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巧言如簧,顏之厚矣。——《詩經》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別人心中的想法,我可以揣摩出來。說話圓滑,舌頭像笙簧一樣,臉皮真是厚啊。從這段話可以引申出這樣一層意思,那就是為人處世沒必要過於花言巧語,太過圓滑的處世方式只會讓別人所不齒。
在現實生活中,大部分人都會認為那些會說話的人在人際交往中會無往不利,但是凡事都有個度,有些時候,那些特別會說話的人可能也有把話說得太過了的時候,就是這樣的情況,本來應有的讚美說多了,成為不值錢的奉承和浮夸,輕則讓別人覺得你是個說話不懂分寸場合的人,重則可能就要想一想,他這樣不斷地奉承我,是不是在覬覦我的東西?還是想要利用我?所以憑着一張嘴來判斷一個人的忠奸,還是很有道理的。
古代的朝廷上總有那麼幾種人,第一種是不愛拍皇上馬屁,只懂得默默幹活兒的老實人,這種人一般死得都比較慘,比如岳飛。辛辛苦苦帶着岳家軍打了一輩子仗,一句“莫須有”就被放倒了。還有一種就是自己也干一些活兒,但是更致力於拉幫結派,看哪邊更得皇帝歡心就站到哪一邊的牆頭草,這種人雖然有點兒可恨,也有點JUh貪,但是看在也算是提心吊膽謹慎一輩子的份兒上就姑且放過他們,而且這樣的人,一般都不會犯什麼天大的錯誤。而最可怕的莫過於那些弄權者,他們不會用什麼具體行動來表明自己在做官方面是個人才,因為他們是拍馬屁的人才,只要把皇帝哄得開開心心就夠了,明明叛軍都要打進城了還可以厚顏無恥地說,江山社稷在您的治理下真是一片大好,前腳說完後腳拉着皇帝一塊兒逃命。通常一個朝代的覆滅,總少不了這樣一個關鍵性的人物,秦有趙高,唐有高力士。他們着實配得上這句“巧言如簧,顏之厚矣”。
俗語說,會叫的狗不咬人。喜歡埋頭實幹的人必然不會逢人誇耀,而嘴上炫耀不已的人,手裡的功夫往往不如說得那麼厲害。都是這個道理,我們總是說“一心不能二用。”可能人就是這麼無奈吧,想做好一件事就需要以犧牲另一件事作為代價。而有時我們卻因此誤會了那些實幹者,聽信了小人的溢美之詞。因此用“巧言”來判斷一個人的忠奸,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很難。
人的天性都是喜歡接受讚美的,試想一下當你滿心歡喜地完成了一個你個人的創意與他人分享時,你是希望聽到表揚還是批評呢?雖然我們可能都會說我願意聽一些不同的聲音接受他人的意見去改進,但事實上這很難。你必須承認,批評永遠不及讚美來得悅耳,因此你需要更多的時間去接受它並且做出改進。而小人往往就在這個時候乘虛而人。以下是一些通過巧言辨人的知識,大家可以在現實生活中加以運用。
1.看讚美是否恰當
如果用酒來比喻的話,那麼君子之交就像一杯淡如水的米酒,味道很輕卻可以讓你回味很久;有求於你而去讚美你的朋友就是水果酒,雖然人口的味道很好,卻無法持久地留香。
搬弄是非的小人就是劣質的白酒,撲面而來的酒精味難以下咽不說,只要一點點就可以上頭難受很久,讓你後悔怎麼會坐到這個桌子前,喝了這杯酒。通常,后兩杯酒總是有些關聯,才能讓你心甘情願地喝了第一杯,又喝了第二杯。
2.看評價是否言過其實造謠生事,挑撥離間,溜須拍馬,當小人使用着巧言三板斧在你面前橫劈豎砍的時候,你能抵禦住這樣的攻擊嗎?當有人在你的面前過度地渲染某些人對你的負面評價時,你便應該進行反思:對方為什麼會這樣說?事實是否真的如同他所說的那樣不堪?
古人對於不輕信讒言做出了這樣的諍言警示:“因失難之,則以為不喻;說以對反,則以為較己。”意思是說,去責難別人的無心失誤,以為他真的不明白,別人反駁你的時候,又以為他在針對你。都說寬以待人,嚴於律己是做人的準則。但是往往我們就會在這樣的問題上將一個人的好意看做惡意,或者是由於在話題和興趣點上產生了一致而過於興奮,忽略了原本的判斷。
所以說,想要判斷一個人是否“巧舌如簧”到了妄圖用言語搬弄是非的情況,還是需要依靠我們自己的修養的。如果我們本身的判斷就不能做到客觀準確的話,那麼就很容易誤會了嘴笨的老實人,而結交了巧舌如簧的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