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相術 正文

相術的基本原理和面相特徵


對同一對象,依據觀察的特徵數量的不同,可選擇不同的特徵型相術方法。有的特徵少而簡單,如生肖,分析方法也簡單易掌握。但特徵少則必然導致誤差增大。生肖只有12個變量,但人生遠不止12種命運。因此這種方法的粗糙程度是可想而知的。
那麼,是不是變量越多越好?變量多的確便於我們認識事物,但對人的分析能力的要求也更高。如果人的分析能力跟不上,變量多反而導致預測的準確性下降。有這樣一個實驗:一實驗者挑選一批以往比賽中的馬匹,每匹馬挑出100個特徵的指標,由賭馬師從100個特徵指標中挑選5個,然後根據5個特徵進行預測。以後,又挑選按10個特徵、20個特徵、40個特徵進行了預測。預測的正確性變化情況是,當挑選10個特徵時,賭馬師的確由於信息的增加而提高了預測的正確性,但增加到20個時正確性不再上升,增到40個時甚至有所下降。這是由於人的分析信息的能力有限,信息太多反而會降低預測的準確性。
常聽說古代大師看相如何准,還有一些民族的相師看相准,而現在則沒有這種看得準的人。實際上,古代算命的人是那個時代最優秀的人物,智商高人一籌的人在看相,某些民族也是他們民族的智者在看相。而我們現在看相的大多是無法考上大學、甚至不能以自己的智慧養活自己的朋友,他們缺乏必要的信息分析的智力能力,看不準是必然的。
現代人喜歡看手相,手相一般取4要主線(中國為生命、事業、愛情、智慧,西方為生命線、命運線、心線、腦線)及20來根輔線,每條線的長短、清晰度、分叉、交叉、截斷均為特徵,變量多於生肖,但遠遠少於面部特徵。不是這個時代最優秀的人物,很難具備分析面部特徵信息的能力。
四、重視信息反饋
反饋信息對於信息分析有很大價值。實際信息分析過程中,分析人員經常在得出初步結果后,試探性地告訴用戶一些分析結果,以獲得反饋信息,幫助提高分析的正確性。古代相術理論更加重視反饋。面相理論中,眼睛的“相”所佔比例達30%(即“眼相三分”,其餘是天庭三分,地角三分,耳鼻嘴共一分)。看相者盯住對象的眼睛說話,從這一“心靈的窗口”不斷獲取反饋信息。以手相為例,看相者看完手后,執住對象的手盯住對象的眼睛說話。從最有把握的生命線開始談,一旦從反饋信息中得知生命線有誤,則開始考慮輔線的價值,並調整整個預測體系。
也許有人質疑:瞎子怎麼辦?盲人眼睛雖不靈,但其它感覺超乎常人。他們能夠從對象的呼吸、心跳、脈搏中獲取反饋信息。
五、算命的價值取向
中國和西方的相術理念有許多不同,其中不少差異體現了文化差異。以手相為例,中國手相術是定性的,線條的位置並不對應生命的具體。而西方卻講究定量,從手掌靠拇指處高點(或螺紋中點)出發向外作輻射線,輻射線與各線條的交點就是生命的時間點,共有10歲、20歲、30歲、40歲(輻射到食指、中指、無名、小指)、50歲、60歲、80歲、100歲(到中縫等)8個交點,完全將它量化了。還有一些由不同文化產生的差異。但最有意思的差異是中國相術理論側重“算命”,這個“命”是對象固有的,不可改變的。即使要改變,也需要某些特殊動作(如到某處避難或燒香)。而西方的相術則是一種“諮詢”,他若告訴你某一時間有災難,只是告訴你這一時間災難的可能性較大,或大於其它時間,你如果沒事,這段時間應該避免災難,如少出門,不參加危險活動。他告訴你某一時間有病,你就應該在這一時間注重保養身體。
例如,以命運/事業線為例,中西方均以與中指相對應的線作為一個人人生成就的參照線。中國相術中,如果缺乏事業線,相師告訴你你將一事無成;而西方相術理論則說,你將要付出比他人更大的努力才能成功,儘管這很難。
西方的決策者委託信息分析課題,也將其成果當作諮詢結果,參考但不迷信。而中國的決策者則往往完全相信或完全不相信分析結果,沒有將其當作一種諮詢,或一種在決策中給予重視的信息。

參考資料:
1.大唐資料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