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生肖農曆九月運勢如何?
《扁鵲見蔡桓公》是《韓非子·喻老》篇的節選。韓非(約公元前280--前233年),東周戰國末期著名頭腦家,著有《韓非子》一書。韓非以為“天下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之大事必作於細”,提倡“慎易以逃亡,敬細以遠大”,並以典故“扁鵲見蔡桓公”為例加以論證:“扁鵲見蔡桓公,立有間。扁鵲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將恐深。"桓侯曰:"寡人無疾。"扁鵲出。”這裏就泛起了一個問題:蔡桓公是誰?桓侯又是誰?
統一典故,在《史記·扁鵲倉公列傳》的紀錄是:扁鵲者,勃海郡鄭人也,姓秦氏,名越人。......扁鵲過齊,齊桓侯客之。入朝見,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將深。”桓侯曰:“寡人無疾。”扁鵲出,桓侯謂左右曰:“醫之好利也,欲以不疾者為功。”這裏沒有提到蔡桓公,提到的是齊桓侯、桓侯。看來,韓非和司馬遷所說的“有疾”之君“桓侯”和“齊桓侯”是統一人,這小我私人就是扁鵲見到的“蔡桓公”。那麼,問題是:“齊桓侯”為什麼可稱之為“蔡桓公”呢?
原來,周王朝執行分封制度,按職位和功勛依次封爵為公、侯、伯、子、男,統領差異巨細的區域。《孟子》紀錄:“天子一位,公一位,侯一位,伯一位,子男統一位,凡五等也。”、“天子之制,地方千里。公侯皆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凡四等。”據《史記·齊太公世家》紀錄:“太公望呂尚者,......本姓姜氏,從其封姓,故曰呂尚。”......“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師尚父於齊營丘。”《封神演義》載:齊─姜姓,侯爵。......太公在齊,治國有法,使民以時;不五越月,而齊國大治。
每日生肖運勢播報10月9日
然而,到齊康公時田和為相。公元前391年遷康公於海上,食一城,奉其先祀,田和自主為齊君。次年,齊師伐魏,取襄陽。不久田和與魏文侯、楚人、衛人會於濁澤(今河南長社縣境內),求為諸侯,魏文侯為之請於周安王。前386年,田和立為齊侯,列於周室。前379年康公死,齊國姜氏為田氏取代,史稱“田氏代齊”。太公望至此絕祀。田氏齊國田和謚號“齊太公”,第三代田午謚號為“齊桓公”。為阻止與“春秋五霸”的姜氏“齊桓公”混淆,通凡人們稱田午為“田氏齊桓公”。因桓公午曾遷都上蔡,人們又稱其齊國為“蔡國”,以是韓非把田午稱作“蔡桓公”。
以地名冠爵號、冠國號,史有老例。如:魏惠王遷都大梁(今河南開封)而稱梁惠王;韓哀侯滅鄭國后遷都於鄭(今河南新鄭)而韓國又稱鄭國。歷史可以相似,時代總是差異。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時期的“蔡國”(公元前1046—前447年)早已消亡,那時的“蔡桓侯”(公元前714年—前695年在位)也隨之而去。韓非講“蔡桓公”、“桓侯”,矢口不提“齊”字,是否隱含正統看法我們不得而知。但這裏的“蔡桓公”(公元前400—前357年),簡直就是“齊桓侯”,是戰國時期(公元前475—前221年)與扁鵲(公元前407—前310年)同時代的悲劇人物。
《韓非子·孤憤》有言:“與死人同病者,不能生也;與亡國同事者,不能存也。”然而,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扁鵲曰:“病在腠理,湯熨之所及也;在肌膚,針石之所及也;在腸胃,火齊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屬,無怎樣也。今在骨髓,臣是以無請也。”《後庭花》,其辭輕盪,其音靡靡,而其樂甚哀。終是:“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若干?......祖國不堪回首月明中。......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天下大事莫過於生死生死,人之生在於扶正祛邪,國之存在於正道滄桑。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現在,“兩個務必”正如扁鵲觀相,家國同理、人事同由。諱疾忌醫不能取,防微杜漸是良方!
2022虎年誰是成就你的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