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十二生肖 生肖綜合 正文

怎麼樣對治貪瞋痴(解說)

禪修是最好的運動(上)(詳解)

只要是有生命的人,就難免有煩惱,而煩惱的泉源又與三毒掛鈎,所謂的三毒,實在就是指貪、瞋、痴。只要人不去控制,任由慾望滋生,最終都市因此而造出許許多多的惡業,因此我們該若何去治理它呢?下面就簡樸的說一說這治理之法都是什麼吧。

要治理這貪瞋痴三毒,找準時機最主要,不是隨隨便便就能夠治理的,例如在《四百論•明斷煩惱利便品第六》就有說過:初時愚痴生,中央起瞋恚,末後生貪慾,逐日三時起。

這三句話說的實在就是凡夫一樣平常都是早上的時刻愚痴多一點,着重一點。一早上起來就最先打妄想,我今天要設計做什麼,希求成就什麼,然後有一種執著於萬事萬物實有的心。正是由於云云,我們才會滋生諸多煩惱,而且在三毒之中,痴是最難治理的,由於貪內里也有痴,瞋內里也有痴,它可以說是滋生了其他兩毒的存在,固然這實在就是一種實執,執著於萬事萬物實有,以是才會去打妄想,去做種種設計,起種種希求。以是早上起來是愚痴增盛。

然後整個日間都是瞋恚對照重,忙忙碌碌地去追逐名與利,勞碌追逐。然則由於福報不夠,智慧也不夠,以是就會有種種的困擾,種種的不如意,以是很容易起瞋恨心,很容易發脾性,整小我私人都心浮氣躁。到晚上的時刻,貪慾心就會很熾盛,容易起來。

有一些是由於日間已經有所收穫了,有些事情辦成了,晚上回來一總結,由於他執著於實有的緣故,就加倍會起貪慾,希望明天賺得更多,明天更順遂,這是因於物質而起的貪慾。另有一些是由於放逸,哎呀,今天終於竣事了,很放逸,然後就會起男女的貪慾。

不清凈的布施(三)

以是貪瞋痴在一天之中,我們要領會它什麼時刻容易起什麼煩惱,以是就容易去生起對治的利便,去根據佛法,根據佛陀的教訓來對治它,能夠“不行惡法”。

云云明曉之後,我們就可以去治理了,方式很簡樸,就是一早起來的時刻要能夠發菩提心:願一切眾生,“一切智覺,周顧十方”。一早起來就應該這樣子發願:願我今天渡過很有智慧的、很醒悟的一天,不會去起實執,不會去一味地貪求,不會去嫉妒,更不會愚痴了,由於發菩提心是能夠獲得加持和感應的,這樣智慧也會獲得提升,云云三毒自然就會少了,連續得久也就治理了。

閱讀推薦:三種不能讚歎 陰德和陽德是什麼 若何念經讓心裏安寧

印光大師 若何對治貪嗔痴

問:若何對治貪嗔痴?

印光大師開示:修行之要,在於對治煩惱習氣。習氣少一分,即功夫進一分。有修行愈力,習氣愈發者。乃只知依事相(1)修持,不知反照回光克除己心中之妄情所致也。當於平時,預為提防。則遇境逢緣,自可不發。倘平時識得我此身心,全屬幻妄。求一我之實體實性,了不能得。既無有我,何有因境因人,而生煩惱之事。此乃基本上最切要之解決方式也。如不能諦了我空,當依如來所示五停心觀,而為對治。(五停心者,以此五法,調停其心,令心安住,不隨境轉也。)

所謂多貪眾生不凈觀,多瞋眾生慈消極,多散眾生數息觀,愚痴眾生因緣觀,多障眾生念經觀。

貪者,見境而心起愛樂之謂。欲界眾生,皆由淫慾而生,淫慾由愛而生。若能將自身他身,從外至內,逐一諦觀。則但見垢汗涕唾,發毛爪齒,骨血膿血,巨細便利。臭同死屍,污如圊廁。誰於此物,而生貪愛。貪愛既息,則心地清凈。以清凈心,念經名號。如甘受和,如白受彩。以因地心,契果地覺。事半功倍,利益難思。

瞋者,見境而心起忿憎之謂。富貴之人,每多瞋恚。以諸凡如意,需使有人。稍一違忤,即生瞋怒,輕則惡言橫加,重則鞭杖直撲。唯取自己如意,掉臂他人傷心。又瞋心一起,於人無益,於己有損。輕亦心意煩燥,重則肝目受傷。須令心中常有一團太和元氣,則疾病祛除,福壽增崇矣。昔阿耆達王,一生奉佛,堅持五戒。臨終因侍人持拂驅蠅,久之昏倦,致拂墮其面。心生瞋恨,隨即命終。因此一念,遂受蟒身。以宿福力,尚知其因。乃求沙門,為說歸戒。即脫蟒身,生於天上。是知瞋習,其害最大。華嚴經雲,一念瞋心起,百萬障門開。古德雲,瞋是心中火,能燒好事林,欲學菩提道,忍辱護瞋心。如來令多瞋眾生作慈消極者,以一切眾生,皆是已往怙恃,未來諸佛。既是已往怙恃,則當念宿世生育恩義,愧莫能酬。豈以小不如意,便懷氣忿乎。既是未來諸佛,當必廣度眾生。倘我生死不了,尚望彼來度脫。豈但小不如意,不生瞋恚。即喪身失命,亦只生歡喜,不生瞋恨。以是菩薩舍頭目髓腦時,皆於求者,作善知識想,作恩人想,作成就我無上菩提道想。觀華嚴十迴向品自知。又吾人一念心性,與佛無二。只因迷背良心,堅執我見。則一切諸緣,皆為看待。如射侯既立,則眾矢咸集矣。倘能知我心原是佛心,佛心空無所有。犹如虛空,森羅萬象,無不包羅。亦如大海,百川眾流,無不納受。如天普蓋,似地均擎,不以蓋擎自為其德。我若因小拂逆,便生瞋恚。豈非自小其量,自喪其德。雖具佛心理體,其起心動念,全屬凡情用事。認妄為真,將奴作主。如是思之,甚可內疚。若於平時,常作是想。則心量寬大,無所不容。物我同觀,不見相互。逆來尚能順受,況小不如意,便生瞋恚乎哉。

愚痴者,非謂全無知識也。乃指眾人於善惡境緣,不知皆是宿業所招,現行所感。妄謂無有因果報應,及宿世後世等。一切眾生,無有慧目。不是執斷,即是執常。執斷者,謂人受怙恃之氣而生,未生之前,本無有物。及其已死,則形既朽滅,魂亦飄散。有何宿世,及與後世。此方拘墟之儒,多作此說。執常者,謂人常為人,畜常為畜。不知業由心造,形隨心轉。古有極毒之人,現身變蛇。極暴之人,現身變虎。當其業力猛厲,尚能變其形體。況死後生前,識隨業牽之轉變乎。是以佛說十二因緣,乃貫三世而論。前因必感結果,結果必有前因。善惡之報,禍福之臨。乃屬作法自斃,非自天降,天不外因其所為而主之耳。生死循環,無有窮極,欲復良心以了生死者,舍信願念經,求生西方,不能得也。

貪瞋痴三,為生死基本。信願行三,為了生死妙法。欲舍彼三,須修此三。此三得力,彼三自滅矣。數息一觀,可不必用。以當念經時,攝耳諦聽。其攝心與數息相似,其力用與數息天殊也。念經一觀,但看印光文鈔,及凈土著述,自知。
注:(1)事相——不生不滅之無為曰理性,則生滅之有為法曰事相。望接納,謝謝

佛祖是若何對治貪嗔痴的?

佛祖是智慧圓滿的賢人,已經沒有任何的貪嗔痴,只有凡夫才會有貪嗔痴。佛陀教訓學生要以戒定慧三無漏學,對治貪嗔痴三毒。戒是受持、持守戒律,有戒律,才氣防止做作一親身口意惡業,持戒清凈,心安得定,定是禪定,能使人靜慮澄心,放心日久觀照,可以開發智慧,使人契入真理,而斷愚痴,最終能夠成就佛果。

佛經中是怎樣說貪嗔痴的以及若何對治

貪嗔痴對應的是戒定慧,可以找一些紀錄因果的文章來看,領會貪嗔痴慢疑五毒會引起的恐怖結果來警醒自己,且通過修行來減輕自己的貪嗔痴心。但這些都要從心裏發願想要矯正自己的問題才行,若是自己自己並不想改,那麼其他的外緣都不能起到太大的作用。

生肖鼠改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