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少多端,似若博意者。有回說合意,似若贊解者。——《人物志》
這是《人物志》當中對於看似會說話的人的一種概括,有一些人說話婉轉迂迴,避免了和人發生爭端,彷彿非常了解聽話人的意思。有的人說話非常迎合他人的想法,讓人覺得自己的見解得到了認同和讚賞。這樣的人為什麼能給他人留下這樣的印象呢?就是因為他們懂得用一些客套的方式達成自己的目的,古人對這樣的人評價起來多半貶大於褒,而在我們今天看來,這樣的交際方式也是一種社交手段的體現。社會在進步,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越來越複雜,說幾句客套話完全可以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可能每個人都遇到過這種情況,那就是在社交應酬中總會聽到這樣熱情的聲音:“這是我的名片,您叫我小X就行,以後有用得着我的地方您就開口,咱們有事沒事常聯繫喲。您是老前輩了,我要是有什麼不明白的請教您,您可千萬別嫌我煩。”這段話一說出來,漂亮而精彩,往往就會贏得你的好感,自覺與對方的感情一下子拉近了,似乎這次見面以後,雙方真的能夠成為朋友一樣。可是,往往在應酬結束后很久,雙方就再也沒有更進一步的聯繫,兩個人也只不過是一面之緣的點頭之交,走在馬路上都不一定能認出來。如果你非要問,他肯定還會特別不好意思地說:“嗨,人家那不是忙嗎?怎麼好意思老去打擾人家?”事實上,可能他連對方在做什麼都不清楚,對他而言,這樣的一句“常聯繫”只不過是一句客氣得不能再客氣的客套話。至於實際行動?別傻了,大家都這麼忙,誰會真的為了說幾句無關緊要的話而與你聯繫?
其實不僅是應酬,在現實生活的方方面面,總是充斥着很多客套話。客套話的存在,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通常我們與人見面時會先客套一番以示禮貌,不過客套有時代表的則是另一種意味。
1.排他性或暗含敵意的客套話
一些生活在城市的人,對外鄉人說話顯得十分客氣,從另一個角度看,這或許是一種強烈的排他性表現。以此類推,假如交情深厚的朋友,仍時常使用客套話時,則很可能內心存有自卑感,或者隱藏着敵意。
2.別有用意的客套話
客套得過分牽強而顯得不自然的人,說明此人別有用意。比如說,喜歡使用名人的用語和典故的人,一般來說,此類人大部分都屬於渴望擁有權威、但因自我能力受限,卻“不可得”者。這種人多半會借用那些權威人士所說過的話來表達自己的意思,並期望以此來透露一種超越自己能力以上的內容,表現一種自我擴張的表現欲。
3.標榜自我見識的客套話
假如一個人愛開El閉El拋出一大堆晦澀難懂的詞句或外國語,就會讓人有一種走錯門的感覺。事實上,他只是一個用語言來防衛自己弱點的人,他這樣做,無非是加強說話的分量,同時也表示自己的見多識廣,以此來抬高自己的身份和擴大自己的影響。
4.另有企圖的客套話
有些人彼此之間交往很久,雙方的了解也很深刻,但是,對方依然在運用客氣與親切的措辭,說話也十分謹慎。在這種情況下,對方如果不是在心理上懷有衝突與苦悶,就是在心中懷有敵意。反之,有人故意使用謙遜與客氣的言語,因為他們企圖利用這種方式和態度闖進對方心裏,突破對方心中的警戒線,實際上,他們的真正動機在於企圖控制對方。
5.出現了障礙的客套話
日本語言學家撣島忠夫說:“客套話显示出人際關係的密疏、身份、勢力,一旦使用不當或錯誤,便擾亂了應有的彼此關係。”在某種無關緊要或很熟悉的人際關係中,我們根本沒有必要使用恭敬語。
不過,在很親密的人際關係群中,碰見有人突然使用恭敬語對你說話,那就得小心了。是否在你們之間出現了新的障礙?如果在交談中常常無意識地使用敬語,就表示與對方心理距離很大。過分地使用敬語和客套話,就表示有激烈的嫉妒、敵意、輕蔑和戒心。
在毫無隔閡的人際關係中,並不需要使用客套話。不過,當在這種親密的人際關係里,突如其來地加入了客套話的時候,就必須格外小心。有時候,男女朋友中間的某一方,使用異乎尋常的客套話時,就很可能是心裏有鬼的徵兆。
語言可以拉近或推遠彼此之間的心理距離,在與人交往時,客套話往往少不了。因此,從客套話中識人,也成為我們需要去學習的一門技術。不過,在識別他人內心世界時,我們也應注意自己使用客套話的方法,以期讓自己在表達真摯情感的同時,避免過於做作而適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