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十二生肖 生肖綜合 正文

二維超級量子金屬相變,超導材料的科學研究

提起二維超級量子金屬相變,大家都知道,有人問量子力學跟二維有關嗎?另外,還有人想問二維無限深勢阱:量子力學:怎麼樣求二維無限深勢井,你知道這是怎麼回事?其實動力學平均場理論的發展及其應用,下面就一起來看看超導材料的科學研究,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二維超級量子金屬相變

半導體物理學的載流子輸運

水的蒸汽壓和相圖

一般是橫坐標為溫度t,縱坐標為飽和蒸汽壓p。

在零度以下,固液轉換壓力P隨溫度t的增大而呈拋物線下降,而固氣升華P則隨溫度t上升。到零度后,氣體飽和P隨t的增大而上升,P的整條曲線形狀如英文字母y。字母上面的區域為水相區,左下面為冰的相區,右下面為汽的相區。

另外:水的相圖中,汽水相區的分界線就是你說的“水的飽和蒸汽壓隨溫度變化的曲線”

我們世界中所有的物質都是由微觀粒子構成的,而目前我們所知道的物質會以六種可能的形態存在:氣態、液態、固態、等離子態、玻色-凝聚態、費米子凝聚態。而我們最熟悉的就是氣液固三態(其實等離子態也是普遍存在於我們身邊的,只是我們沒有留意而已)。現在我們就從最最熟悉的水說起(一切純物質都有與水類似的性質,因為物質是由分子構成的)。

常壓下的水溫度高於度時,以蒸汽的形式存在,而在0度以下,以固態冰的形式存在。給冰加壓,冰會在高壓下轉變晶型,70年代初已經發現六種冰的晶型,後來又發現了許多穩定的或亞穩定的相態,因此可以說,冰到底有多少種,應該沒有人知道。從水的溫度壓力(P,T)相圖上,可以發現高壓區有很多錯綜複雜的線。一種我們心目中非常簡單的物質水,它的相圖就已經如此複雜,其它的大分子物質或混合物的相圖簡直可以和的畫有一比了。現在我們避開這些複雜性,不考慮高壓情況,也不考慮固態物質,而只是討論中低壓下的氣液相變。現在,相圖簡單多了。常壓下的水沸點是度,這個狀態對應相圖上的一個點,改變壓力會得到另一個沸點,對應相圖上另一個點……現在我們將這些點連起來,就構成了水的氣液相變的相線。這條線向下延伸會與液固相線交於一點,這一點叫做三相點,對應溫度為0.01度。當氣液相線向上延伸時,不會無限的延伸下去,而是氣體和液體的區別漸漸的模糊,最後氣液不分,相線中止於一個點。而這個點就是無數物理學家為之奮鬥終身的“臨界點”。

二維超級量子金屬相變:量子力學跟二維有關嗎?

二維超級量子金屬相變:量子力學跟二維有關嗎?

愛倫費斯特將相變分為一級相變和連續相變兩類,水在度沸騰屬於一級相變,在相變過程中會放出(或吸收)一定數量的相變潛熱,並且伴隨着體積的突變。而通過臨界點附近的相變則沒有這些變化,氣體連續的變為液體,沒有潛熱,也沒有體積的突變,但是熱容和等溫壓縮率等物理量卻存在突變。水的臨界參數為:.15度,22.。年,范德瓦爾斯提出了第一個關於真實氣體的狀態方程,並且因此了。多年過去了,雖然其間發表的真實氣體狀態方程已經有上百個之多,但是可以用來描述氣液相變的方程卻少之又少。而范德瓦爾斯方程結合韋等面積定理就可以較好的描述一級相變過程,但是僅此而已。多年後的今天,我們關於一級相變的知識並不比范德瓦爾斯多多少,應用統計力學方法解釋相變困難重重。於是無奈的物理學家們沿着氣液相線走到了它的盡頭:臨界點。卻無意中發現,原來無限風光在險峰。

皮埃爾.居里在物質的磁性研究中,發現了鐵磁物質的居里溫度(居里點)和順磁物質的居里定律,這是磁學發展的一個裡程碑,已經在磁性起源中介紹過了。鐵磁質會在居里點附近轉變為順磁質,稱為順磁鐵磁相變,實驗發現,這是一種連續相變。X射線衍射晶體學發展起來之後,發現了合金的有序無序相變,這種相變存在一個臨界溫度,當溫度超過臨界溫度時,就會產生晶型轉變,這也是一種連續相變。多年前發現了一類特殊的物質:液晶,液晶中存在很多相態,同樣的,不同的晶相之間也存在一些特定的臨界溫度,這些相變過程同樣不存在潛熱和體積的突變。20世紀30年代后,昂內斯液化了最後一種氣題:氦,將物理學引入了豐富多彩的低溫物理領域,在這裏,超導、超流等一系列現象被發現。實驗發現,正常導體相和超導相之間、正常相液氦和超流相液氦之間的轉變也是一種連續相變,同樣存在一個特定的臨界溫度,當溫度高於這個臨界溫度時,超導相或超流相就被。

相變現象是自然界中的普遍現象,伴隨着相變存在一個臨界溫度似乎不足為奇,但是實驗卻表明,所有以上提到的這些相變,包括氣液相變,雖然它們的物理形成機制不同,成分各異,性質千差萬別,甚至有些風牛馬不相及,但是它們在臨界點附近的行為卻驚人的相似。它們逼近臨界點的一種“程度”或“速度”可以用一類叫做臨界指數的實驗常數來描述,而不同相變類型的同一類臨界指數似乎商量好的一樣居然完全相同(在實驗誤差範圍內)。這強烈的啟示人們,在臨界點附近一定存在某種與具體的物質屬性無關的普遍規律(如同在重力場中無論是扔香蕉還是扔蘋果,它們下落的速度都是相同的)。

朗道最先作了這種嘗試,他於年提出了連續相變理論,引入了序參量的概念,提出了平均場理論。後來人們陸續發現,范德瓦爾斯的氣液相變理論、外斯關於順磁鐵磁相變的分子場理論、合金的有序-無序相變理論、液晶的相變理論、巴丁等人為了解釋超導現象提出的超導BCS理論、液氦的超流理論……等等一大套關於連續相變的理論都不過是朗道的平均場理論,都是選用了不同序參量的平均場近似。

大自然的美與在於它的簡單、完美和統一,似乎一切都已經畫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就在人們認為平均場理論不錯,為它歡欣鼓舞的時候,提高了精度的實驗卻表明,朗道理論預言的臨界指數與實驗值並不相,而且越來越精確的實驗不但挽救不了平均場,反而毫不留情的表明平均場的精度並不是很高。平均場近似的精神是將其它粒子對某個粒子的作用用一種“平均化的場”來代替,平均場的思想應用很廣,比如介質中傳播的光,就是一種平均場,因為在介質內部的質點附近存在很強的電場,電場的分佈在介質中非常不均勻,但是我們抹掉這些不均勻性,用連續介質模型取代,使介質對光的影響包含在它的物理常數:介電常數、電導率、磁導率里,從而計算出介質中的光速等我們需要的東西。也就是說,平均場沒有考慮起伏,也就是漲落。然而在臨界點附近,漲落是很大的,正是這一點導致了平均場的誤差,也正是這一點導致了比熱和磁化率的發散。計算表明,只有在四維坐標空間以及更高維空間中漲落才是可以被忽略的,平均場理論才是嚴格的理論。可惜(或者說非常幸運)我們的世界是三維的。

臨界點的制高點還是沒有攻下來,物理學家們又開始尋找新的途徑。其中一條路就是用統計方法解釋相變,雖然異常艱難,但是仍有大批科學家堅持不懈,可惜離終點只有一步之遙,二維伊辛模型嚴格解據說已經有幾百種方法,而三維伊辛模型的嚴格解似乎伸手可及,又似乎遠在天邊。第二條路是從分形幾何學中找到的,他們在臨界點附近找到了一種分形幾何中的概念:自相似性,也就是將一個圖形的部分放大,可以和整體重合,物理學家們稱之為標度律,已經取得了很大的突破。第三條路是將量子力學中的重整化群方法應用到相變理論中,也取得了的成果。但是臨界點的制高點,似乎都還沒有真正到達。

動力學平均場理論的發展及其應用

臨界相變到此為止。有沒有人對粒子加速器和探測器感興趣呀?

以上就是與超導材料的科學研究相關內容,是關於量子力學跟二維有關嗎?的分享。看完二維超級量子金屬相變后,希望這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