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十二生肖 生肖綜合 正文

修行之人怎麼樣找到自己的心裏(解說)

生肖屬相兔的人幾月出生最好(講解)

修行之人為什麼要禪坐?實在就是要尋找自己的心裏,將內里不清凈的器械給消除掉,但這是一個很艱難的歷程,俗話講山河易改個性難改,這清凈心裏也一樣,心裏有三毒三惡,都是異常頑強的器械,因此我們不妨找到自己心裏,然後有的放矢。

成就心裏的真佛

在釋教之中相傳,每小我私人的心裏都有一尊佛,被稱為“原本佛”或“自性佛”,然則在這個混濁的天下內里迷失了,以是人才會渾渾噩噩,像現在我們修行是為了成佛,然則找遍外在一切,忽略自家至寶,空在世上幾十年找不到真正的自己,很是惋惜。因此,我們要作一個有智能的人,向心內覓佛,成就心裏的真佛。

點亮心裏的燈光

我們的心,經常被愚痴、漆黑、無明、煩惱所遮蔽。我們每小我私人的自性里,都有一盞心燈,點亮這盞智能的燈、般若的燈,就能趕走無明、煩惱。有謂美容、美顏、美姿,不如美心,點亮心裏的燈光,就是美心。

治療心裏的病患

我們心裏是有許多隱患的,例如佛陀就曾經說過,要根治世間眾生八萬四千種煩惱病,即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痴,用戒來治貪,用定來治瞋,用慧來治痴,身心才會解脫清涼。

挖掘心裏的財富

外在的財富,隨時可能由於水、火、盜賊、貪官及不肖子孫等而消逝。然而我們心內的財富,是偷不去,也失不了的。譬喻:信仰、般若、慈悲、道德、精進、喜舍、內疚等等,都是心中的財富,這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你想擁有若干財富,就得看自我挖掘若干了。

閱讀推薦:穿袈裟有什麼好事 釋教的六大神通是什麼 拜佛燒香的寄義

屬豬的人和生肖屬相狗的人配嗎(講解)

請高僧大德開示:修行之人若何才氣做到對境而不生心?

楞嚴經雲:苦能轉物即同如來。意思在你對事對物對色塵境對禪定境界時,你不執着於這個色塵境,知道不去立知見,不去着相它,不去理它,你就同如來的心境祥境。楞嚴經雲:見見之時,見非是見,見猶離見,見不能及。知見立知,即無明本。知見無見,斯即涅槃。十方如來,與大菩薩,與其自住,三摩地中,見與見緣,並無想相,如虛空華,本無所有。金剛經雲,非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只有你心不貪戀不執着,劃分塵境禪觀的境界,熟悉到都是假相,終無所得的。才氣做到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修行之人都是若何修行的?

《楞嚴經》 中說:【 汝常聞我毗奈耶中,宣說修行三決議義。所謂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是則名為三無漏學。 】戒定慧就是原則,就是我們學佛的偏向。 因戒生定,因定發慧 就是我們學佛的宗旨。掌握自己的心不犯惡業,推行善業,這是戒律,由戒律的成就會出生禪定,由禪定而發生智慧。

只要我們根據這個原則來修行,都市有成就,都市獲得益處。你想求現生的福報,想往生凈土,想獲得禪定,想辯才無礙,沒有問題,都可以獲得。然則若是我們不根據這個原則修行,那麼效果就十分有限,甚至會有副作用。

——

用功的入門方式

虛雲大師

用功辦道的方式許多,現在且約略說說:

(一) 辦道的先決條件 - 篤信因果

無論什麼人,尤其想用功辦道的人,先要篤信因果。若不信因果,妄作胡為,不要說辦道不樂成,三途也少不了他。佛雲:「欲知宿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下世果,今生作者是。」又說:「倘使百千劫,所造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楞嚴經】說:「因地不真,果招紆曲。」故種善因結善果。種惡因結惡果。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乃一定的原理。

(二) 嚴持戒律

用功辦道主要持戒。戒是無上菩提之本,因戒才可以生定,因定才可以生慧。若不持戒而修行,無有是處。【楞嚴經】四種清凈明誨,告訴我們不持戒而修行三昧,塵不能出,縱有多智禪定現前,亦落邪魔外道,可知道持戒的主要。

持戒的人,龍天擁,摹外敬畏。破戒的人,鬼言劇盜,掃其足跡。早年,在罽賓國近着僧伽藍的地,有條毒龍時常出來危害地方。有五百位阿羅漢聚在一起,用禪定力去驅逐他,總沒法把他趕跑。厥後尚有一位僧人,也不入禪定,僅對那條毒龍說了一句話:「賢善遠此處去。」那毒龍便遠跑了。眾羅漢問那僧人。什麼神通把毒龍趕跑?他說:「我不以禪定力,直以鄭重於戒,守護輕戒,犹如重禁。」我們想想,五百位羅漢的禪定力,也不及一位嚴守禁戒的僧人。

或雲,六祖說:「心平何勞持戒?行直何用參禪?」我叨教,你的心已平直沒有?有個月里嫦娥赤身露體抱着你,你能不動心嗎?有人無理詛咒痛打你,你能不生嗔恨心嗎?你能夠不劃分冤親憎愛,人我是非嗎?一切做獲得,才好開大口,否則不要說空話。

(三) 堅硬信心

想用功辦道,先要一個堅硬信心,信為道源好事母。無論做什麼事,沒有信心是做欠好的。我們要了生脫死,尤其要一個堅硬信心。佛說:「大地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着不能證得。」又說了種種竅門,來對治眾生的心病。我們就當信佛語不虛,信眾生皆可成佛。但我們為什麼不成佛呢?皆因未有如法下死功夫呀!

譬如我們信知黃豆可造豆腐。你不去造他,黃豆不會自己釀成豆腐。縱然造了,石膏放不如法,豆腐也會造不成。若能如法磨煮去渣,放適量的石膏,決議可成豆腐。辦道亦復如是,不用功雖然不能以成佛,用功不如法,佛也是不能成。若能如法修行,不退不悔,決議可以成佛。故我們應當篤信自己原本是佛,更應篤信如法修行決議成佛。永嘉禪師說:「證實相,無人法,剎那滅卻阿鼻業。若將妄語誑眾生,自招拔舌塵沙劫。」他老人家慈悲,要堅硬後人的信心,故發云云弘誓。

(四)決議行門

信心既具,便要擇定一個竅門來修持,切不能頻頻無常。豈論念經也好,持咒也好,參禪也好,總要認定一門,驀直干去,永不退悔。今天不樂成,明天一樣干,今年不樂成,明年一樣干。今世不樂成,下世一樣干。

溈山老人所謂:「生生若能不退,佛階決議可期。」有等人打不定主意,今天聽那位善知識說念經好,又念两天佛。明天,聽某位善知識說修禪好,又參两天禪。東弄弄,西弄弄,一生弄到死,總弄不出半點名堂,豈不是冤哉枉也。

(轉自地藏論壇)

什麼是修行之人

凈空法師---什麼是真修行?

「修行精進,無能逾者」,這是這一小段里末后的兩句,講到修行。「修行者為通用之辭,自晉后(晉朝以後)轉為釋教術語。」修行在中國昔人有講,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個說法都在釋教之前,釋教還沒傳入中國。行是行為,起心動念是心的行為,言語是口的行為,動作是身的行為。行為有了錯誤,把它修正過來,叫做修行。以是修行,我們再加幾個字進去就容易懂了,修正錯誤的行為,是這個意思。諸位要明晰這些名詞的真實義,你就不會發生誤會。現在許多人誤會,以為什麼?念經是修行、拜佛是修行、念經是修行、念咒是修行,是不是?未必!口念阿彌陀佛,心裏打妄想,那不叫修行,那那裡叫修行?古大德所謂「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枉然」,那就是說他不是修行。真的用阿彌陀佛來修行,那是怎麼回事情?心裏有着阿彌陀佛,口裡阿彌陀佛,把所有一切雜念妄想一切放下,把它念掉,用一個來對於一切妄念,這是修行,

這真修行。讀經是不是修行?是的,不讀經打妄想,我讀經就沒有妄想了,我這個念頭都在經文上,那叫修行。一面念經,一面想這一句什麼意思,那一段什麼意思,這不是修行,那還在打妄想,不外這個妄想是善的,不是惡的。不管你善惡,總而言之你是妄想,你是增進無明,為什麼?得不到定。遵照這些方式修行,你得要得定才行。

持戒,有許多人戒律持得很好,他是修行嗎?他自己以為是修行,「你看別人都不如我,我的戒持得好」,對那些不持戒的人,他看到就憎惡,自己以為很了不起,增進煩惱。你看持戒原本是得定開智慧的,他持戒持得不錯,效果他得的是什麼?他得的是煩惱,得的是貢高我慢,得的是輕慢別人,錯了!以是修行兩個字,咱得要認清晰,能真正輔助你化解煩惱的、輔助你消除習氣的,這才叫修行。無論用什麼方式,佛家講八萬四千竅門,你得會用,用這個方式確實,也就是把妄想劃分執着減輕,這叫真修行。修行的目的沒有其餘,恢復自己的清凈心、同等心、覺心。轉第六意識為妙考察智,那就是清凈心,清凈心起作用是智慧,叫妙考察智;轉末那識,末那是執着,不執着了,同等心就現前;轉阿賴耶為大圓鏡智就是覺,我們這個經的經題上「清凈同等覺」。

清凈是阿羅漢、辟支佛所證得的,同等是菩薩所證得的,覺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佛所證得的。不管什麼方式,八萬四千竅門,只要輔助你開發清凈同等覺,真修行。換句話說,無論用什麼方式,不只不能開發清凈同等覺,增進貪瞋痴,增進劃分執着,壞了,那你不是修的佛道,不是修的菩薩道,你修的是六道循環;若是是不善的念頭,那你是修三惡道。也是道,沒錯,都是道,道差異,你往哪一條道上走,自己得清晰、得明了,這樣才行。以是修行這兩個字很主要。

你看下面說的,「如理而行戒定慧,曰修行」。稀奇主要的是如理這兩個字,你要是不如理,修戒定慧都市走錯路,戒定慧都有偏邪,開的是邪慧,得的是邪定,誰人窮苦就大了!說老真話,魔也有定功,萬萬不要學佛學到魔道去了。有沒有這種人?有,不只有,而且許多。自古以來,開頭是美意學佛,最後學到魔。若何防止?永遠在正道上,沒有偏邪,那就要靠大乘經教。若是你要用自己的意思,我要想個什麼方式,比這經上所講的還要好,那就問題出來了。你講的方式比經典講得好,那你就成佛了,你不是凡夫;若是真的成佛,佛佛道同,「是法同等,無有高下」,你說你的方式跨越佛,一定是邪道。為什麼?真正成佛跟佛是同等的,沒有逾越的。佛所證的像個圓一樣,你不能增、不能減,佛佛道同。不只是上上智、小智慧,我們講須陀洹、講阿羅漢,這是佛法內里果位最低的,小果,阿羅漢是小果,須陀洹是小小果,他們都謙遜、都忠實,絕對沒有狂妄。

孔子在《論語》內里講,「若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驕且吝,其餘不足觀也」。夫子這句話是個尺度,誰的尺度?我們自己在學佛的蹊徑上,要時時刻刻小心,我有沒有驕慢、自滿,有沒有小氣?若是有,自己要趕忙轉頭,為什麼?我們的路誤差了。世間聖賢,貪瞋痴慢疑都很薄,他並沒有斷,他完全也把它控制在一定限制之內,他能控製得住,世間聖賢。我們今天求出世間的大道,一心想在一生當中真正脫節六道十法界,這習氣不能有,有一點點習氣會造成你嚴重的過失。
這功夫在那裡練?就在一樣平常生涯當中,處事待人接物,在這裏頭去練。真正修行他才知道,眾生對我的恩義多大!沒有他們,我到那裡修。我天天面臨的境界,修什麼?看自己的起心動念,我起的是什麼心,動的是什麼念頭,另有自私自利,還著名聞利養,不行!完全失敗了。前面講了,順境(環境好)、善緣(因緣好),不能有一點貪戀的心,這最容易生貪戀;環境欠好,人都是壞人,沒一個是好人,練什麼?不生怨恨。換句話說,順境善緣輔助我們放下貪痴,這是三毒煩惱;逆境惡緣輔助我們放下瞋痴,貪瞋痴,從那裡斷?從這裏斷。貪瞋痴斷了,所有一切煩惱都斷了,由於它這是三個根。慢是屬於瞋恚里的一分,疑是屬於痴里的一分,一切歸起來就是貪瞋痴這三毒,一點都不錯。也就是說,我們在一樣平常生涯當中,穿衣用飯、事情內里都是要來斷貪瞋痴的,那你就真會用功,你真會修行。提不起,干起來是真不容易,凈宗竅門內里就教你提起這一句阿彌陀佛,誰人念頭才動,貪瞋的念頭才動,這叫念頭初起,不怕念起,為什麼?習氣,無始劫以來的習氣,凡夫,怎麼會不起心動念?念頭才一起,阿彌陀佛,轉到阿彌陀佛上去,轉得快!第一念起來,第二念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把貪瞋痴慢、自私自利放下了。只有這句佛號,能夠堅持下去,哪有不成就的原理?一定往生,往生西方極樂天下,永遠逾越十法界。以是「如理」這個字異常主要。我們今天為什麼還要研究經教?脫離經教,我們依據的理就不見了,行戒定慧也很難成就,戒定慧與經教的原理一定要響應,這叫修行。

屬狗和什麼屬相相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