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傳奇人物“陳嘉庚”
廈門是一座擁有優美海景,空氣清新,環境宜人的海島都會。每年都被評為“最相宜棲身的都會”之一,不僅云云,廈門人具有閩南人熱情好客的特質,讓這座旅遊都會更是成為常年必去的熱門榜旅遊都會之一。那麼,“廈門”這名字是怎麼來的呢?就隨着小編一起領會廈門文化吧!
廈門的由來,眾說紛紜,憑證史書中的紀錄和傳說,歸納起來有五說:
築城說:—憑證志書中的紀錄,“廈門城在嘉禾嶼,明洪武二十七江夏候周德興”的“築城說”。
村名說:—是說嘉禾嶼西南海邊有個“廈門村”,城建在村四周而得名。它是憑證明萬曆《泉州府志》卷十一載:“同安縣寨十有四,西南曰廈門”。清乾隆《泉州府志》卷五載:“二十三都其地為蓮坂、毫灶、吳倉,廈門”,據此而推斷的“村名說”。清初廢中左所,“廈門”才統稱全島,曰廈門島。
傳奇人物陳嘉庚與廈門大學文化
上下說:—有兩說:一據《廈門地名錄》稱,“廈門處於九龍江口外側,與內側的海門相對而言,是在下的出海口,人們俗稱“下門”,“廈門”似系“下門”的諧音雅化而來”的“上下說”。另一說是:“門”是島的稱謂,如浙江沈家門等。廈門島地處大陸的下端,“下門”即下面島嶼之意,雅化而成為“廈門”。
門戶說:—由其地理位置在我國東南沿海而得來的。清乾隆《鷺江志》的作者薛起鳳在“總論”里說,“鷺島者,泉東南島也,以其為泉之門戶,故曰門也”。“鷺島四周環海,為漳泉之咽喉,台澎之門戶。”清乾隆《廈門志》作者周凱在序文里則說:“廈門處漳之交,扼台灣之要,為東南之門戶。”從歷史事實看,築城起即為海防禦敵人之門,后又為鄭樂成“通洋裕國”之門,再后成為收支口、華僑收支之門,現在又有說“祖國大廈之門”。
領土說:—築城取名廈門,意為“中原之士”不容倭寇侵攏。東晉楊衍之《洛陽伽覽記》寫道:“太和十七年後魏高祖造宮室,洛陽依魏晉舊城門,器械有三門,北有二門,西頭曰大夏,漢曰夏門,魏晉曰大廈門”。
“夏”與“廈”,古字相通。所謂“大廈門”、“廈門”,在那時是作為象徵性城名。由於,中國在古代稱為“夏”。張行孚在《說文發疑》中按《說文》說:“夏,中國之人也。所謂中國者,以天下言之,則中原為中國,以列國言之,則王都為中國。”屈原《楚辭·九辯》中有“君子之門九重”,就是說天子有九個城門,天子威儀中國之意。以是說,“大廈門”、“夏門”是示意所鎮的土地是中國區域,或中國領土。再從昔時修築“海上長城”來看,金門原名浯洲,又名浯將,周德興在島上築城時,借用“金城湯池”之意將浯洲改為金門,以示“穩如泰山”島嶼之內在。廈門原名嘉禾嶼,又名鷺島,別稱鷺江,借用“中原之士”而將嘉禾嶼更名廈門,以示廈門是“中國島嶼”。
可能你也喜歡:
磚塔衚衕,北京最古老的衚衕
河北地方戲曲的奇葩:河北梆子
唱腔怪異的河北絲弦文化
廈門戲曲音樂的一朵奇葩“高甲戲”
獨具天津特色的泥人張彩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