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相術 正文

視線游移不定的人心裏到底在想什麼?

  眼轉動而不言,心有疑慮。

  《麻衣神相》中指出了眼睛變化其中一種所代表的含義:如果一個人的眼睛總是滴溜溜轉卻不言語,就是心中有疑問和懷疑。

  現代醫學告訴我們,眼睛在我們的五種感官中是最敏銳的,大概占感覺領域的80%以上,因此,它被稱為“五官之王”。一個人深層心理中的慾望和感情,首先會不由自主地反映在視線上,視線的移動、方向、集中程度等都表達不同的心理狀態,觀察視線、眼神的變化,往往可以發現最細微的感情,一個人如何使用眼睛、眼睛與臉上其他部分的配合、目光持續的時間、眼瞼的開閉、瞬時的眯眼以及臉部和眼睛的其他許多細小變化和動作都能發出信息。

  提到齊天大聖孫悟空,我們大多想到的就是七十二變和他的那雙火眼金睛。每一次,只要孫悟空想出了鬼點子,他的眼睛都會轉得“乖滑”。在《西遊記》第三十一回“豬八戒義激猴王,孫行者智降妖怪”,八戒去花果山請孫悟空“歸隊”時,起初不肯說師傅被妖怪擒走,而只是大講唐僧如何想念孫悟空。誰知“孫大聖坐得高,眼又乖滑,看得他明白”,不僅將八戒認出,同時還使用巧計,拖延時間,逼迫八戒將實情講出。

  同樣的情節,還多次出現在悟空擒妖的過程中,他總是眼睛滴溜溜一轉,便可以生出新的點子,將妖怪騙得團團轉。雖然《西遊記》對孫悟空的能力進行了過度的神化,但是由眼睛能夠看透一個人的內心,卻是的確存在的。

  1.內心猶豫不決

  有些時候,一個人的視線游移不定,表明他心裏在猶豫不決,電影《赤壁》當中有一段情節,曹操攻打荊州,直指東吳,諸葛亮前往吳國舌戰群儒請求聯合出兵,於是吳國領導人開會,周瑜和魯肅等人紛紛就要不要出兵發表個人見解時,孫權並沒有很認真地在聽,目光一直在大殿周圍晃來晃去,在大家紛紛不知該如何說下去的時候,才突然揮劍斬斷了桌子的一角下令出兵,可見之前的目光游移一直在盤算利害。

  2.做了壞事,不敢面對

  有的時候目光游移不定,是因為做了壞事有愧於心而不敢去正視他人。根據行為專家波羅·萊特姆的真實研究改編的著名美劇《別對我說謊》中,曾經多次出現過涉案人員不敢正視調查人員的眼睛的事情。雖然他們未必是案件的嫌疑人,但是,深究下去卻總是會發現,他們的生活中各有不可告人之事,或是背叛愛人、或是疏忽職守。而身為微表情專家的男主角,便主要是通過這種目光的游移來判斷他們內心是有愧的。

  3.思維敏捷,有好點子

  當然也有許多對於“智多星”的描寫,眼睛一轉便有了好點子,京劇 霉器當中無論是老生、小生、青衣、花旦,都極善於使用眼睛轉動來表達內心變化。在京劇《武則天》中,上官婉兒在回答武則天的問題時常有這樣的情況出現,而她的機靈也深得武則天的歡心。這些情緒雖然看似並無關聯,而實質上都是心理活動在眼神上的體現。因此看一個人的眼神,就可以結合其他情況推測出此人的心理。

  4.說了謊話

  大多數時候,一個人的眼神遊移不定代表他在說謊。在很多電視劇里都有這樣的橋段:一個人說了謊,聽者就要求他抬起頭,看着自己的眼睛再說一遍,而說謊者往往做不到,於是謊言就這樣被揭穿了。

  有趣的是,現代科學也印證了這一點,因為右腦負責思考,因此當一個人說謊的時候,眼睛會不自覺地向右上方看,也會有人因為不敢正視對方視線游移不定,而說真話的時候,由於需要回憶,眼球會往相反的方向轉動。

  5.心存疑惑

  即《麻衣神相》中提到的“眼轉動而不言,心有疑慮”。也就是說,如果一個人的眼睛總是滴溜溜轉卻不言語,就是心中有疑問和懷疑。雖然《麻衣神相》中並沒有對這樣的人做出評價,但我們也可從中學到一種識人的方式。如果人總是顧左右而言他,那麼此人多半對你的話語並不信任,而且其注意力早已不在你的身上了。

  不僅如此,還有更多的方式可以判斷他人是否說謊,如果你岔開話題,說謊的人往往會頓時產生輕鬆之感。而且由於謊言的編織都是相當隨機的,當你要求他重複一遍剛才的事情時,他的敘述往往與第一遍會有很大出入。

  所以,當你與他人進行交流時,一定要學會留心察看他的眼神視線,因為很多時候眼神都能夠透露出真實的內心想法。眼神是假不了的,一個人有什麼樣的眼神動作,往往意味着他有什麼樣的內心世界。人的眼神也不總是單一的,常常頻頻變化,有時幾種眼神交織在一起,或故意掩飾和隱藏。這時候,就要善於察言觀色,捕捉對方流露真情的一瞬間,才能有助於你更加了解對方。

  總之,人的眼睛里能透露出的情緒千變萬化,如果對他不了解,也許還會會錯意。但無論如何,當一個人的視線開始游移不定的時候,一定有事情發生,也許是他自己的困擾,也許是他準備要困擾你。如果你想知道眼前這個視線游移不定的人到底在想什麼,繼續觀察他的眼神並和他聊下去,你一定會有收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