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匈奴部分:以匈奴為代表
二:東胡部分:以鮮卑、契丹、蒙古為代表
三:突厥部分:以突厥為代表
四:通古斯部分:以滿洲為代表
五:羌藏部分:羌族,吐蕃
中國歷史上的所有少數民族都是由這五部分演化而來的
匈奴:主體在東漢時期被漢人消滅,剩餘部分西逃至歐洲,與馬扎爾人融化,構成今天的匈牙利人。
東胡:秦時被匈奴滅亡,之後分成兩大部分——烏桓和鮮卑。
烏桓:被曹魏消滅。
鮮卑:主體被漢族同化,剩餘的演化為柔然。
柔然:被突厥擊敗,分化為室韋(蒙古)和契丹。
契丹:主體被女真族和漢族同化,剩餘的西逃到中亞,與當地人融合,成為中亞人的一部分。
蒙古:為先秦時東胡的一部分,由鮮卑演化而來,一直生存到現在。
突厥:有可能是匈奴的一個分支,后滅亡了柔然,其自身的主體被回鶻人和漢族人所滅,剩餘的向西逃竄,逐漸白人化,攻克了拜占庭,佔據東羅馬,建立突厥(土耳其)蘇丹國,與占絕對多數的部分西亞人融合成了今天的土耳其人。 PS:奧斯曼突厥滅亡(東)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並遷入其境內定居、統治,這就類似於滿洲人滅掉明帝國(當時在中國/中華沒有帝國這種叫法,而是自感高人一等,為了與周邊小國區別開來而妄自聲稱是天下,“帝國”這個詞語是被後人頻繁使用的對君主國家的稱呼),佔據中國/中華,新興的帝制國家——清得以壯大。
回鶻:主體由丁零人構成,融入了鐵勒和高車人的一部分,在唐朝時期,將突厥主體滅亡。回鶻生存到現在,即使今天的維吾爾族。
女真:來自肅慎,後為女真,為滿洲,一直生存到現在,即如今的滿族人。
党項:羌族的一部分,后被蒙古人滅亡。
羌:一直生存到今天。
氐:匈奴一部分,后被漢族融化。
吐蕃:也就是今天的藏族,是古代羌族的一部分。
羯:匈奴的一部分,在公元4世紀被漢人冉閔一次性屠殺20萬人,導致羯族滅種。
關於漢人的由來,漢人的前身是華夏人,“漢人”的概念就類似於現在被廣泛宣揚的“中華民族”一詞之概念.漢人一直都是一個人文概念,而非自然概念.由於其開放性和包容性,漢族的發展歷史中,一直在和其他民族融合.其血緣穩定下來其實僅僅是最近四五百年的事!當時有點象現在的美國,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那麼我們是古代不同族群(以華夏人那一支為主)相互交融產生出來的混血族.
不同的民族(人文概念 但是卻有着很重的血緣因素)可以屬於同一種族(自然概念),不同種族的人也可以形成一個民族(極個別的情況)
漢族屬遠東人種(北方蒙古利亞人種和南亞蒙古利亞人種的混血人種).漢人以黃種人血統為主,同時兼有白人血統,甚至黑人血統.
北方漢人和南方漢人同為姬漢苗裔,雖都是早期漢人的正統後裔,但其體貌特徵相差懸殊,在遺傳基因上的差別程度甚至超過當地的漢人和當地的少數民族----比如說,在一般情況下,我們普通人難以區分北方漢人和滿洲人、蒙古人,但我們能很容易區分北方漢人和南方漢人.基因學的研究結果發現漢人與當地少數民族融合程度之高超乎想象,也就是說,如今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各大民族之間或多或少都有些親緣。
北方漢人和南方漢人其體貌特徵相差懸殊,不僅與氣候有關,還與漢族的歷史發展有關。現在的北方漢人和南方漢人都不同於早期的漢人,但都是早期漢人的正統後裔.-------姓氏基因學為此提供了強有力的證據。由於Y染色體在男性遺傳中的穩定性,男性的Y染色體必然和其祖先的相同,也就是說,同一姓氏的男性應該有相同的Y染色體.在我國的漢族中同姓氏的男性Y染色體的吻合得非常好,超過95%同姓人是相同的.這裏我主要是想從側面反駁一下那些聲稱客家人和漢人無關的傢伙之無理論述。
正是由於漢文化的包容性才造就了我中華數千年的輝煌!!!
北方與南方漢族的區別
從外觀上,能很明顯的分辨出兩者的區別。 北方漢族種族上屬於遠東人種,南方漢族屬於南亞人種與遠東人種的過度種族。
但從一個更大的角度講,東亞各民族,都屬於蒙古利亞人種,既黃種人。亞洲的黃種人,可以大致的分為北方蒙古利亞人種和南亞蒙古利亞人種兩種。而這裏所說的遠東人種,實際上是兩者的混血人種。
但遠東人種也具有一定的獨有特點。如身材比兩者都高,顴骨靠近眼睛,肱骨粗壯,頭髮最粗,最直,最硬等等。
具體的講,北方漢族具有以下特點:1.身材高大,華北,西北,東北人普遍比南方人高6-10cm.是東亞身高最高種族,也是除巴塔哥尼亞印第安人外,最高的黃種人。2.皮下脂肪厚,這與氣候寒冷有關。3.膚色較淺。4.鼻骨高,鼻翼不發達,鼻指數小。5.顴骨位置靠近眼眶。6.眼裂小,既小眼睛。且多單鳳眼,既單眼皮多。7.內眼角低,外眼角高,既眼睛向上傾斜。8.眼角內側有蒙古褶,既內側上眼皮在眼角處向下遮蓋淚腺,而形成的褶。9.面骨寬。10.第二期被毛(性毛)比南方人少,這是與我們的一貫印象不同的。11.頭指數小,所謂頭指數,既頭骨的左右寬占前後長的比例。北方人頭指數79.4,屬於中頭型,與北亞和蒙古草原上各族相似。南方人頭指數80以上,與朝鮮81,日本84相似,屬於短頭型。12.唇薄。13.骨骼輪廓模糊。 相應的,南方人具有以下特徵:1.身材較矮。2.皮下脂肪薄。3.膚色深。4.鼻骨低,鼻翼發達,鼻指數大。5.顴骨低。6.眼裂大,既大眼睛,且多雙眼皮。7.內外眼角在同一水平線上。8.只有南方人中的"北方人",和少部分人有蒙古褶。9.面骨窄。10.性毛比北方人發達。11.頭指數大。12.唇薄。13.骨骼輪廓清晰。
但這也不是絕對的,總體上有此趨勢。何況還有"北人而南相,客籍者",當然不在此列。
南方人與北方人的巨大差異,不僅與氣候有關,還與漢族的歷史發展有關。
六千年前,中國的大地上,人種與現在差別較大。1.在今天的河西走廊和黃土高原北部,生活着講漢語的部落,種族上接近遠東人種。2.河套地區和蒙古草原西部居住着講突厥語的民族,人種上屬於北亞人種,他們創造了鄂爾多斯文化。3.蒙古草原東部和遼河流域居住着講蒙古語的民族,人種上也接近遠東人種,他們創造了夏家店文化。4.東北地區居住着講通古斯語(滿語)的民族,人種上也接近遠東人種,他們創造了紅山文化。5.青海等地居住講藏緬語的各族,人種上與漢語部落最接近。6.黃河中游生活的一支古老的民族,文化上非常先進,語言上屬於漢藏語系,並且更接近漢語。但種族上卻或多或少的具有南亞人種的特點。7.黃河下游,淮河流域,長江下游居住着馬來人,種族上是南亞人種。8.漢江流域居住着講泰語的民族,人種上是南亞人種。9.廣闊的南方居住着南亞人種,他們的語言除南亞語系的柬埔寨語河和孟語外,幾乎都沒流傳下來。10.蒙古草原北部,貝加爾湖南岸生活着北亞人種,他們的語言除古亞西亞語系的勘察加語,都沒流傳下來。11.以上各地的居民都是黃種人,而在我國的新疆地區,居住着講原始利雅安語的白種人,具體的講,屬於北歐人種波羅的海類型。
從那時起,講漢語的各部開始向西,東,南各地遷徙。除向西的一支被同化外,到距今兩千年前,講漢語的民族已經遍布黃河流域。他們種族上是遠東人種。而原來的部落,多遷徙到南方。於是形成了北方遠東人種,南方南亞人種的局面。漢族在這一時期,被秦帝國統一。從此後的上千年中,漢族不斷南遷,形成了南方人是遠東人種與南亞人種的過度人種的特點。而北方漢族也發生了變化,主要是由於同化了大量的異族所至。但種族上任屬遠東人種。
漢族這一歷史被漢族的血型分佈誠實的記錄了下來。在20多種血型劃分方法中,從MN血型系統來看,北方是M型,南方是N型。從ABO系統來看,比較混雜,尤其是城市。但由於該系統大家比較熟悉,就以此分析吧。從大範圍講,長江以北各地A型血為多,大概傳統漢族的大部分人血型既是如此吧。長江以南B型血占多數,主要是漢化的南方各族因素。而南方的福建,台灣,廣東,廣西,海南等省,O型血比例則最高,而這幾省也最俱南亞人種特點。在北方,也不是A型血一統天下,在長城兩側,O型血和B型血的比例非常高。而且具有越往東,B型血越多。而延長城向西,則B型血比例逐漸減少,O型血比例逐漸增多。這是北方各族大量漢化的結果。據說,民族學家已經找到達斡爾族是契丹人後代的證據,其中一個竟是和華北北部漢族血型相近。可見這種同化的劇烈。北方漢族和南方漢族的種族雖然不同,但共同點遠多於不同點。這裏告訴你兩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一個是鏟型門齒,既門齒斷面呈'['型;另一個是哺乳期長奶蘚,又叫胎跡,學名蒙古斑。這兩個形狀漢族中98\%的人都有。當然,和漢族相近的藏族,蒙古族,滿族,朝鮮族,回族中90-95\%的人也都有。畢竟我們都是是中華民族的一員嗎。 劉邦和李世民,兩個世界聞名的漢族人。我們可以以此為例進行說明,劉邦是典型的江淮人,但他更接近今天的西南,江浙一帶的漢族人。李世民這個有3/4鮮卑族血統的明君,種族上是典型的遠東人種,更象一個西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