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月份的生肖屬相豬人最有福氣(細解)
釋教禮儀繁多,禮佛有一套功夫,這拜佛又有一套功夫,但我們卻不能因此而不去學習,認真的拜佛和不準確的拜佛是兩回事,獲得的好事也是紛歧樣的,以是我們若是想要積累更多的福報和洽事,那麼拜佛的禮儀是一定要知曉的。
清潔身體
現在許多人拜佛第一點就做得不到位,總是氣沖沖的就來拜佛,這既是對自己的不尊重,也是對佛的大不敬,以是每次拜佛的時刻,我們最好能夠清潔一下身體,最好洗個澡再去拜佛,固然若是你對照忙碌,那麼可以用水掃一掃身上,以利便把灰塵掃落,這樣就可以了,切記拜佛不能紕漏,不能隨隨便便就去拜,那樣沒什麼用,是得不到感應的,以是為表最大敬意,此必須確定遵行為要。
不吃葷食
眾所周知,出家人是不吃葷食的。以是在你拜佛的時刻,最好就不要吃葷食了,這是對佛菩薩另有其他出家人的大不敬,一定要銘刻這一點。同時還要記着,也不要吃其他氣息大的器械,容易引起其他拜佛者的不滿,這更是對佛菩薩的不尊重。
衣冠整齊
寺廟是一個嚴肅的場所,我們每次進入寺廟,最好能夠將衣物只管弄得整齊一些,萬萬被衣衫不整就去拜佛,那樣成何體統,豈不是惹人笑話?稀奇是一些女士,總是不注重這一點,穿一些對照露出的衣物進去拜佛,而且還塗滿盛飾,讓人看了就心生厭惡,因此人人務需要遵守這一點。
閱讀推薦:放生計在的盲點和壞處(上) 放生計在的盲點和壞處(下) 放生應有智慧和科學
釋教禮儀有哪些
一、進入大殿應有的禮儀
1、緣左右兩側而入,不能行走正中央,以示尊重。若靠門左側行,則先以左腳入,右側行則右腳先入。
2、除佛經、佛像及供物之外,其餘不能帶入。
3、唯有誦經、禮佛、掃除、添油香時方可進入,不能以佛殿為信道,隨便穿梭遊走。
4、進殿之前當先凈身心,洗凈雙手,進入時不能東張西望、四處觀覽,星期後方能瞻仰聖容,默念偈雲:若得見佛,當願眾生,得無礙眼,見一切佛。
5、於佛殿內只能右繞,不能左旋,以示正道。民眾共修繞佛時,注重轉角處,不須住腳問訊,只要向上齊眉即可。
6、於殿內不能談世俗言語,更不能高聲喧囂,除聽經聞法,全體禪坐外,不能坐於殿內,縱然討論佛法,亦不能高聲言笑。
7、於佛殿內,不得支腳、倚壁、靠桌、托顎叉腰站更不能笠杖倚壁而立或涕唾腌臢等,坐時不能箕坐。站立時應放掌或合掌站直,以示尊重。
8、在大殿內勿打呵欠、吐唾液、放屁等,逼不得已時,應退出殿外。打呵欠時應以袖掩口,吐唾液時用衛生紙包好放於口袋內,勿進收支出影響民眾。
二、若何尊重佛像
1、不能指斥佛像之莊重與否,凡佛像不得安於卧室內。
2、凡經由有佛像處,應當整衣星期或合掌問訊:如在經堂、佛殿應當星期,如因時間、空間未便,可合掌或問訊。
3、見有佛像損壞,應予穩健處置,切不能隨便堆置。
(1)佛像若有損壞或不潔,應只管修復,如重新裱褙等,並使其清潔。
(2)如無法修復,紙制者應以尊重之心火葬,並將余灰持往凈處掩埋。石雕木刻者,以尊重之心火葬或剖析后,灑散於河川大海,勿使人蹂躪到。
4、上香的方式:上香時,用大拇指、食指將香夾住,餘三指合攏,雙手將香平舉至眉齊,觀想佛菩薩展現在我們的眼前,接受香供養。
若是人許多時,將香直豎向上,以免燒到他人,然後走到距佛像三步遠的距離,舉香觀想拜佛。上香時以一支為宜,若要上三支香,則將第一支香插中央(口念,供養佛)、
第二支香插右邊(口念供養法)、第三支插左邊(口念供養僧)、合掌(供養一切眾生,願此香華雲,遍滿十方界,供養一切佛,尊法諸賢聖)。
5、點香時不能用口吹火熄。將香插好后,退半步問訊即可、不用一直頷首。
6、如瞥見佛像或經書置於不潔之處,應當捧持移置凈處。若見有人對佛像不尊重時,宜私下善言相勸。
三、若何禮佛成熟的稻穗向下垂----拜佛
拜佛具有懺悔罪行、修持禪定與感恩禮敬的意義,藉拜佛表達對佛法僧三寶的尊重與感恩,並檢驗自我、懺悔悟去所造的業障,這樣不只有助於人格的提升,也能讓人的身心清閑。
拜佛的動作,是心誠意敬的將雙手合掌,低頭彎腰,五體投地將兩肘兩膝以及額頭著地,完成頭面接觸佛足的最高敬禮,故又稱為頂禮。
彎腰低頭示意謙遜,認可自己的福德智慧不足,而當五體投地,接觸到大地時,則令人感動於大地孕育眾生,負載眾生,涵容一切的精神,以是,能懷著感恩心,以飲水思源的心,謝謝大地,謝謝一切眾生。
而從拜佛的動作,讓人連想到,當人的心裏充滿了禮敬、感恩與懺悔時,也有如稻穗一樣的,因成熟而下垂;而拜佛的意義,也就是云云了。
1956年生肖屬相猴人是什麼命什麼性格
四、空門一樣平常禮儀
(一)入
1、消假--回寺院后,先到大殿向諸佛菩薩頂禮消假,次至師父處頂禮消假。
2、接駕--見到有法師來,應頂禮接駕。
(二)出
1、請假--欲離寺前須先向佛菩薩星期請假,次向師父請假。
2、送駕--送師父出門當頂禮送駕。
(三) 穿着海青應注重之事項
1、上下樓撩衣之法:上樓撩前片、下樓撩后片,以免衣托地或被踩到。
2、穿海青時,雙手不能下垂,應放掌或合掌。
3、膜拜時撩衣方式:雙手同撩前片。
4、長跪時起身方式:先將左腳向前彎曲,雙手按在左膝上,直身而立左腳收回。
5、靜坐時,將蓋布巾置於海青內。
6、閉靜后,雙腳不能直伸,以示尊重。
五、敬僧之法
1、路途中、靜坐中、誦經中、禪行中、剃頭時、以及沐浴、上茅廁、搭車船、睡卧等時,勿星期大德。除誦經、生病、剃髮、事情之時,不得見出家眾經由而不起立示禮。
2、遇大德入寺院中,當聚集民眾,敲二鼓一鍾,直到大德進入大殿站好為止,由班首稱:頂禮某大德,若大德要脫離時,亦敲二鼓一鍾,直至上車為止,此乃迎來送往應有的禮儀。若僅是小我私人慾行禮,則可進入佛殿後,向佛行禮,口稱:頂禮某某大德。
3、大德付託之事情,當受命唯謹,全力辦妥。不能請師父幫自己拿器械、帶器械。
4、頂禮大德時,虔敬一拜即可,時間不宜過長。遇見師父應以合掌問訊以示禮儀,若大德謙遜不受頂禮時,合掌問訊即可,莫執着己意。若是向大德說頂禮三拜,而大德未說一拜即可時,依然要拜三拜。
頂禮大德要在佛殿時才行禮,不要在大路旁、水溝邊或火車站等不宜之處,遇師即頂禮,云云驚世駭俗之行為,有失莊重、正直。合掌問訊時要雙手,若是手中持物,以鞠躬示禮即可,不能只用一隻手作揖,這是不合乎禮儀的。
5、手中持經時,碰着法師時,將經舉起與眉齊,向法師說:阿彌陀佛,或說:師父好即可。
6、不得直喚出家眾名諱。師父有呼叫時,應合掌答:阿彌陀佛
7、不得盜聽出家眾誦戒經。
8、不得說出家眾過失。不得出家眾結為怙恃、兄弟、姊妹。
9、不得與出家眾同堂,若非得已,縱然同堂亦不得同榻。
參考資料泉源:百度百科—釋教禮儀
我想做釋教俗家學生,想問一下,要遵守什麼劃定?應該怎麼做?有什麼禮儀嗎?
入寺禮貌禮儀一、拜佛、問訊與上香禮貌
進寺門前要正直衣冠收攝身心。進入寺院后,先禮佛。再去參見出家師父。在佛殿、經堂看到佛像,豈論是木雕、銅鑄、紙繪、綢、絹畫,皆需衣着整齊,向佛菩薩像尊重頂禮。若有急務亦須問訊,以示尊重。
居士不能在大殿正中央的拜墊上拜佛,由於這是住持或主法僧人禮佛專用的,可在大殿器械兩單星期。佛具三明、六通、十力、四無畏、十八不共法,眾生起心動念,佛無一不知,因此只要心懷誠敬,無需執著拜佛方所。
拜佛時動作不緩不急、內存虔敬、外現恭謹。不能看似尊重,內懷我慢,或為求修行之名,詐現威儀。合掌手勢為雙手平舉當胸.五指合併向上.以能見無名指尖為度,掌心要空,不能貼緊。
拜佛時要五體投地,不能翹臀。雙手翻掌,手心向上托起,觀想接佛足,雙腳、額頭都要着地。拜佛時心中念偈頌讚嘆佛的好事:“天上天下無如佛.十方天下亦無比,世間所有我盡見,一切無有如佛者”,偈頌念一遍或三遍皆可,接着念咒語“縛日臘,斛”三遍。星期后可以瞻仰佛像,心中默念贊佛偈:“法王無上尊.三界無倫匹,天人之導師,四生之慈父。我今得皈依,能滅三祗業。稱揚若讚歎。億劫莫能盡。”若不會念偈頌和咒語,那麼禮佛時心裏觀想:“我現在星期十方三世無量諸佛”,這樣也是可以的。
豈論佛殿內供有若干尊佛像,通常禮佛三拜即可,小我私人修行則聽其意願。若殿內民眾已集適時,合掌問訊后隨眾站立刻可,不必星期。
若出家眾正在禮佛,居士不得在法師前面禮,亦不得與法師並排禮,應當在法師後面禮佛。有人禮佛時,不得從其前直穿而過。
問訊不是點一下頭,一定要彎腰到九十度或稍弱.也不能過低。
鮮花、水果、時蔬供佛一定要清潔,對若何擺供不知情的,可以請殿堂的香燈師父代庖。供佛的花要用花瓶插好.水果也要洗清潔。
燃香供佛需如法,許多人一進寺院就燒一大把香四處去插,好象有任何一個香爐沒插到就不放心。實在大可不必云云。上香時在大殿前的大香爐中點一炷或三炷香就行了。上香的方式:上香時,用大拇指、食指將香夾住,餘三指合攏,雙手將香平舉至眉齊,觀想佛菩薩展現在我們的眼前,接受香供養。若是人許多.將香直豎向上,以免燒到他人。若上三支香,則將第一支香插在香爐中央,默念“供養佛”,第二支香插右邊默念“供養法”,第三支插左邊,默念“供養僧”。上完香后合掌,默念“供養一切眾生,願此香華雲,遍滿十方界,供養一切佛,尊法諸賢聖”。點香時若香枝起火焰.不能用口吹熄火,應用手掌煽熄。將香插好后問訊即可,不必一再頷首作揖。
不能談論佛像是否莊重,瞥見佛像置於不潔之處.應當捧持移置凈處。若見有人對佛像不尊重時,宜私下善言相勸。
二、存經、誦經與持經禮貌
佛法從尊重中求,對法的尊重是開啟智慧的基本。誦經學法的目的,是為了開智慧,求解脫,故應該對佛經等佛所說法心存尊重,如法供養,不能輕慢輕率。
經書放置需輕拿輕放,排列整齊有序,不能與世俗文籍或雜物混雜,當敬法如敬佛。
整體誦讀應隨眾,小我私人誦經以不故障他人為宜。加入法會或早晚課誦,經本一定要用雙手捧起。無論何時誦讀佛經,切不能卷執經本,或將佛經拿來隨意折角、對摺。
若是獨處誦讀,在誦佛經前,先要清潔案幾,燃香端坐,不能交足前伸,亦不能邊誦讀邊吃器械。須嚴肅恭謹,犹如佛就在眼前為我們說法一樣平常。讀誦前要念開經偈:“無上甚深玄妙法,百萬萬災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誦經前或誦經中途若有雜念妄想,最好先將經本合起來,靜坐或起來拜佛,等心靜下來再讀誦。讀經要字字剖析義解,與身心響應,不能有口無心。
誦讀時若有條件最好用經架,上面加一條經帕。閱讀時打開,讀誦完畢經本要用經帕蓋上。誦讀佛經時切不能躺在床上或坐在床上。也不能靠着牆壁、坐在搖椅上面晃悠,這都是輕慢放逸的显示。桌上除了要讀誦的經本、供佛的香爐,以及照明的燈具之外,不應該放水、水果、餅乾或其它零食。
誦經中途若有人造訪或問話時,應將經典合起,然後合掌答禮或起身迎客。經典未合就對着經典談論世俗話,或嬉笑怒罵,這是褻瀆法寶的行為。固然也不必由於經未誦畢有人打擾而心生煩惱。中央停歇,應該用經書上所附的書籤線作記號,若沒有書籤線,宜用書箋或清潔的厚紙做記號。最好不要用香枝或點過的線香“香腳”作記號,香或香腳的顏色可能會污染經書。
經書上面有灰塵,要用清潔的紙張或布擦拭,不能用嘴去吹。不要在經書上塗寫、做記號。不得用經本作墊子寫字。
讀經時或在誦經之處不能大笑,不能以隨地吐痰或擤鼻涕。打噴嚏時,要用手帕、衣袖或手遮住嘴巴,以阻止吐沫污染經典。
經典破損,要想設施修補,使經本常保如新。如着實無法修補時,可在大香爐或清潔處焚燒,將余灰置於清凈之處,勿使人蹂躪到。經書不要從頁角翻,這會使書頁折角,翻頁時要輕盈,以免損壞。
早晚課誦拜佛時,經卷不能放在地上或蒲團上。執經行走時,應整本捧起,一樣平常以食指前伸,中指、無名指、小指微曲,中指托起經書下緣,食指貼在經本兩側。拇指壓住經本正面。兩手向上舉齊胸,不能單手拿着經本前後甩動。手捧經書不能向人星期,也不能以讓出一隻手向人問訊或打招呼。持經本時,將經本端高齊眉,以示崇敬。
三、謁師、稱謂與請益禮貌
初入客廳,先拜佛,然後頂禮知客師。頂禮法師時.不要面臨法師施禮,而應該面向佛像頂禮,頂禮時說:“學生某某頂禮知客師三拜”,法師說“問訊”則問訊,說“一拜”則一拜,不能忤逆師教執意三拜。
造訪師父時,到房間門口先彈指或敲門,獲得師父的允許才可以進去。若有門帘,收支時應該輕輕掀起.然後輕輕放下。在師父眼前要整肅威儀.不能輕慢唐突,亦不能嬉鬧喧囂。
有疑惑向師長討教,必須起立。路遇師長,要肅立道旁合掌致敬。與師父距離不能太近。不能在師父眼前談無益之事或說別人的是非過失。在師父眼前不得抓癢,若打哈欠或噴嚏應當以袖遮口。要常請西席父經義,以求慧解。師父的教育訓示應該隨順,不能忤逆。每次聽完師父的開示,要頂禮謝恩。若是被師父指責,不能起嗔恨心,應該好好反省,向師父軟語懺悔。不得踩踏師父的影子。
不能直呼法師名諱。要詢問出家人的尊稱法號時。一樣平常可以這樣問:“叨教師父的德號上下?”“上下”是指法號中的兩個字,好比一位出家人法號叫“了緣”,那麼就是“上了下緣”。不能問師父“您尊姓”,由於家人皆以“釋(即“釋迦”)”為姓,習慣只以法號相等。稱謂法號時不能直呼其號,一樣平常要稱謂某某法師。不得單稱法名,對年長比丘當尊稱作“長老”、“老法師”、“老僧人”、“上人”或“師父”、“法師”。對年長比丘尼當尊稱為“師太”、“尼師”、“法師”、“師父”等。
在師前,不能稱“我”字。當視關係而自稱“後學”、“學生”、“晚學”、“末學”、“學人”或“學生”、“學生”等,也不必稱不慧、不才、不佞、小可等。
要見住持必須提前聯繫,自己聯繫或宴客廳聯繫皆可,不能做不速之客。
若獲得法師允許進入法師寮內,一切信件文書,概不許偷看,也不獲得處亂翻。與法師談話要專心,不能打妄想。法師飯時、眠時及洗漱時不應打擾。
男眾居士不能一小我私人到比丘尼師父住處,女眾居士也不能一小我私人去比丘師父寺院,應該有兩位以上一起去。到了寺院,男居士不能以在人跡罕至的地方和比丘尼師父談話,女居士不能以在人跡罕至的地方和比丘師父談話。
到寺院道場,不應該胡亂走動四處窺視,縱然房間的窗戶沒關好,也不能以探視。要找某人,應該在客廳期待。
路途、靜坐、誦經、禪行、剃頭時、以及沐浴、如廁、搭車船、眠卧等時,勿星期法師。除誦經、生病、剃髮、事情之外,不得見出家眾經由而不起立示禮。
師父有呼叫時,應合掌答“阿彌陀佛”!
不得與出家眾結義為怙恃、兄弟、姊妹。
請開示,應預約時間。
師問話,當實答。一法師與客人言談時,不能冒失打岔,有事講述,當側立靜候招呼,不得輕率插嘴,若有主要急事,萬不得已時,要先說聲“對不起”!然後再叨教。
法師看經、寫字及上課、休息時,不能與之談話。
不得說出家眾過失,亦不能隨便談論或指斥出家眾。
四、大殿禮貌
進殿之前當先凈身心,洗凈雙手。進大殿不能以從門中央進入,除非門很小,只允許一小我私人走動。較大的門,一定要靠左或靠右進入,靠右進入則右腳先跨進去,靠左進入則左腳先跨進去。除佛經、佛像及供物之外,其餘不能帶入。禮佛、誦經、添油、上香、掃除時才允許進入大殿,平時不應該到大殿嬉戲。不得戴帽子入殿。不要以佛殿為通道,隨便穿行遊走。也不能以蹲在殿堂里語言,不要四處走動東張西望,星期後方能瞻仰聖容,默念偈雲:“若得見佛,當願眾生,得無礙眼,見一切佛。”
大殿內不能談世俗言語,更不能高聲喧囂。除共修禪坐外,不能坐於殿內。於佛殿內,不得支腳、倚壁、靠桌、托顎叉腰站、更不能倚壁而立或涕唾腌臢等,不能箕坐。站立時應放掌或合掌站直,以示尊重。在大殿內只管勿打呵欠、吐唾液等,迫不得已時,應退出殿外。若在殿內打呵欠時應以袖掩口,吐唾液時用衛生紙包好放於口袋內。
進了大殿應該禮佛,若是我們在右邊,就地在右邊禮佛,在左方,就在左邊禮佛,許多在家眾有個錯誤的看法,以為不在中央拜,佛祖會看不到他,這是紕謬的。
加入法會誦經或早晚課誦時,拜佛必須聽從悅眾師父引磬的聲音。唱誦念經時不能錯板拖腔,要符正當器節奏。
殿堂內立應以右手仰掌迭於左手之上,結彌陀印.手臂平放、雙目平視,斂目收心。繞佛時注重前後左右的距離,後面人的鼻子要瞄準前面人的脊縫,左右肩對肩,以保持行列齊整。繞佛只能右繞,不能左旋.以示正道。民眾共修繞佛時,繞佛第一圈轉角處須問訊,但不須住腳,只要雙手結毗盧印,上舉齊眉即可。繞佛示意對佛尊重,眼睛不能以東張西望,應直行念經.眼睛平視正前方,繞三圈或七圈都可以。
帶去供佛的香,或有剩餘可以交給香燈師父,不能隨意放在供桌上。
拜佛以後要根據順序排隊出殿,不能一哄而起作鳥獸散。
五、法堂或課堂禮貌
聽經要準時,最好能提前幾分鐘加入,恭候法師,不應遲到早退。進法堂或課堂聽講應衣飾整齊。執經本應如法(詳見前敬法中所說)。坐姿正直,仰面挺胸,正坐攝心,不能左顧右盼,不能拄齶支額或趴桌伏卧。不能竊竊私語或高聲喧囂。咳嗽難忍應用手帕或衣袖掩口。聽講時,應端坐或直立;不支頤交股、彎腰、翹足,應生殷重盼望心,專註聽講,如理頭腦。
六、齋堂禮貌
在齋堂就坐應謙遜別人。應該將上座或空氣好的座位,留給年數較大的居士。
端碗要用龍含珠的姿勢,四指托碗底,母指扣碗邊.不能讓指甲伸進碗里。拿筷子不能一把抓,不能執太低。亦不能執太高。飯前洗手,不能用臟手握食器。審問用齋時碗筷應該排列整齊。一樣平常審問用三隻碗,左右各一隻,後面擺一隻,三隻成“品”字形,左後邊的一隻盛飯.右邊的一隻盛湯,後面一隻盛菜。
用齋時不能散心雜話,需心存五觀:“一計功若干,量彼來處;二忖己德性,全缺應供;三防心離過,貪等為宗;四正事良藥,為療形枯;五為成道業,應受此食”。
用齋前須念供養咒,先供三寶,供養畢方可用餐。若是不是審問,坐圓桌或方桌用齋時不要坐在正中的主位,以表謙遜。用勺或匙盛菜應適量適度。用筷子夾菜.只應該夾向自己這一面,不要站起來夾菜。盛湯時勺或匙不要向碗盤頂心挖取。共用的餐具內里不要用己的筷子去翻攪。公用的匙勺上面若是有菜膩餘瀝必須瀝盡,才可以去菜盤或湯盤中取菜肴。不能嚼食或吞咽作聲。用飯時不能講話,咳嗽應轉身向後以袖遮口阻止唾沫染污菜肴。用飯碗中不留飯粒。紕謬人剔牙齒。飲食知量,不能有剩飯菜。
有的寺院規模較小,用齋沒有正規審問,早、午用餐同審問一樣也要先供養,受食前合掌默念:“供養十方佛!供養十方式!供養十方僧!供養十方一切眾生!”晚上若用藥石,僅需合掌默念:“南無阿彌陀佛!”。用飯時端身正坐,正意受食,不求美妙飲食。不得趴在桌上用餐,不得搖腳蹺腿。碗要端平,不能低頭就食。用飯時不得講話,也不能嬉笑。用飯時不要剔指甲內里的污垢,不要搔頭,不要撕手腳等處剝落的皮膚。菜中倘有雜質或異物,不能讓鄰座看到讓別人起嫌心。徐徐進食.不能滿塞鼓腮狼吞虎咽,不要遺落飯菜,不能使餐具發作聲響,不得喝湯作聲,不得刮、舐食器,不能以使別人接過碗去添飯,不能以用手去拈散落的飯來吃.飯後剔牙要用袖子掩嘴。
有的寺院用齋后碗筷要自己洗,要認真洗好碗筷,不能油膩不凈。
七、掛單禮貌
居士掛單時要自動出示相關證件,如皈依證和身份證。掛單房裡若有同參生病要體貼照顧,實時講述雲水堂寮元師父或客廳知客師父。探病、照顧病人時,心中應該默念偈頌:“見疾病人,當願眾生,知身空寂,離乖諍法。”
不能在寺院吸煙,一時難以完全戒煙的居士,在寺院也要只管削減吸煙量,而且只能在茅廁或偏僻的地方抽,不許在寮房或民眾場所吸煙。有的寺院甚至不允許吸煙者掛單。
每座寺院都有雲水堂規約,掛單人住后要仔細閱讀.並嚴酷遵守。
要節約用電,不得釘破牆壁或在牆壁上亂塗亂畫。當珍惜三寶物,切勿毀損。若是不小心損壞,則需賠償。準時加入早晚殿。出去必須講述。訪人先敲門,讓入方入。不攜寵物入寺。
八、着裝禮貌
到寺院衣服整齊即可,不要穿鮮明華美花俏的衣服.更不能穿短裙、短褲、背心袒胸露背。加入法會或早晚殿課誦時要穿海青,受過戒的居士只管搭縵衣。着衣先凈手,不凈手不得觸海青或縵衣。穿好海青搭上衣.兩手不能下垂前後擺動,應該將兩手迭掌,放在胸前。穿着縵衣要坐下時,先要撩起縵衣,不能坐縵衣於臀下。穿海青時上樓撩前片、下樓撩后片,以免衣拖地或被踩到。膜拜時雙手同撩前片,長跪時先將左腳向前彎曲,雙手按在左膝上,直身而立左腳收回。靜坐時.將蓋布巾置於海青內。
九、起居禮貌
不能在寮房內喧囂談無益之事。同處一室應知長幼巨細,要溫文有禮軟語相悅,相互讚歎勸勉,不得粗惡惱人,倘使失語冒犯,應當軟言懺謝。同房間有人已睡或在用功時,不得打擾別人,即便自己念經或持咒也不應該念作聲音。掛單房裡有人睡覺,不能捉物發聲或高聲言笑。晚上聽到止靜板響即息燈止靜,上床養息。準時關燈,關燈前應先考察詢問同寮準備穩健與否。衣服鞋子要放整齊。睡眠時不能頭腦惡事,應祥瑞卧。不仰不伏,不得向壁,不得豎兩膝,應當枕手,微曲兩足,兩膝上下相壘,右卧如弓(若有惡眠、老病、右脅癰瘡者,則隨意)。非時不卧。凡卧不得赤體,應合衣而眠。起床后整理衣被。
沐浴時,不能以在浴室中小解。沐浴畢應當清潔浴室令凈。沐浴時不得與別人言笑,不能以唱歌。洗臉刷牙,漱口吐水要輕緩低頭,不能進濺旁人。
上面大略談了入寺禮貌禮儀,目的是為勸勉初學的居士或雖久學而尚未熟悉寺院禮貌禮儀在家眾能做個得體的學佛人。威儀源於戒律,為三業大用,是每一位學佛人的行為規範,善用則能調攝修道者的心理.使身心都能精進而不放逸,從而安住於佛法中。若能依之修持,不只得以不惱亂賢聖,不惱亂六道四生,不造惡業.而且可以廣修善業,廣結善緣,修改習氣。由此體會佛法的甚深玄妙,逐步削減過失無明,逐漸的積功累德,最後必能到達事實清凈安樂
生肖屬相狗人幾點鐘出生命好 生肖屬相狗幾點出生最好命(講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