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小故事 城市文化 正文

淺談中國四台甫綉之一的粵綉

口耳相傳的劉三姐歌謠

  中國的傳統工藝四台甫綉指的是蘇綉、湘繡、粵綉、蜀綉。中國不僅是禮儀之邦,古時的女子還手工手藝特殊,刺繡的手藝更是爐火純青,什麼龍鳳呈祥更是信手拈來……這期給人人講述的就是四台甫綉之一的粵綉,那麼就隨着小編一起領會廣東文化吧!

淺談中國四台甫綉之一的粵綉

  粵綉,包羅廣綉和潮綉。以廣綉為代表,天下四台甫綉之一,歷史上指廣州、佛山、南海、番禺、順德等地的刺繡品,即專指廣府區域的刺繡工藝品,包羅刺繡字畫、刺繡戲服、珠綉等。引以廣東省廣州市為生產中央的手工絲線刺繡的總稱。

  悠久的歷史
  唐順宗永貞元年(805年),南海14歲女人盧眉娘於皇宮中在一尺絹上綉《法華經》7卷,字如粟粒而點畫明白、細如毛髮,足見其技之精。到了宋代,民間一樣平常已普遍應用刺繡品,其中的瀏覽品的工藝日臻成熟。明代中後期,廣綉已揚名外洋。

  正德九年(1514年),葡萄牙人在廣州購得龍袍綉片回國,獲得國王厚賞廣綉之名遂傳至歐洲,綉品往後輸出外洋。

  廣綉作品有一個配合特點,遠看異常醒目,近看又細膩異常。清初,英國商人拿衣飾圖樣到廣州綉坊訂綉品。因圖樣乃西方油畫氣概,綉工為繡得惟妙惟肖,便增添綉線種類及改造綉法,厚實綉品的显示力,使廣綉身手加倍提高。如以孔雀羽毛扭績成線縷,以馬尾纏絨為勒線等。清中恭弘=叶 恭弘是廣綉出口的全盛時期,大幅的綉畫納稅也要白銀1.2兩,可知價值不菲。那時的廣綉作品結構章法已中西合璧,用色濃艷且異常光影轉變。今故宮仍保留着那時廣綉掛屏可證其藝術高明。

  清代,廣州的刺繡作坊多在狀元坊、新勝街、沙面一帶。綉品的特色是構圖豐滿、繁而不亂、裝飾性強、色彩鮮艷、雄壯堂皇,高等綉品有條幅、掛屏、台屏等。清末,著名畫家介入廣綉設計,使身手更有生長,如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廣東省工藝局聘畫家高劍父任賓華藝術學校校長時,設繪畫、刺繡、鐫刻等習藝班,高劍父朱顏知己宋銘黃(1877~1940,後為高夫人)任刺繡班西席。

別具風情的撫順地秧歌

  該校又設濱華綉品陳列館,陳列廣綉精品,其中的孔子立像細膩無比,不見針眼,形象栩栩如生。民國初,宋銘黃隨高劍父到上海,開辦“上海女子刺繡院”,宋以高的花鳥畫作為刺繡畫稿,改善刺繡針法,被譽為“改造刺繡工藝的範本”。1920年,在“廣東省第一回美術展覽會”上,宋銘黃的刺繡作品參展,好評如潮。

  清末民初時,廣綉業行會“美麗行”有會員1000多人。廣綉名師輩出,早起有百歲是福陳球,門下學生不少成為名師:四代相傳專綉貢品的黃洪,能在兩寸見方的貢品荷包上綉出種種花鳥,細膩之極;能畫能繡得周雲笙,構圖新穎、針法怪異。另有許榮、許松、周德、朱蘇等名師一批。宣統三年(1911年),在南京舉行的“南洋勸業會”上,繽華藝術學校選送的綉品獲三等獎,黃洪學生余德(宗禧,1880~1970)的《孔雀牡丹》荷包獲二等獎。

  再度絢爛
  1915年,余德的綉品《孔雀牡丹會景》在美國舊金山舉行的巴拿馬萬國展覽會上獲一等獎,被行內譽為“繡花王”1922年,余得的綉刮畫《瑞獅》在英國倫敦大橋開幕賽會上獲二等獎。1923年,黃妹(漢光)的綉掛畫《菊花貓蝶圖》、《半浮沉金魚》、《雞冠花》在廣東省國貨展覽會上獲一等獎,被譽為“繡花狀元”。

  此時,黃妹用旋紋針法取代直紋針法綉老虎、獨創八面旋轉針法綉雞冠花,以及陳荷影用二針企麟法綉大龍,用虛凸(粵語稱虛卜)法綉龍鳳,皆著名於海內刺繡行。1929年,莫傅精繡得列寧頭像被莫斯科列寧紀念館珍藏。1929年,在廣州舉行的四省市綉品展覽會上,廣綉以《孔雀牡丹》、《番獅》、《雪地景物》等綉品參展,再一次被譽為中國四台甫綉之一。1926年,余德、黃妹等組織美麗工會,有會員900餘名,產物多為鏡畫、褂群、會景(大幅綉畫),遠銷外洋。

  1938年日軍侵佔廣州之後,藝人轉業營生,廣綉一落千丈。抗戰勝利后雖稍有恢復,但元氣大傷。解放后,市政府扶持藝人組織起來,20世紀50年月中期再起熱潮。1954年8月,全市刺繡業有557戶、932人(包羅綉戲服、珠綉)。黎沾、余德、黃妹、李笑華、文景、怡然等藝人創作出一批海內外著名的廣綉畫精品。

  可能你也喜歡:
  清點:福建歷史文假名人都有哪些?
  獨具地域特色的天津的飲食文化特色
  帶你明了福建曇石山文化
  飲食文化:著名山東美食有什麼?

歷史悠久的民間音樂——潮州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