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十二生肖 生肖綜合 正文

哪年有孝服在八字算命的看法(榆林市定邊縣漢民俗俗)

掃碼手機瀏覽

熱門測算

免費算命婚姻最准(免費算命套路深)

定邊漢民俗俗,皆從周禮沿襲而來,崇儒尚道,隨社會進化演變,去繁從簡,推陳出新,應時代而小有轉變。
一 婚姻嫁娶
男大當婚,女大當嫁。新中國開國前,遵照“怙恃之命、媒妁之言”的舊禮制;開國后逐步形成“男女自願、婚姻自由”的新婚俗。
(一)訂婚
舊時,由男方遣媒到女方提(求)親,女方應允叫“吐口”。於是,男方請媒妁帶禮物到女方家,商定議話時間,稱為“討婚”。討婚前,雙方各請陰陽核對方生年八字、屬相有無“沖犯”、“克忌”及“大婚不合”等情形,若無,則親事成。接着就是議話,即商定聘禮、衣物首飾等。隨後“換盅”,就是男方到女方家請其鄰人親友喝酒,舉行“拔酒瓶”儀式,男方的父親或族長同媒妁到女家正式訂婚,女方備宴席招待,男方肩負“飯食”,少則兩桌,多則4桌,每桌豬肉3斤,蒸饃32個,酒至少兩瓶。開宴,兒媳給公爹敬酒叩頭,公爹賞給錢物。男方給女方親鄰送禮物稱“和庄禮”。男女雙方互送禮物謂“訂知己物”。厥後,逢年節(如端陽、中秋)男方都給女方送禮,叫“追節”,直至完娶。新時媒妁改稱“先容人”,給男女雙方先容對方情形,雙方面談戀愛,破除陰陽算八字推合婚等迷信行為。其它禮儀也有沿襲舊俗的。
(二)嫁娶
舊時,親事3~5天,男女雙方大宴來賓。灘區娶親用花轎、山區用硬馬(兒馬、叫驢)。事前請陰陽擇定吉日,雙方各請老小外家、親友鄰人吉期赴宴。女方過事1~3天,外家及親鄰送禮稱“添箱””。上轎(馬)宴席后,事即過畢。男方過事2~3天,派遣娶親人(約客的、娶人的〈女〉、趕妝奩的、抬轎〈牽馬〉的、鼓樂等各負其責),湊成單數,一起鼓樂喧天前往女家,交清議定的衣物首飾、水禮飯食、離娘錢及所欠財禮等,吉時鳴炮奏樂,上轎(馬)一起鼓樂娶回。女方送親者即大客十多人到數十人,應為雙數隨去男方家吃喜酒,以女外家及外家尊長為尊。新娘轎內扣竹篩,放置桃弓柳箭,稱為“天羅地網、穿雲箭”,懸挂銅鏡,用紅紙寫“獅”字,稱為“照妖鏡”,以此來鎮“妖煞”,避“犯忌”。新娘全身穿紅,周身不露,意為“避三光”,腰系紅繩,意為“月老”牽引永偕百年。轎娶者,用椅子抬新人上轎,乘馬者,由胞兄或姐夫抱扶上馬,倒出門、哭泣,以謝怙恃養育之恩,示意難捨難離。上轎(馬)后,一起低頭,不得仰面。娶抵家,陰陽領新郎轎(馬)前三揖,稱為“謝煞”,鳴鞭炮下轎(馬),“拜天地”,“入洞房”。新娘入洞房后,坐在“長明燈”下,稱為“坐帳”。娶親和送親人(女)進洞房鋪床,之前被褥反鋪,由鋪床人大翻身鋪正,稱為“翻人身”,床上、被褥周圍撒核桃、紅棗,口念“雙雙核桃對對棗,兒子多來女子少”等祝詞,願其“早(棗)生貴子”,由新郎以雙腳將核桃、棗兒撥趕着繞新娘一周,稱為“煞帳”。還要“開臉”(用線絞拔掉新娘面部汗毛)、“結髮”(將新郎新娘頭髮合梳),再行梳妝服裝新娘子。夜間洞房點“長明燈”(1碗清油1對燈芯,或雙蠟燭、雙燈。通夜不熄),當晚同輩及爺爺奶奶們鬧新居(耍房)。招待眾來賓吃住宿宴后睡眠。越日晨,新配偶行“毛女拜祖”禮。早飯後“迎喜帳”(把老小外家及親友送的帳子抬到外面,由吹鼓手迎接回來,掛在醒目地方,稱為“掛花紅”,外家的花紅還披掛在新郎身上)、“擺陪送”(即將所有妝奩及陪送物品擺出來,吹鼓手吹吹打打轉來轉去,稱為踩陪送)、“認巨細”(新婚配偶給至親密友及族中尊長行拜禮,受拜者給以賞錢,新娘給尊長及親友送些小禮物),然後大宴來賓,鼓樂吹奏,“總管”主持,新郎新娘“拜席口”(到席前拜客,敬酒獻煙),總管在席前說一些順口溜、客套話,以助酒興、酬謝來賓。最後一天早晨全家喝“和氣湯”或吃“和氣面”,新娘拜“門神”、“灶君”,配偶入廚房“揭福碗”,爾後舉行“送路宴席”,喝了送路酒,新配偶隨大客回外家,稱為“回門”。回門到外家,合族及親友還要給新郎“串拜禮”擺宴席。婚後,新娘回外家也有定例,如“對8”、“對9”、“對月”。就是回門回來后,住8天或9天,再回外家去住8天或9天,說是“8對8,兩家發;9對9,兩家有”。厥後住1個月,再去外家住1個月,叫“站對月”。
舊社會,富人可以一夫多妻,窮人則有終身打王老五騙子的。婚姻制度全為生意經辦,男尊女卑。另有“指腹為婚”、“童養媳”、“招女婿”、“換頭親”、“站年漢”、“招夫養子”、“嫁漢換媳”、“搭夥計”、“以李代桃”等陋俗。
民國時期,執行一夫一妻制,但官紳、富察仍重婚納妾。雖然提倡自由戀愛,但執行者少少。定邊解放后,中共地方黨組織和政府力倡婚姻自主,解放婦女,親事簡辦,禁重婚納妾。1945年,二區四鄉郭家圪村民郭強、齊芳等3對青年首開定邊农民自由戀愛、舉行整體婚禮的先例。
堆子梁、白泥井、海子梁一帶天主教區群眾,娶親去教堂由神甫誦經,舉行聖事婚配,由神甫給新婚配偶“降福”,別無考究,也沒有繁瑣禮儀。
新中國確立后,新的婚姻制度取代了舊的婚姻制度。195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頒布,執行娶親挂號、一夫一妻制,娶親最低歲數為男20歲,女18歲,婚姻自主、否決生意經辦。自由戀愛的婚姻制度逐步形成,男女青年會晤談戀愛,或經人先容戀愛。訂親前女方到男方家看家道。舉行親事多在春節前後。婚禮刪繁就簡,城鎮和灘區1天,山區2天。“文革”時期,由於貧困及破“四舊”,婚禮更簡,舉行整體婚禮(多對新婚配偶及其親友相聚一起,開一個茶話會,吃吃喜糖,包場影戲、唱幾首歌等,以示祝賀)。1980年修改《婚姻法》,娶親最低歲數改為男22周歲,女20周歲。
20世紀50年月起,婚前盛行女偏向男方索要衣服3~5套(二毛氅、風雪大衣、毛料、綢緞、條絨、毛呢料等),家具有“三轉一響”(縫紉機、手錶、自行車、收音機)、寫字台、崎嶇櫃、五斗櫥、梳妝台、沙發、茶几、雙人床、銀手鐲等。訂親禮飯食為4個“50”,即豬羊肉、大米、白面各50斤,人民幣50元,娶親飯食4個“100”,(上述各物劃分為100斤、元),全由男方支付女方。訂親時,先容人、男方及其父(母)或家族父老攜煙酒禮物往女家舉行訂親儀式,男女互贈衣、物以示婚定。女偏向男方父親敬酒施禮,男方父親贈人民幣20元~100元不等。男方還給女方怙恃兄嫂弟妹姑舅等近親贈予衣物。女方即開席招待親友、鄰人。60~70年月,所有水禮飯食及贈品數目降低或免去。80年月以後,女方索要物品上升為“新三轉一響”(摩托車、洗衣機、電風扇、音響裝備),另有屋子和彩色電視機、電冰箱、空調等高等傢具,金銀首飾等,衣物十幾到幾十套,農村彩禮多達數千元上萬元。訂親及娶親水禮飯食及贈品數目、質量都有增高。女方所陪妝奩也由原來的木箱、皮箱、收音機等變為收錄機、電視機、煤氣灶、洗衣機等高等商品。“追節”、“祭祖”、“認巨細”、“後裔饃饃”、“衣食碗子”、“吃和氣飯”等仍襲舊俗。迎娶多用靈活車輛,都會時興小汽車迎娶,車輛披紅掛花穿街過市。
二 喪葬禮儀
本縣以土葬為主,孕婦及產婦月內殞命者個體地方執行火葬,不滿12歲夭亡者,拋屍野外,類似天葬。
舊時稱縊、溺、墜金、仰藥、落井、自刎、跳崖、碰釘子、土壓、血崩、姦汙、雷擊等|2種殞命者為“非正亡”,除此為“正亡”。正亡者,須由陰陽主持安厝、入祖墳(小口正亡暫厝,待雙親歿后帶入祖墳;非正亡者豈論老、小口,均待12年後才許入祖墳,有的地方非正亡者永遠不讓埋入祖墳)。
(一)臨終、亡故
無論老、小口在病危時為其梳理、洗腳、穿終衣以待咽氣。氣斷後先燒“倒頭紙”,再給亡者口內塞銀錢一枚,稱“口含錢”、“嘆口銀”。擰死1隻雞稱“倒頭雞”。老口亡,在正室正中地上鋪穀草(1歲1根,稱歲數草)停屍在上。也有在室中置木床鋪草停屍的。請來陰陽批殃單、壓護心磚、放守靈雞、在大門口掛歲數紙、制“引魂幡”、靈牌、蓋紙幔設靈堂、置三獻及長明燈、孝男孝女穿孝服守靈。小口亡則停屍於側室。
(二)掩棺、眷念
陰陽在棺內置“防邪避妖”鎮物,停屍棺內稱入殮,用羅盤吊線穩相,孝子用棉花蘸酒為亡者凈臉,親友瞻容后覆紙幔撒五穀掩棺。富足者大辦道場、做佛事,陰陽、僧人誦經超度,

泉州洪達時長房算命地址(他的顏體寫得很純正)

其儀式有:出紙、揚幡、招亡、圍城、破獄、升橋、梳洗、朝王、轉案、出榜、點朱及游食、放施食等,另有領牲(羊)、上祭等煩瑣程序。最後起喪下葬埋土。埋葬後設宴席款待親友。貧家喪葬極簡,舊時有用蘆席捲屍埋葬者。富人家以松、柏木做棺,窮人則用楊木。
(三)禮儀、衣飾
亡者在家停靈柩3~7天,靈堂內擺紙火,有樓閣廳院、金斗銀山、金童玉女、鹿鶴車馬、幢幡寶蓋、牌樓燈照、花束靠山等等。奔喪親友帶祭獻靈前點紙,孝女孝媳在靈幃后慟哭聲。上三獻祭:初獻孝子、亞獻孝媳、終獻孝孫,禮賓喝禮參拜、讀祭文。一切禮儀推行完后出殯,鼓樂、紙紮、挽帳依次前行,幼男或幼孫執“引魂幡”前導,孝子孝孫用白布引棺,孝女孝媳慟哭於棺后,送墓地埋葬。
舊時孝服有5種:①斬衰,為重孝,服期3年,以粗麻布制,不縫下邊。②齊衰,稍重孝,服期1年,稍粗麻布制,縫下邊。③大功,中孝,服期半年,粗熟布做。④小功,下中孝,服期百日,稍粗熟布制。⑤緦麻,下孝,服期30天或50天,稍熟布做。服重孝還要腰系麻辮,拉白布(絹)5尺。
縣境解放后,孝服漸簡,只用粗熟布制孝服(散邊),親友鄰友戴白布孝帽、臂挽黑紗或胸佩白花。
“文化大革命”時期掃除“四舊”,陰陽斂跡,一切舊習俗基本作廢,村上死了人,開個追悼會後抬埋墳地,不用陰陽,不做紙火,不念經上祭,不看風水吉日。農村許多地方還把舊墳院開墾種地或修地造田。
20世紀80年月起,舊俗逐漸恢復,陰陽重操舊業,紙火越做越大,連“小汽車”、“大彩電”之類的新品種也在紙火中泛起,念經也從1晝夜上升到3~5晝夜。在新亡、搬墳、續《家譜》、追遠紀念等流動中,另有動用“朱冠老爺”穿神點主、“禮賓先生”行(祭)文喝禮的。舊時的名堂險些所有恢復。城鄉時興遊街送葬:前面摩托車隊開道,攝相機沿街錄相,樂隊、鼓樂吹打,陰陽打念,挽帳、紙火花圈一長串,孝男孝女伴靈車哭送,孝服孝衫雪白一片,買路紙錢滿街滿路漫撒,前飾明了花送葬的巨細車輛數十輛依次徐徐行進,鞭炮從家中一直鳴放至墳地,氣派異常。
天主教區教民喪葬考究不大,只請神甫做彌撒念經即了,別無禁忌。孝男孝女穿孝服哭送靈柩。已往埋葬不許自由選擇墳地,必須埋入教堂統一劃定的公墓區,墓上立十字架,謄寫死者姓名、享年即可。
三 節日喜慶
定邊人尚禮好客,節日喜慶頗多,險些月月有節,年年有慶。
(一)節日
春節:陰曆正月月朔日,也稱“過年”。舊時,五更前起床鳴放鞭炮迎“喜神”,天明各廟宇及家堂焚香參拜神像、祖先,后聚族長家中賀年,按輩份依次叩拜,作揖叩首。早飯吃餃子。飯後趕着馬、牛、羊六畜(頭挽彩布、毛染彩色)前往喜神方位選定的地址,焚香燒表,叩天拜地,叫“出行大吉”。厥後小輩們分赴各家戶給不能加入整體賀年的老人、內眷賀年,再后就是挨家逐戶請吃年飯、喝酒祝賀。初二,老者守家,其餘分赴親鄰家賀年、吃年飯。
五窮日:正月初五,也叫破五。五更即起,祛除垃圾、掃除衛生,將臟土垃圾倒在十字路口,壓黃表,奠酒,意為倒掉窮土、填滿窮坑、趕走窮困。中午吃餃子,也叫“填窮坑。”
人齊日:正月初七,也叫“人七”、“小年”。不拜客、不放炮,傳說這天人的靈魂在外面遊盪,晚上吃“拉魂面”拉魂上身,還在灶神前點與家中人數相等的“人魂香”,依次叫魂,意念着香燃盡人魂即回。
順心節:正月初八。當晚,家家戶主拿與歲數相等的香、表在廟堂或院中焚燒,禱求萬事如意。
楊公忌日:正月十三。農家忌遠行及動土。
元宵節:正月十五。家家掛花燈、放鞭炮焰火。此節是一年中最熱鬧的節日。節日前後城鄉大鬧社火。傳統的秧歌有:舞獅子、耍龍燈、旱船、高蹺、低蹺、竹馬、東瀛車、二鬼拌跤、大頭僧人戲柳翠,張公背張婆、跑場子、歌舞劇、武術雜耍等等。另有游九曲、放禮花、演節目等流動。男女老幼穿新衣,三五成群觀燈賞景看紅火,熱鬧異常。
燎干節:正月二十二“接干”。晚上戶戶門前燃一把火。二十三“正干”,晚上戶戶在門前寬敞地方放大火,火中撒鹽及抹布,人們跳越火堆意為燒燎清潔除病驅邪。二十四日“送干”,晚上同樣縱火,人們跳越火堆,火熄之後,用銑揚起餘燼,念農作物名稱看火花形色來預兆昔時何種作物豐收,火星落地,眾人踩踏意在祛除老鼠。
龍仰面節:二月初二。男子剃(龍)頭,示意龍頭已抬,要下地生產了。有“二月二龍仰面,天子耕地臣趕牛,正宮娘娘來送飯,五穀豐登太平秋”的說法。民間吃攪團,意為纏龍頭。
清明節:二三月間。人們上墳祭祖,給墳填土,給義士省墓獻花圈以示想念。
娘娘廟會日:四月初八,也叫佛誕節。是日各處舉行娘娘廟會,男婦穿着整齊前往娘娘廟燒香星期。
端陽節:五月初五,也叫端午節。早晨,家家戶戶採回柳梢、艾恭弘=叶 恭弘、沙柳花等插在門窗之上或擺放屋內,家中香味蕭灑。給小孩戴上香荷包、手腕腳腕脖項繫上五綵線繩,傳說可以阻止毒蟲咬傷,遇雷雨天所有扯斷扔向雷雨中示意害蟲被雷擊死。這天也是屈原殉難紀念日,人們吃粽子、粳糕,飲雄黃酒。
晒衣日:六月初六,也叫天祝節。人們把皮毛珍貴衣物搬在烈日下暴晒可防止蟲咬霉壞。是日還興炮製香料,如香豆草、茴香等。
七巧節:七月初七,也叫七夕、乞巧節。相傳是夕,牛郎織女鵲橋相會。民間女人們競賽繡花、剪紙、做針線等巧活,祈求靈巧。
鬼節:七月十五。家家備辦香紙祭品上墳祭祖。
中秋節:八月十五。舊時,農家用西瓜、月餅、果品等擺放院中獻月,“文革”以後已無此習。相傳當晚月出遲則來年豐,月出早則來年歉。中秋節前家家做月餅、備西瓜、爐饃饃、辦酒席。晚上飲酒賞月。
重陽節:九月初九。農家吃新軟米油炸糕。“過罷重陽,亂放牛羊”,此節標誌農家作物所有收穫,田間已空,牛羊可以亂放進田裡去。
寒衣節:十月月朔,也稱鬼節。人們用紙製成衣物到墳上燒化,示意給亡故的人“送寒衣”。
冬至節:十一月間。上墳祭祖,晚上吃羊頭肉,通宵飲酒長談,稱為5熬冬”。
臘八節:臘月初八。初七夜間最先做臘八粥,用米、雜豆、棗、豆腐、糖熬制甜粥,或用米、雜豆、肉、豆腐、蕎面煮成鹹粥。蕎面制小丸叫“雀兒頭”、制小棒叫“麥穗子”,祈望來年麻雀不作害莊稼、小麥豐收。天亮前就用飯,意思是不要驚動放跑了麻雀。用蕎麵糰包一枚銅錢煮在飯中,誰吃到就預示誰來年興運。當夜盛一碗粥放在外面,結冰后看哪邊突起就預示來年哪方豐收。舊時另有臘八粥一次做稀奇多,頓頓熱着吃,一直吃到月尾的習俗。辦年茶飯也從這天最先了。
灶神去世日:臘月二十三,也叫祭灶神節、送灶神節。相傳是日灶神爺都要回天宮向玉帝彙報人世善惡。人們用攪團或膠糖糊住灶神畫像的嘴巴,拿到較高的清潔地方燒掉,還祈禱:“上天言好事,回家降祥瑞”等語。“臘月二十三,灶媽爺爺上了天”,送走灶神后,人們最先大搞環境衛生,準備過年了。
除夕:臘月最後一天,俗稱大年三十。這天,家家戶戶已掃除得干清清潔。“有錢沒錢,劁個禿頂過年”,人人理(剪)了發,準備了新衣服,拆洗了被褥。一切年茶年飯均已準備齊全。下晝,貼門神、灶神、財神,貼對聯、窗花、年畫,放鞭炮迎神,焚香表敬神。吃長面“拉人魂”。晚上在廟宇、家堂敬神敬祖后,飲酒長談,稱“熬年”、“守歲”。宗族男性長幼歡聚一堂,按輩分排列,依次參拜,稱“辭年”。女性在家包餃子,準備第二天(年)早晨的飯菜。
定邊解放后,傳統節日雖然保留,但帶有迷信色彩及舊的禮教形式的習俗逐漸消蝕,還增添了許多新的節日,主要有元旦(新年、陽曆年)、“三八”婦女節、“五一”勞動節、“五四”青年節、“六一”兒童節、“七一”建黨節、“八一”建軍節、“十一”國慶節等,另有植樹節、環境日、珍愛消費者權益日、無煙日、西席節、助殘日等等。新節日一樣平常都舉行聚會祝賀,搞文藝演出、宣傳慰問、文體競賽及植樹造林、輔助殘疾人、襲擊和銷毀冒充偽劣商品等有益流動。
北灘、東灘天主教區教民只過春節、小年、元宵、清明、端陽、中秋、重陽等節,凡涉神鬼等節一概不外,所過的節日也不搞敬神敬鬼流動。另外,他們過聖誕節、耶穌復生節、聖靈降臨節、聖母升天節等四大瞻禮儀,念經、望彌撒,美餐祝節,別無考究。
(二)喜慶
定邊漢民除了婚嫁喪葬大操大辦過事祝賀外,尚有許多值得一慶的事,仍約集親友密友及門鄰來家相聚,擺酒祝賀。諸如小兒滿月(一樣平常是頭胎)、百歲(百日)、周歲、保鎖(給小兒請3姓、5姓、7姓、8姓乾爸保鎖到12周歲)、升學(舊時中榜、中舉)、就業、任職、提干(升遷)、提薪(加爵進祿)、調動、賀壽(為暮年人、尊長過生日,一樣平常於60、70、80、90歲生日舉行,劃分稱60、70、80、90大壽,也有慶50大壽的)、賀材(為暮年人做棺材成就時祝賀)、立柱上樑、暖灶(新盤鍋灶吃第一頓飯祝賀)、暖房(新居蓋成第一次住進去時祝賀)、燕徙新居、字號開業、生意盈利、拈香結拜、訴訟獲勝、競賽奪魁、農林牧副各業豐產等等。每逢喜慶,相聚數人、數十人、數百人喝酒吃肉、互贈禮物,配合慶幸。,

老黃曆八字排盤算命(八字命理基礎四柱八字排法)

閱讀全文

本文轉載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