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只剩下不到兩個月了,有備無患之人都現已開始為來年布局發力。一年一度的雷門易經典之作“辛丑年太歲章”也踐約而至。
圖片來源:
2021年流年辛丑,“辛丑”這個干支相信對於每個我國人來說都不陌生。1901年辛丑年,喪權辱國的《辛丑公約》簽定,造成我國空前嚴峻的民族危機。這種危機感促成了人們的覺悟,救亡圖存成了當時最緊迫的要求。
120年之後,我們又一次迎來“辛丑”。在閱歷了動蕩不斷的庚子年之後,有必要提振心氣,更好地應對來年應戰!
辛丑太歲,剛正不阿
在一甲子六十年之中,每年當值的太歲星君俗稱“太歲神”,周而復始,循環不息。值年太歲是最有權力的年神,掌管人間一年的吉凶禍福,統攝眾神,有“年中天子”之稱。人間之人出生於某一年,當年值班之神,便是他的本命神。
2021辛丑年的值年太歲為楊信,牛相。是一位頗具時令,剛正不阿的漢朝使節。
當時漢朝自認為十分強壯,根本不把匈奴放在眼裡。
先前漢朝派使者王烏出使匈奴,依照匈奴的規則,漢使者想進入穹廬見單于,必須放棄漢的禮節並且將面部塗黑。王烏是北方人,懂得胡人的風俗,所以既去漢節又黥面,得到單于的喜歡而進入穹廬。
楊信不是漢朝的重臣,出使匈奴並不引起單于的注重。他為人剛直頑強,不肯去節也不黥面,單于不願接近他,只是在穹廬外會見楊信。
談判時,楊信也十分明確地說,想要與漢和親就把太子作為人質。單于打斷楊信的話,力求損傷楊信的銳氣,稱漢朝如要和親,首先要送給匈奴很多絲綢和食物。談判終究沒有任何成果,單于不得不將楊信送回。
後來漢再派王烏出使,單于美言哄騙,以至漢在長安為單于專修官邸,但狡猾的單于不至。匈奴使者病於漢,雖給醫給葯仍不幸而死,單于認為這是被漢栽贓而死。成果是漢使路充國被扣不歸,還損失了很多的作為喪禮的資產。
楊信出使匈奴因堅持民族時令,一時和親未成,但他沒上圈套,也沒有遺患,有功於國而惠澤於民,在大眾的心目中他是有節氣的漢使,後來就尊他為星宿太歲命官。
取材於楊信出使匈奴的典故,辛丑太歲章與往年太歲章比較,加劇了對值年太歲的細節刻畫,表現手法上亦有創新。
1、頭冠牛角的造型,寓意開拓進取
太歲章正面,辛丑太歲楊信頭冠牛角剛正不阿,威武有氣勢。身披山文甲,光明磊落;象徵著自強不息、開拓進取的精神。
在傳統農耕社會,牛是我國農耕文明的中心之一,正如元代《農書》所述:“牛為農本,有功於世。”
千百年來,牛承載着淳樸、力氣、財富、健康等諸多美好寓意,遭到世人的尊敬和稱讚。
在我國傳統文化中,牛還是勤勞忠厚的象徵,人們認為牛擁有“五行”中土特點和水特點的神力,代表風調雨順,國泰民安。除了化解流年不利,辛丑太歲章亦彰顯出厚重繁榮的力氣感。
2、太極八卦的點睛之筆,辟邪鎮煞
太歲章正面刻太歲名諱“楊信”,背面為太歲印章,上刻“辛丑太歲”。名、號前後照應,為辛丑年運勢暢通,增加一份加持力。
背面含太極元素,既代表先天之道,也代表“負陰而抱陽”的陰陽二氣。是天地日月、風雷山澤,是登峰造極、百無禁忌,可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太極高懸,負陰而抱陽,中正驅邪。祥雲盤繞,喜慶吉祥。
全體八邊形邊框暗含八卦構造,可辟邪鎮煞。八卦的陰陽二爻內藏天干地支,八卦可以收地支,吸納其凶,如子遇母,因此八卦是化太歲的佳器。
3、節約空間的全新設計,細節精湛
與去年庚子太歲章比較,辛丑太歲章縮小了全體尺寸,卻增加了厚度。
在全體質量基本不變的情況下,視覺上更為小巧,放置也不需要額定配製木架,方便且節約空間。
同時,人物刻畫上細節更為豐富,對出產雕刻的要求更高。
供奉方法與適用人群
古人將太歲視為一年的歲神,他所臨的方位是絕對的尊位,不能隨意在此方位製作、發掘、打樁,進行工程;也不能往該方位潑灑髒水穢物。不然觸犯了太歲,就會招來災禍。
2021年太歲方坐落東北方偏北方,為太歲神坐鎮之尊位。家中大門或窗戶假如開在這個方位,稱為“向太歲”。
正所謂“太歲宜坐不宜向”,這是極端陰險的方位,應驗家中男性簡單遭殃,災禍連環,應大病、入院、刀險,意外損傷,務必留意化解。
2021年歲破方坐落西南方。因與太歲方位相衝,歲破方位不宜動土修造,不然衝撞了太歲,也會大禍臨頭。
若想安全渡過此年,可將雷門易辛丑太歲章恭順供奉於此二方位。留意擺放處務必保持潔凈、安靜,擺放后不宜擅動。
並不是只有本命年的人需要對此引起注重。依照口訣推算,若有眾生其生年有刑、沖、克、害、破太歲的,其年必有大災難,謂之“犯太歲”。
因而2021年犯太歲屬相不只有值太歲的牛,還包含沖太歲的羊、刑太歲的狗、害太歲的馬和破太歲的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