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傳統戲劇之花:湖南湘劇文化
在湖南的新化山歌中有着怪異的即興創作的特點,在古老一代的新化人中基本都是張口就來。新化山歌的生長經由多年的地理環境和歷史條件,它具有原生態色彩,蘊含着厚實的文化。下面的湖南文化帶你走進湖南新化山歌。
厚實多樣性特徵
新化山歌可以大略地劃分為以下六個大類:(1)勞動歌。包羅田歌、獵歌、樵歌、漁歌、採茶歌、伐木歌、灘歌、夯歌、號子等。田歌中的數目最多,一系列的勞動歷程都有山歌。(2)生涯歌。(3)儀式歌。(4)時政歌。(5)情歌。(6)歷史傳說歌。在显示形式和行腔特點上,除平腔(包羅高腔)外,另有花腔、彈腔、波羅腔、滾板腔以及鑼鼓山歌等多種演唱氣概和显示形式。不管哪種山歌,起音都比湘南的客家山歌、湘西的盤歌、洞庭湖區的荊楚山歌都高,往往是一人起頭眾人和,歌聲抬得山轉水動。在句式結構上,有四句頭、六句頭、八句頭和長段,也有七字式、五字式和是非相間式,演唱起來更是意見意義無限。
文學藝術性特徵
新化山歌雖系漢族民間歌手的口頭創作,沒有過多的加工雕飾,但作者卻巧妙地運用了詩歌中賦、比、興、誇張等藝術显示手法。如:“小小菜園隔塊牆,絲瓜苦瓜栽兩旁。郎栽苦瓜苦想妹,妹栽絲瓜頭腦郎”(以物比人);再如:“板栗子着花一根線,去年想你到今年,去年想你猶小可,今年想你忘插田,延遲陽春泰半年”(以物起興);又如:“去年同哥喝杯茶,香到今年八月八,不信請到房中看,床頭一朵茉莉花。送郎送到石山窩,手板捧水給郎喝,我郎喝了手板水,天干三年不口渴”(誇張)。這些手法的運用,使新化山歌到達了很高的文學藝術境界。
歷史淵源
據專家考證,新化山歌起源於公元前3世紀以前的先秦,盛興於7-13世紀(唐宋),盛行於14-19世紀(明清)。新化是古梅山峒蠻的中央地帶,10世紀前(宋代以前)為苗、瑤聚居地。至10-13世紀北宋開發梅山,漢族不停遷入,苗、瑤、漢多民族文化逐漸融合。在勤勞耕作之餘、喜慶節日、婚娶祭喪之時,梅山先民常以山歌抒發情緒,逐漸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梅山文化代表作-新化山歌。
显示內容
新化山歌內容普遍,品種繁多。有勞動歌、時政歌、儀式歌、習慣歌、陶情歌、童謠等。勞動歌有獵歌、樵歌、漁歌、田歌、挖山歌、採茶歌及種種勞動號子。
黑龍江掛錢當中的“奇葩”-蘭西掛錢
習慣歌如《資水灘歌》長達600多行,對資水灘多水險及沿岸山水地理、土產山貨、習慣人情、船工生涯作了生動的描繪。習慣歌如《鬧洞房》、《打四門》、《勸賭歌》等,顯得熱鬧、詼諧。有些習慣歌也反映了勞悅耳民的魔難,如《養女莫上錫礦山》、《資江十八灘》等。時政歌有《罵歌》、《頌歌》等。
山歌中數目最多、最膾炙人口的是被稱為“陶情歌”的情歌。這類歌,從男女相識、初戀、相思、定聘到娶親以及婚外情等都有厚實多彩的显示,反映了年輕男女對封建禮教的詛咒反抗和對自由戀愛的憧憬與追求。此外另有显示歷史和民族的《峒事歌》、《宗師歌》以及生動活躍的《童謠》。
显示手法
新化山歌的藝術显示手法,異常厚實。像《詩經》一樣,每一種手法險些都是賦、比、興的綜合運用。與《詩經》相比,新化山歌更富有地域特色、民俗特色、土壤特色。世俗化了的比喻和意象,鮮活生動,易於吟唱相傳。
新化山歌是民間文學中一支奇葩,其歌詞考究韻律,考究比興等傳統的詩歌手法,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在句式結構上,由一個上下句組成,巧妙地在它的第二句(下句),甚至第三句、第四句都不甩腔收尾,而是或壓縮節奏或句尾不落在穩固的主音上,使它的段落結構自由到可由任何句數組成。有四句頭、六句頭、八句頭和長段也有七字式、五字式和是非相間式。在歌詞押韻上,與古詩詞也略有差異,不注重平仄,它不僅在句式的頭、尾都押有韻腳。在中央的字也押有韻腳。既有紀律又自由縱容,又添加了俚俗的語氣。
在歌詞的故事情節显示上,詼諧率真,形貌細膩。每一首新化山歌都形貌了一個通俗故事,且一波三折,委婉悅耳。显示出的文字語言朗朗上口,通俗易懂。在語言的修辭上,多引用比喻、排比、誇張等手法,另外,另有較多的語氣襯詞,如嗚啊、哇嗚、喔火火、嗨嗨、哈哈、呵呵等語氣襯詞,有時襯詞還使用模擬動物的聲音。另有一些山歌,它對歷史故事、戲曲故事、神話故事及神話和歷史人物也借鑒很廣,如:盤古開天地、南海觀世音、孟姜女、梁山伯、祝英台等。
你可能也喜歡:
百年榮華街景:上海老街
天下著名的沿海都會文化
最常見的生涯空間:上海弄堂
老北京著名的特色歷史文化
山西佛教音樂代表:五台山佛樂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