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小故事 城市文化 正文

南戲的“活化石”-正字戲

民族的文化奇葩-古漁雁民間故事

  正字戲是由於語言用官話而得名的,它包羅了一個正音曲以及崑腔和雜曲等等,也是一種多種聲腔異常古老的漢族戲曲劇種之一。正字戲也已經經由批准列入第一批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那麼,人人對於正字戲是否領會呢?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從廣東文化的角度一起來學習領會一下吧!

南戲的“活化石”-正字戲

  正字戲的藝術特色
  正字戲演出氣概古樸,氣勢遠大,稀奇擅演連台本戲。文戲的唱腔保留着古老的面目,以曲牌體的正音曲、唱牌子為主,雜以亂彈、小調等。正音曲以奚琴領奏,大鑼、大鼓伴奏,唱牌子以笛子、巨細嗩吶伴奏。正音曲中有許多曲牌直接繼續了弋陽、青陽古腔,滾唱運用得較為普遍。崑腔曲牌有一百多支,其中有一部門充實體現了北曲嚴酷、完整的組織形式。

  武戲即提要戲,沒有或少有唱腔,用吹打牌子伴奏以渲染氣氛,氣氛熱猛火爆,有抖靠旗、抖肌肉、抖髯口、跑布馬、展示南派武功等精彩演出,能很好地显示種種歷史、軍事場景。正字戲傳統有紅面、烏面、白面、武生、白扇、正旦、花旦、帥主、公末、婆、丑等12行當,演出中有些行當勾畫臉譜。

黑龍江古樸、精細的藝術:海倫剪紙

  正字戲的臉譜有毛面、水龜目、鷹嘴、虎目等兩百多種圖案。正字戲的主要曲調有正音曲、崑曲兩種,也有部門雜曲、小調。其正音曲曾受弋陽腔、青陽腔、四一致腔影響,一唱眾和,且多滾白、滾唱,常泛起大段的“暢滾”。樂調分重六、輕六、活五、反線等類,並有頭板、二板(中板)、三板(快板)、牽句等節奏轉變,常用曲牌有[山坡羊]、[四朝元]、[朱文飛]、[鎖南枝]等。

  正字戲的傳統劇目
  正字戲有傳統劇目兩千六百多個,分為文戲和武戲兩類。文戲有明代宣德七年的《正字劉希必金釵記》及嘉靖年間的《蔡伯喈》南戲抄本和一批較完整的清代、民國抄本,以及20世紀50年月的紀錄本。《三元記》、《五桂記》、《滿床笏》、《月華緣》“四大喜戲”,《荊釵記》、《葵花記》、《琵琶記》、《白兔記》“四大苦戲”和《忠義烈》、《千里駒》、《鐵弓緣》、《馬陵道》“四大弓馬戲”統稱十二真本戲。

  正字戲是古老南戲的變體,被稱之為南戲的“活化石”,為戲曲聲腔的流變和廣東文化對戲曲的影響等研究提供有力的證據。現在,正字戲的生計泛起危急,需要有關方面實時加以搶救和珍愛。而有南戲“活化石”之稱的正字戲,十年來終於有了一出精品大戲。12月12日晚,由陸豐市正字戲傳承珍愛中央憑證宋元南戲名劇、明代手抄劇本重新整編的正字戲精品劇《劉文龍》在汕尾馬思聰藝術中央舉行首演。古樸悠揚的唱腔、栩栩如生的“跑布馬”、氣焰雄渾的南拳演出、用嗩吶显示的凄厲哭腔……兩個多小時下來,一連串險些消弭的傳統絕藝在戲劇舞台上再現。《劉文龍》一方面力圖“原汁原味”,再現了正字戲的古樸聲腔與伴樂,弋陽腔高亢喧囂激越,生旦戲的海鹽腔、青陽腔、四平腔,委婉清麗、蕭灑繾綣,展示出細膩怪異的南曲音韻……

  您可能也喜歡:
  楊柳青剪紙,一朵民間的藝術奇葩
  上海文化典型的代表“滬劇”
  鑼鼓書文化:漢族曲藝的優異代表
  後起之秀“淮劇”的藝術特色文化

廣東大戲文化的“活化石”-粵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