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相術 正文

趣味故事:借相術明哲保身

趣味故事:借相術明哲保身,    兩千多年來,那些形形色色出身草莽的開國帝王,當他勢單力孤、尚未取得天下之時,往往是卑躬屈膝禮賢下士,收攬海內英雄,逐鹿中原,攻打他的各路對手。一旦蕩平四海統一天下,這些君王每每一闊臉就變,以為天下是孤家一人之天下,故為所欲為,不僅視百姓如草芥,而且認為昔日那些運籌帷幄鏖戰沙場的謀臣猛將大有功高震主之勢,非得斬盡殺絕而後快。故無怪乎古人一言蔽之曰:“伴君如伴虎。”,    因此,那些在帝王手下取得一官半職的人們,為了自身的安危,在輔佐帝王打天下的同時,一邊也在仔細揣摩他的主人,判斷這位東家是否屬於那種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富貴的人物,以便及早抽身引退,遠離危險,明哲保身。可以肯定的是,在鑒別某位帝王能否長久地與之相處時,相術是一種常被選擇的手段。,
    春秋時期,吳、越兩國兵戎相見,越王勾踐遭到失敗之後,經過三四年的卧薪嘗膽,勵精圖治,終於一舉擊敗吳國。應該指出的是,在越王勾踐從劣勢轉為優勢並最終取得勝利的過程中,越國的謀士范蠡運籌帷幄,作出了臣大的貢獻。范蠡原先與越王勾踐同甘苦、共患難,甚至不惜以自身作為人質抵押在吳國,以換取越國苟延殘喘、重整旗鼓的生存時間,然而數年之後,一旦越王勾踐滅掉吳國、苦盡甘來之際,范蠡卻毅然拂袖離開越國。這是什麼原因呢?史籍記載:,    范蠡遂去,自齊遺大夫文種書曰:“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為人長頸鳥喙,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樂。子何不去?”,    原來,范蠡不僅足智多謀,而且精於相術。他觀察到越王勾踐生有一個長脖子和尖嘴巴,以古代的相術原則來衡量,此公只能與之共患難而不能同享樂。因此,范蠡決定功成身退,並且寫信勸說越國大夫文種亦應趁早一走了之。,    但是文種似乎對越王勾踐還抱有一些希望,收到范蠡的信之後,只是稱病不朝,並沒有及時離開越王。這時,有人誣告文種將要^造**鬧事,越王勾踐也不問青紅皂白,即刻賞了一把劍給文種,並且大大挖苦文種一通,讓他自殺。,    文種作為一種“狡兔死,走狗烹”的典型,糊里糊塗地死在曾經為之忠心效犬馬之勞的越王勾踐手中,可謂冤枉!但是史家認為:范蠡卻截然不同,他有豐富的人生閱歷,而且仰仗相術上的某些先見之明,逃掉了兔死狗烹的厄運,達到了明哲保身的目的。,    戰國時期,秦國與其他六國進行激烈的兼并及反兼并的戰爭,一位名叫尉繚的人物來到秦國獻上消滅列國的計謀,秦王不僅採納了尉繚的計謀,而且還給予他很高的禮遇。但是相處一段時間后,尉繚對秦王有一番新的認識:
(尉)繚曰:“秦王為人,蜂準,長目,摯鳥膺,豺聲,少恩而虎狼心,居約易出人下,得志亦輕食人。我布衣,然見我常身自下我。誠使秦王得志於天下,天下皆為虜矣。不可久與游。”乃亡去。,    秦始皇焚書坑儒,手段殘暴,在歷史上也可算是一位著名的暴君,但他在尚未統一天下之時,為人和善,對於他國賓客如尉繚其人並沒有擺出一副居高臨下的氣派,而是以禮平等待人,連物質享受也與尉繚處於同等水平。史稱“秦王以其計,見尉繚亢禮,衣服食飲與繚同。”然而尉繚並沒有被秦始皇裝模作樣的假象所迷惑,他從秦始皇外在的相貌及內在的聲音判定他是那種具有虎狼心腸而不講情義的人物,一旦得志,天下之人將會深受其害,因此尉繚便及早脫身離開秦國,明哲保身。,    南北朝時期,有一位高官似乎借鑒了歷史上范蠡相勾踐的經驗,因此作出遠離君主、明哲保身的決定。史籍記載:,    駱宰見幼主,語人云:“越王長頸鳥喙,可與共憂,不可與同樂。范蠡去而全身,文種留而遇禍。今主上口頸,頗有越王之狀,我在尚書中久,不去必危。”遂求南江小縣。,    駱宰身處內閣中樞,發覺劉宋王朝的一位帝王生有長脖子及尖嘴馬,近似越王勾踐的“長頸鳥喙”,不由感到呆在朝廷十分危險,於是主動請求到外地當一個小縣官。
,@[email protected],聲明:部分內容來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以上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站觀點,你有什麼看法,本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