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小故事 城市文化 正文

另具匠心的陝北說書的藝術特色

別具湖光山色的鳳台小戲

  我們都知道,“說書”文化歷史異常悠久,它起源已經可以追溯到至今三千多年的西周時代,在宮廷,已經有了治理說書的仆眾。着實這種說書文化是黃帝專門設立來搜集民間的“街談巷語”的。那麼,人人對於陝北區域的說書文化領會嗎?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從都會文化的角度一起來看看吧!

另具匠心的陝北說書的藝術特色

  藝術特色與演出特徵
  陝北方音——陝北說書的傳統演出形式是藝人接納陝北方音,手持三弦或琵琶自彈自唱、說唱相間地敘述故事。憑證伴奏樂器的差異,或稱之為“三弦書”,或稱之為“琵琶書”。到20世紀三四十年月,陝北說書在着名藝人韓起祥等的刷新下,生長成一人同時操用大三弦(或琵琶)、梆子、耍板、名叫“麻喳喳”的擊節木片和小鑼(或鈸)五種樂器舉行伴奏的曲藝說書形式。

  激揚粗獷——陝北說書的唱詞通俗流通,有濃郁的地方特色;曲調對照厚實,氣概激揚粗獷,素有“九腔十八調”之稱,其中常用的有【單音調】、【雙音調】、【西涼調】、【山東腔】、【平調】、【哭調】、【對對換】、【武調】等。

被譽為“小戲奇葩”的河曲二人台

  劇本程式化——陝北說書的曲目中所保留的傳統節目不僅內容題材因襲宋元活本和鼓詞中的歷史人物故事,而且有的書目連曲本多也一樣,如《金鐲玉環記》《繡鞋記》《笠衫記》《金箸記》《七俠五義》《包公案》等均是宋代故事的篇目,這一時期陝北說書有個顯着的特點就是劇本程式化。

  另具匠心——陝北說書書詞的曲調許多。除了藝人們特有的開場白或特定的唱詞外,險些不加任何限制,可以由藝人隨便施展。好的民間藝人在唱詞中大量引用陝北民歌、陝北道情、陝北秧歌劇、陝北碗碗腔,甚至秦腔、眉戶、蒲劇、晉劇、京劇的曲調,說得上是集種種唱腔於一爐,加以冶鍊,然後形成一種另具匠心的唱詞。

  說唱藝術——陝北說書是說唱藝術,唱佔了很大的比重,藝人們說:“說是骨頭唱是肉”。在書場里除了聽遠古神話、歷史傳奇、國民故事,還可以學歷史、聽新聞,說書人走州過縣、見多識廣,朝政大事、奇聞趣談、張長李短等等,他都能說得活天真現,並對那些邪、惡、丑予以冷笑和鞭達,對真、善、美大加讚美與頌揚。

  被稱為陝北民間藝術中最耀眼的身手之一的“陝北說書”,雖然在厚重的陝西文化積澱和滋養下,具有了怪異的藝術氣概,但隨着人們對文化生涯的追求有了更新的要求,“陝北說書”藝術的繼續與生長便成了亟待思索、解決的一個主要課題。

  你可能也喜歡:
  不得不知的台灣文化幾大顯着特點
  台灣土生土長的劇中“歌仔戲”
  中國傳統鐫刻身手:福建惠安石雕文化
  天下文化遺產之福建土樓

被譽為“天下第一鼓”的安塞腰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