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相術 正文

從你的說話方式看你是不是談判高手?(一)

  善喻者,以一言明數事;不善喻者,百言不明一意。——《人物志》

  這段話大致的意思就是善於教喻的人,往往輕輕一語帶過便能清楚地表明自己的意圖,而那些不善於溝通的人,往往說了一百句話也沒讓人明白他到底想要說什麼。這就是說話的技巧問題。除了簡潔易懂之外,與他人溝通時最重要的是要去揣摩聽話人的心理,繼而去選擇自己的說話方式,這才是一個識人心的談判高手。不管是自問自答也好,還是溫和地將問題扔給他人也罷,能讓別人不知不覺地接受你的意見,從而達到你的最終目的,那就表明你說的話沒問題,你是一位真正的談判高手。

  在中國古代,諸葛亮無疑是最出色的辯論家。諸葛亮在下江東的時候,正值劉備顛沛流離之際。火燒新野非但沒有讓他獲得新的領地,反而將自己的大本營給燒掉了。此時,諸葛亮臨危受命,開始了自己在《隆中對》中提到的“聯孫抗曹”之計,後來發生了著名的“舌戰群儒”。

  在舌戰群儒時,首先發難的是東吳的首席謀士張昭,諸葛亮早已了解此人:張昭在東吳有着極為特殊的地位,他是東吳文官的意見領袖,而孫策在去世之前為孫權留下的建議即:“外事不決問周瑜,內事不決問張昭”,由此便可得知張昭之力。面對張昭,諸葛亮娓娓道來,嚴密防守之後大舉進攻.令張昭無一言可對。在面對張昭洋洋洒洒的反駁時,他又表現得周密細緻、絲絲入扣,向張昭一一陳述聯盟的好處,並最終令張昭成為他第一個說服的人。

  諸葛亮以其高超的語言技巧令整個論辯過程變成了一場精彩紛呈的高手對決:在談到劉備新野之敗時,諸葛亮說劉琮“暗自投降”,其意即在諷刺那些東吳主降曹操之人,並指出,聯盟之力“非等閑可知也”,暗示張昭等皆等閑無能之輩。他特意避開了某些辯士為了一己之利而遊說的特點,在反擊對方的同時,也為自己張目:我為匡扶人國而來,你們卻為葬送人國而辯,孰高孰低,一目瞭然。

  在整個談判過程中,諸葛亮以其過人的見識與才華向東吳群儒展開了舌戰,並以自己犀利的辯才令對手成為了“口”下敗將,說服了孫權,同時也令吳蜀聯盟共抗曹操的局面得以形成。

  不同性格的人有不同的說話方式,而像諸葛亮一類的自信、自知且言語有力者往往是群體中的意見領袖。除了此類人以外,人群中的說話方式還包括以下幾種:

  1.能說會道型

  言談的時候比較能說會道的人思維敏捷,反應速度快,隨機應變能力強,而且做事情比較圓滑世故且相當老練,人際關係比較不錯。

  2.牢騷滿腹型

  屬於某些方面欲求不滿類型的人物。他們在心理上是時常焦躁不安的,長年累月積累下來,只要碰到偶發小事,他們就會借題大肆發揮。

  3.妙語連珠型

  他們大多比較聰明和充滿智慧,具有一定的幽默感,比較風趣,隨機應變能力強,常會給他人帶去歡聲笑語,很招人的喜歡。

  4.滔滔不絕型

  愛講話者的基本心理,是希望與他人維持長久的關係。乍見之下,這種人似乎是可以掀起熱鬧氣氛的人,但他們心裏寂寞的一面卻鮮為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