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小故事 城市文化 正文

河南的“天籟之音”-西坪民歌

富有民間地方戲曲特色的長沙花鼓戲

  西坪民歌內容涉及了很廣的一些內容,幾百年來綿延不衰。西坪民歌是河南文化中現存民間音樂中極為正規的遺產。我們都知道,西坪民歌是一種對照有特色的一個民間曲藝。那麼,人人對於河南的西坪民歌有若干領會呢?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從都會文化的角度一起來學習一下吧!

河南的“天籟之音”-西坪民歌

  西坪民歌的歷史淵源
  據考證,漢時西坪區域民間已有歌謠傳唱,到了唐代最先盛行。該處深山區從很早以前就有“唐將”班子在一起幹活的習俗(就是換工班子)。傳說李淵建唐后,怕有功的兵將居功自傲、造反,就把他們整體留在河南西部和陝西東部的深山裡拓荒種地生涯單調死板,他們就在勞動時唱歌、打啞謎、喊勞動號子等,以消除疲勞,排除苦悶。到明末清初,宛西大旱造成人煙希罕,山西洪洞大槐樹下先後6次移民與安徽、湖北等江南區域的移民相匯於西坪,種種文化雜交、碰撞,背井離鄉的人們通過民歌表達生涯中的喜怒哀樂,促進了西坪民歌的大繁榮、大生長。於是民歌這種民間傳統藝術就在西坪這塊古老的土地上生長、撒播下來。

地方色彩濃郁的民間曲藝--祁陽小調

  西坪民歌的藝術特色
  西坪民歌的類型有山歌、勞動歌、戀愛歌、生涯歌、童謠等,其中勞動歌、戀愛歌、生涯歌地方特色濃郁。西坪民歌的勞動歌中有勞動號子、夯歌,具有協調動作、指揮勞動、鼓舞情緒的作用;有田歌、漁歌,描繪勞動情景,訴說勞動感受;有工匠歌、採茶歌,反映社會生涯、抒情見長。有的勞動歌形象表達了勞動的辛勤還不乏詼諧感,如《一天一挑柴》:“一天一挑柴,不黑不回來。要得回來早,除非鐮掉了。回來打二更,用飯要點燈。出去尿泡尿,回來雞子叫。燒水洗洗臉,亮星還在閃。”

  西坪民歌里的情歌,表達方式質樸、生動、詼諧、有趣,頗具畫面感和形象感,無論是抒發戀愛的熾熱、相思的繾綣,照樣分別的凄婉和對戀愛的盼望,都表達直率,情真意切。另外西坪境內河流密布,淇河、峽河、黑漆河三條大的河流交匯,大女人小媳婦愛在河畔洗頭、洗衣,男青年在河畔田裡勞動,水邊的情歌就降生了。如“黑漆河流水歡,女人洗衣在河畔。東張西望干什麼,一件小褂洗半天?等俺情哥來重逢,這個地方最順應;山高風大河水響,說句情話兩人聽。”也許一首情歌就能牽出一段美妙的姻緣。

  有言道:“山歌本是昔人留,留在人世解憂悶。三天不把山謳歌,七歲頑童急白頭。”西坪民歌成為承載當地人文精神生涯的主要載體,千百年來傳唱至今。同時,西坪民歌因流通明快,歌詞富有地域特色、生涯氣息和時代特點,為寬大群眾所喜歡,而且成為傳統節日和一樣平常生涯中寄託小我私人喜怒哀樂,抒發對美妙未來憧憬的精神寄託,成為勞悅耳民離不開的一種文化生涯方式了。

  您可能也喜歡:
  台灣土生土長的劇中“歌仔戲”
  中國傳統鐫刻身手:福建惠安石雕文化
  天下文化遺產之福建土樓
  重慶的“水上歌謠”-川江號子文化

充滿淳樸的重慶“泥土味”-梁山燈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