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相術 正文

肢體語言透露的心緒起伏

  手腳粗大,肢體厚重,貧賤之相也。無肉而露筋,行動四體緩,以此觀之,安能富貴。——《麻衣相術》

  這句話的意思是指,手腳粗大、四肢厚重的人多半為貧賤之人,四肢上無肉,且青筋暴露、行動起來四體緩慢者,則多半能夠安享富貴。雖然此類對肢體的觀察有些過於武斷,但是我們也不難看出,從人的四肢上來識,在中國古代早已有先例。

  與肢體狀態相術相比,肢體語言的解讀更能夠看出人的情緒變化。漢景帝就善於通過一些肢體語言來揣摩透人心。他的股肱重臣周亞夫在平定七國之亂的時候立下了赫赫戰功,以後又官至丞相,為漢景帝獻言獻策。可是漢景帝在選擇輔佐少主的大臣的時候,還是放棄了他,原因何在呢?這件事情,說起來還頗有一些淵源。

  有一次,景帝想要試探一下周亞夫,將他召進宮中,說是要賜食,可端上來的,卻是大大的一整塊肉,既沒有切肉的匕首,又沒有筷子。周亞夫看了,很不高興,就回頭向主管筵席的官員要筷子,漢景帝笑着說,“是我不讓他們預備筷子,你有什麼不滿意嗎?”周亞夫一聽,趕緊摘下帽子,不得不對皇帝的賞賜表示感謝。景帝說:“起來吧,既然丞相不習慣這樣吃,那就算了,今天的宴席就到此為止了。”周亞夫大步離開朝堂,但他那憤怒的心情是可以從步態上看出來的。

  漢景帝一直目送着他離開朝堂,說道:“看他那氣呼呼的樣子,他可不是將來年輕的皇帝所能駕馭得了的大臣呀!”

  溝通學者研究發現,我們在溝通時,有7%的效果來自於說話內容,38%取決於聲音(音量、音調、韻律等),而有55%取決於肢體語言(面部表情、身體姿勢等)。有時,肢體語言往往比口語溝通內容更具可信度。肢體語言是和我們平時說的語言相獨立的一種溝通形式,它伴隨着我們“說話”的同時產生,包括面部表情、眼神接觸、手勢、站立姿勢等,大多數情況下,它是潛意識的。很多時候,不經意的肢體語言會出賣你的心緒起伏,他人由此即可看出你是高興還是憤怒,是滿意還是有怨氣等。因為肢體語言是一種個人下意識的行為,它所透露出的肯定也是這個人真實的信息。換句話說,要偽裝語言符號容易,但偽裝身體符號就困難多了。

  漢景帝就是通過周亞夫的表情與動作中看出了他內心的不滿的。作為一個久經沙場的老將,一個輔佐君王成就大業的元老,周亞夫在輔佐少主時,必須穩重平和,任勞任怨,毫無驕氣。因為少主年輕氣盛,往往會在情急之下做出錯事,只有具有長者風範的人,才能包容這些過失,一心一意的忠貞盡責。但是周亞夫連老皇帝對他無禮舉動都無法忍受,又怎麼能包容少主的過失呢?

  按古代禮儀來說,皇上賞賜肉時雖然沒給筷子,周亞夫也應該二話不說,把它吃下去,這表現了一個臣子安守本分的品德。但他卻在沒有徵得皇帝同意的情況下自己向官員要筷子,這就是一種失禮,在漢景帝看來就是非分的做法,到輔佐少主的時候,會不會有更多非分的要求呢?這是漢景帝不能不防的。再者,周亞夫在謝恩離開時的步伐沉重有力,顯然十分氣憤,這樣一個耐性不足、容易動怒的人,又如何掌管大權呢?從周亞夫的一系列肢體語言上看,他實在不是輔佐幼主的最佳人選,因此漢景帝果斷地放棄了周亞夫。

  一個無心的眼神,一個不經意的微笑,一個細微的小動作,就可能決定了你的成敗——可謂“一招不慎,滿盤皆輸”。那些被我們所忽略的微小的身體語言,就是有着如此之大的魔力。正是這些微妙的身體語言,決定了我們在與他人的交往中是掌控別人,還是為別人所掌控:

  1.交談中身體向你傾斜

  若是對方在與你交流的過程中,身體不斷向你傾斜、雙腿向後縮去的話,往往表示他對你很有好感,對你們的話題很感興趣,這種表示友好的姿態表示,你們可以繼續交談下去,若是對方身體不斷地向後傾斜的話,或者他感覺到非常不舒服。

  2.模仿你的動作或者可以進一步深人地交往。當然,則表示他感覺與你在一起非常乏味,想要知道自己對他人是否具有吸引力,只要看對方是否在模仿你的動作就行了。若是你們彼此之間不斷地模仿對方的肢體語言,那麼,很有可能其中之一或者你們兩個人對對方都有好感,因為模仿意味着,你們之間有共同的語言,並期望找到更多的共同點。

  3.前後搖晃

  這種動作表示某人非常不耐煩或者正處於焦慮狀態之下。成年人在感覺到不舒服的時候,多會採用前後搖晃的方法,而在焦慮的情況下,這種動作也往往會讓自己平靜下來。

  4.不斷地動來動去

  若是對方不斷地動來動去的話,則表示他的情緒非常煩躁不安,同時他感覺到非常不舒服,或者,某事令他感覺到了煩躁。若你們在談事情的話,很可能他沒有說實話,或者他對此事已經厭倦,想要逃避這個場合。

  5.偏着腦袋

  將腦袋偏向一邊表示此人對你的話題很有興趣,正在耐心地傾聽你的話語,你已經吸引了他的全部注意力。

  6.腦袋不斷前伸

  此動作表示一種迫近的威脅,就如同往前伸的下巴一樣,這是一種極具有攻擊性的動作,當你與對方會談時發現了這一動作時,你應該要警惕:此人正準備對眼下的問題或對你採取進攻性或極有敵意的行動。

  7.撓頭

  若對方不是因為頭上有頭皮屑的話,則表示此人眼下的情況感覺到非常困惑,或者對某事沒有十足的把握。

  8.聳肩

  當人們聳肩的時候,往往意味着他們沒有說實話,不坦率,或者感覺對眼下的事情無所謂。正在撒謊的人往往會出現快速的聳肩動作。在這種情況下,聳肩並不是帶有敵意的,而在對方在下意識地讓自己表現得非常鎮定,但實際上,他的行為很可能並沒有達到這種效果。

  由肢體動作表達情緒時,當事人經常並不自知。當我們與人談話時,時而蹙額,時而搖頭,時而擺動手勢,時而兩腿交叉,我們多半並不自知。正因如此,心理學家提出一個如下的假設:當你與人說真話的時候,你的身體將與對方接近;當你與人說假話的時候,你的身體將遠離對方。此假設驗證的結果發現:如果要求不同受試者,分別與別人陳述明知是編造的假話與正確的事實時,說假說的受試者會不自覺地與對方保持較遠的距離,而且顯得身體向後靠,肢體的活動較少,惟面部笑容反而增多。

  有專家統計,人與人的交往中,單純的語言成分只佔7%,聲調則佔38%,則另外55%的語言都需要通過非語言的體態來進行傳達。而且,因為肢體語言多半屬於人的下意識動作,所以,它往往很少具有欺騙性。這正是肢體語言的神秘之處——泄漏他人的心思,傳達他人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