嘉靖皇帝即位,改新國號的時分,文哲上疏陳述十件大事,即:扶正國家的根本,效法祖先的德行,廣泛訪求民意,重視頒布詔令,制止朝野豪華,慕求賢德人才,體恤民眾赤貧,規矩民間習俗,康復舊有準則,重視大眾性命。這些定見大多得到皇帝採納。後來,文哲陞官為南京戶部尚書,上書請辭,未被允准。其時,內地饑饉成災,文哲奉旨救濟哀鴻,請撥國帑銀子五萬兩。他在任內仙逝,時年六十一歲。皇帝賜以祭葬。

44、丁未太歲繆丙大將軍,羊相,一手托桃。(…、1907、1967、2027、…)

丁未太歲羊相,一手托桃。宋代時出生在汴地(今河南開封市),名叫繆鑒,也叫繆丙。繆丙,字君寶,喜愛讀書,孝敬父母,和睦兄弟,熱心協助別人,不追求官職功利。

靖康之難(1126年)時,繆丙從北方南遷到江陰(今江蘇省江陰市),寓居在城東的瓠岱,邊種田,邊讀書,怡然自樂,過着“採菊東籬下”的隱居日子。仙逝的時分,留下《效顰集》傳世。人們稱繆丙的為人是:性情老練而孝順仁愛,學識優異而足以為官;假如為官必定黑白分明,勤政為民。繆丙具有此三者,卻從不誇耀,勇於隱退而悠然自得。

45、戊申太歲徐浩大將軍,猴相,執牡丹花籃。(…、1908、1968、2028、…)

戊申太歲猴相,執釘鎚。唐代時出生在越州(今浙江省餘姚市一帶),名叫徐浩,字季海。徐浩的父親徐嶠長於書法,並將其傳授給了徐浩。徐浩特別長於寫草書和隸書。人們描述徐浩的草書像發怒的獅子從石塊中躍出,乾渴的駿馬奔向清冽的山泉。

徐浩起初以文學才幹著稱,中明經科今後,由於才幹出眾而升為魯山主簿(今河南省魯山縣),引薦為集賢校理;由於識破了編造符命的虛偽詐騙,又升為都官郎中、嶺南選補使、領東都選。唐肅宗繼位今後,皇帝下達給各方的詔令,大多由徐浩手書。他的措辭用語,快速精當,而且書法更為精美。徐浩有《太上皇誥冊》,其時即被視作書法極品。在任國子祭酒的時分,由於遭到李輔國的誹謗,被貶為廬州長史(今安徽省合肥一帶)。唐代宗時,他升為工部侍郎,被派任嶺南節度使,官拜吏部侍郎;唐德宗初年,召回授以彭王傅,以郡公銜。徐浩在八十歲仙逝,贈太子少師,謚號定始。

46、己酉太歲程寶大將軍,雞相,安坐。(…、1909、1969、2029、…)

己酉太歲雞相,安坐。五代十國時出生在南漢(今廣東和廣西省區域),名叫程寶。

後唐高祖時,程寶承旨官職,忠勇不平。愛州(今越南清化一帶)將領楊廷藝其時收養假子三千人,詭計佔有交州(今廣東和廣西省大部)。交州的守將李進由於收受了楊廷藝的賄賂,對其所為,聽之任之,不加防範。長興二年(931年)冬天,楊廷藝舉兵暴亂,包圍了交州,南漢皇帝差遣承旨程寶,帶兵去救援。程寶的戎行沒有抵達時,交州就淪陷,落入楊廷藝的手中。李進逃回都城,被南漢皇帝斬殺。程寶進攻交州,同楊廷藝判軍惡戰,仙逝在沙場上。

47、庚戌太歲倪秘大將軍,狗相,手執方扇。(…、1910、1970、2030、…)

庚戌太歲狗相,登令牌。宋代時出生在羅源(今福建省羅源縣),名叫倪翼,也叫倪秘,號儋齋。有細長的鬍鬚,寬廣的額頭,氣度非凡而行為樸實;同人來往,說一不二,一直如一;家庭豐饒而日子勤儉節約。

慶元五年(1199年)他被特別提高,授以潮州秋曹的官職。鄰近有少數民族企圖騷動,倪秘孤身一人到少數民族住地,說明道理,處以恩惠,使得民眾都信服倪秘,騷動終未釀成。後來,由於處理一名死囚的判決,倪秘同潮州太守產生爭論,太守沒有聽取他的定見,他就拂袖而去。朝廷重視倪秘,,又陞官他為奉議大夫,再召他為輔佐的丞職官吏。倪秘不肯為官,在八十多歲時仙逝。

48、辛亥太歲恭弘=叶 恭弘堅大將軍,豬相,右手執矛。(…、1911、1971、2031、…)

辛亥太歲豬相,左手握拳。明代時出生在閩縣,名叫恭弘=叶 恭弘堅。夜間,身高八尺,臂力超越常人,長於武藝,能騎馬射箭。在科舉中奪冠,成為武舉人。其時,山中盜寇作亂,恭弘=叶 恭弘堅就帶領民眾,修築城牆,製作城堡,看護大眾。恭弘=叶 恭弘堅還帶着招撫的榜文,深化盜寇的巢穴,多盜寇講述作亂為禍、安全為福的道理。眾盜寇都遵從了恭弘=叶 恭弘堅的奉勸。

晚年時,恭弘=叶 恭弘堅隱居漫遊在鄉里之中,為人大方,知曉古今,考究禮儀,從不阿諛權貴,阿諛要人。

49、壬子太歲丘德大將軍,鼠相,手托金盞。(…、1912、1972、2032、…)

壬子太歲鼠相,手托牡丹。在宋代時出生,名叫丘德。

丘德是政和年間(1111-1117年)進士洪皓的衙門差役。建炎三年(1129年),洪皓奉命出使金國,丘德等五人以副使名義侍從。洪皓屢次拒絕金國的高官地位和豐盛俸祿的引誘,稱自己不遠萬里奉命而來,不能一起在兩個朝廷任職。金國國君大怒,所以將洪皓貨品丘德等送到冷山。丘德等人住的是土房鳥屋。在冰冷的冬天,沒有柴火取暖,只能用馬糞來煮麵度日,頭髮和鬍鬚都熬得潔白。洪皓和丘德等人被金國扣留了整整十五年。在被扣留期間,他們不斷用詩篇和文章表達自己憂國憂民的心情。紹興十二年(1142年),洪皓和丘德等被釋放,回到了宋朝的故鄉。

50、癸丑太歲朱得大將軍,牛相,持金瓜。(…、1913、1973、2033、…)

癸丑太歲牛相,持金瓜。明代時出生在靈壁(今安徽省靈壁縣),名叫朱得。

洪武(1368-1398年)初年,朱得帶領上萬戶民眾,跟從明太祖渡過長江,進入江東區域,克複了常州和婺州(今江蘇省常州市和浙江省金華市一帶),霸佔了武昌,還平定了蘇州和湖州(今江蘇省蘇州市和浙江省湖州市一帶),轉戰大江南北,由於建有戰功而陞官為常山中護衛僉事,后調任福州右衛。在任內勤於職守,其時倭寇侵犯沿海區域,朱得帶領軍民群起抵擋,軍威大振。

51、甲寅太歲張朝大將軍,虎相,袖手而坐。(…、1914、1974、2034、…)

甲寅太歲虎相,袖手而坐。明代時出生在如皋(今江蘇省如皋縣),名叫張朝。

洪武(1368-1398年)初年,設置黃平所(今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黃平縣),張朝從貴州衛千戶改任黃平軍政修舉。他天分慎重,厚道,大智大勇,常常穿戴黑衣和黑色鎧甲,騎着黑馬,拿着鐵質的簡冊,在敵人陣營中來往出入,好像飛行相同。此外他特別可以鍛煉戰士,關於敵情的猜測,料事如神。由於張朝的嚴厲管理,響馬都無處藏身,所以,黃平境內大眾都可以安居樂業。

52、乙卯太歲萬清大將軍,兔相,一手托於胸前。(…、1915、1975、2035、…)

乙卯太歲兔相,蹺腿而坐。元代出生在建昌南城(今江西省南城縣),名叫萬清,字仕廉,性情沉靜,慎重,重視個人的志趣和節操。

萬清從進士升任為樞密院使。至正年間(1341-1367年),鎮守建昌路總管府。辛丑年(1361年)社會騷動,各地不安定。萬清辭任回家。洪武(1368-1398年)初年,萬清隱退避亂到閩地(今福建省內)。明太祖屢次徵召萬清,萬清都以“一女不嫁二夫,一個臣子不在二朝為官”的理由加以拒絕。後來,明太祖又派人去徵召他,還將他貶為和州知州(今安徽省和縣一帶)。萬清未就任就仙逝了。

53、丙辰太歲辛亞大將軍,龍相,手持蓮花。(…、1916、1976、2036、…)

丙辰太歲龍相,左手握拳,雙袖飛起。隋代時出生在狄道(今甘肅省臨洮縣),名叫辛公義,也叫辛亞。

開皇(581-600年)初年,辛亞被授宣納中士的官職,征討騷動,陞官為掃寇將軍。辛亞維護邊境安全,還對牧馬人進行檢查處理,將檢獲的十萬餘匹馬收編作軍用。辛亞曾任岷州(今甘肅省岷縣一帶)刺史。

岷州的習俗畏懼瘟疫,家中假如有人抱病,全家人都要避開,致使患者缺乏醫治,無人照顧,大多病死。辛亞為了改動當地民俗,將但凡有病的人,都用車送到衙門,安置在聽事廳走廊上,致使走廊人滿為患。辛亞自己設一個床鋪,日夜守侯在聽事廳里,而且將自己所得的官俸薪資,悉數拿來購買藥物。所以,患者大多取得痊癒。愈后,辛亞還召見痊癒患者的家屬,講清照顧患者的道理。病家的子弟都表明慚愧,對辛亞的仁政表明感謝后,才與痊癒的患者一起脫離衙門。全境的大眾都稱呼辛亞是“慈母”。

54、丁巳太歲楊彥大將軍,蛇相,一腳脫鞋上盤,一手立胸前,勸人向善。(…、1917、1977、2037、…)

丁巳太歲蛇相,一手立胸前,勸人向善。宋代時出生於侯宮(今福建省福州市一帶),名叫楊彥,字邦傑,自幼機警聰明,超越常人。經常閱覽前代賢人的文集,學習寫作文章和詩篇。長大今後,不想擔任官職,只想隱居在山水之間。楊彥常常騎着牛,來往在村莊之間,自稱是“東里野民”,還經常深化到大山深處。

楊彥曾被朝廷召見,可是上書《歸耕賦》,抒發了回歸鄉土的心跡。楊彥明日寫作詩篇,同朋友,們互相切磋、應答,優遊閑適,自得其樂,無意在官場上沉浮。仙逝時,被授迪功郎。

55、戊午太歲黎卿大將軍,馬相,一手握拳,一手執槍。(…、1918、1978、2038、…)

戊午太歲馬相,一手持蓮花,一腳脫鞋上盤。明代時出生在安徽(今安徽省內),名叫黎進,也叫黎卿。

黎卿在年少時,就學習和從事寫作。宣德年歲(1426-1435年),由於黎卿的文學和德行高於常人,而被頒布銅陵丞政教兼舉。升任高安縣(今江西省高安縣)知縣時,一些從事賦役的勞力起事變成響馬,佔有了城的東南。黎卿出榜揭露招降,響馬堅持不降,黎卿就用火燒毀了響馬的巢穴。黎卿對官吏的管理過分嚴厲致使被某些奸臣嫉妒,總算被誣關入監獄,達十年之久。在監獄里,黎卿寫作了《和平饒歌》、《鼓吹曲》、《和平》等歌頌皇室宗廟的祭祀樂曲。皇帝感嘆黎卿的才幹,釋放了他,並讓他改任泌陽知縣(今河南省泌陽縣)。

56、己未太歲傅黨大將軍,羊相,手握長矛。(…、1919、1979、2039、…)

己未太歲羊相,一手握拳,一手執槍。宋代時出生在須城(今山東省東平縣一帶),名叫傅康,也叫傅黨。傅黨的父親任古田縣的知縣(今福建省古田縣),奸刁的部屬官吏躲藏了衙門賬本,致使官衙的收入逐漸削減。傅黨從其父部屬官吏家中搜出了所躲藏的賬本,使得官衙收入重新富足起來。

傅黨官任司農寺丞,被授為汀州知府(今福建省長汀縣)。其時傅黨的兄長在護衛漳州(今福建省漳州市),他們的父親在汀州和漳州二地遭到兄弟供養,鄉里中人都對傅黨兄弟的孝行引以為榮。後來,傅黨又任南劍知縣(今福建省南平市一帶),揭露奸惡,處理陰私,部屬官吏再不敢欺壓大眾。其時,正好遇到有盜寇作亂,傅黨親身帶領戎行,奮力鏖戰,響馬都潰敗而去。大眾歡樂地集合城內,稱呼傅黨為“傅父”。

57、庚申太歲毛梓大將軍,猴相,執劍安坐。(…、1920、1980、2040、…)

庚申太歲猴相,手握長矛。金代時出生於臨潢長泰(今內蒙古巴林左旗東南波羅城),名叫毛子廉,也叫毛梓。毛梓性情驍勇,長於弓箭。遼代時,各地盜寇群起,朝廷招募勇士,毛梓應募,而且由於抓捕響馬有功而被頒布東頭供奉官職。

天輔四年(1120年),朝廷在臨潢貼榜招募,毛梓又帶領二千六百戶應募歸順。朝廷就指令毛梓帶領這些民眾。天會三年(1125年),毛梓被頒布上京副留守官職,不久,又兼管鹽鐵業務。天眷年間(1138-1140年),他被頒布燕京麴院都監。毛梓在臨潢十多年,大小官吏和庶民大眾一直對他又敬畏又酷愛。

58、辛酉太歲石政大將軍,雞相,左手握拳。(…、1921、1981、2041、…)

辛酉太歲雞相,執劍安坐。元代十齣生於河南(今河南省內),名叫石正卿,也叫石政。

泰定年間(1324-1327年),石政擔任萬泉尹(今山西省萬榮縣)。石政的性情,正派而不豪華,勤勉而又慎重,政事處理廉潔而公平,長於教化平民大眾,待人仗義,正直不平,處理各類膠葛和罪錯,公正忘我,因而監獄中從來沒有冤錯案子。

他終身為官,剛烈正派,從不阿諛權貴,堅持準則,超越常人。其時,正值饑饉之年,石政拿出庫房存谷,開倉濟貧,還天天煮粥和送葯,使得許多大眾得以活命。

59、壬戌太歲洪充大將軍,狗相,文袍加身。(…、1922、1982、2042、…)

壬戌太歲狗相,雙手握拳。明代時出生在錢塘(今浙江省杭州市),名叫洪鍾,也叫洪充。洪充在成化十二年(1476年)科舉中進士,任刑部主事,陞官為郎中,奉命安慰江西和福建的大眾。

弘治(1488-1505年)初年,他再次陞官為四川按察使,又歷經江西和福建的左右布政使,擢升為右副都御史,巡撫順天,整飭薊州(今天津市薊縣一帶)的邊境防護,增建邊塞牆垣設施,削減秋冬駐防兵力,每年節約防護軍費達數萬兩。另外,還在其管轄區域沿河開鑿水渠,屯種養兵。

正德(1506-1521年)初年,洪充督治運河的漕運,升任右都御史,又改掌管南京都察院,陞官為刑部尚書、掌管刑部業務。正德五年(1510年)春天,湖廣區域(指今湖北省、湖南省和廣東省、廣西省部分區域)盜寇蜂起,洪充以刑部尚書身份總制軍務大事,幻滅了沔陽區域(今湖北省沔陽縣)的響馬。保寧(今四川省閬中縣一帶)賊藍廷瑞等集合十萬餘人,為害陝西、湖廣等區域。洪充制定了破賊戰略,將盜寇悉數捉拿歸案,由於平定響馬有功,洪充被封為“太子太保”。不久,洪充要求辭官回鄉。

嘉靖三年(1524年)仙逝,謚號為“襄恩”。

60、癸亥太歲虞程大將軍,豬相,執楊柳枝。(…、1923、1983、2043、…)

癸亥太歲豬相,文袍加身。明代時出生在崑山(今江蘇省崑山市),名叫虞臣,也叫虞程。明代成化戊戌科(1478年)科考中進士,起初任車駕司主事,后改任職武庫,又調任為車駕司主事,陞官為四川參議,屢次任布政使參議等官職。虞程為人堅毅不平,不怕辛苦,勤勤懇懇。為官二十年,一直潔白慎重,自我約束。在四川寓居二十年中,能在急流中決斷退隱。他平時居家日子,吃苦節儉,不過問官府之事,孝順父母,和睦朋友;恬淡功利,節操高尚,退隱之後,更加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