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三大工程之一的坎兒井
蒙古族不光有迷人的草原風情,它們的種種習俗也是別具特色,而鄂爾多斯婚禮更是有了近千年的歷史,它至今仍保留着那些古老而有民族特色的蒙古族風情。想知道鄂爾多斯婚禮都有哪些特色嗎?本期的內蒙古文化為您詳細解答,一起來領會領會。
配弓娶親
鄂爾多斯婚禮仍保留着男到女家娶親的習慣。娶親那一天,男家周圍另設一座披紅掛綠的蒙古包,作為新居。包里包外都是穿着鮮艷的蒙古袍、歡聲笑語的男男女女,新郎也換上嶄新的裝束,忙碌着準備去迎親。新娘則在自己家的蒙古包內梳洗服裝,迎接新郎的到來。
分辮出嫁
迎親的隊伍將在黃昏時分出發。新郎身着紅綢長袍,腰束金黃寬帶,腳蹬高統馬靴,由領頭人、祝頌人陪同,來到蒙古包前象徵蒙古族人民勇敢精神的瑪尼宏棋桿下,由祝頌人領頭,在場來賓和韻,唱起歡欣的迎親歌:“成吉思汗時代許下的婚禮,是草原上最歡欣的時機。抬出那肥壯的牛羊,擺上那豐美的奶食,讓我們在這豐收的季節里縱情歡欣……”之後,迎親的隊伍揚鼓動馬向新外家馳去。
閉門迎婿
根據傳統的禮儀,迎親隊伍在新娘所在的浩特先騎馬繞跑一圈。正待在新娘的蒙古包前下馬,歡聚在新外家的親友便迎上來,外交之間,迎親的祝頌人還未來得及下馬,他手捧的哈達就給新外家的一位廚師用燒火棍接已往。這時,新娘的親友們在包外圍成一個半月形圈子,作出拒娶的樣子,還用一條絲帶將迎親者蓋住,這叫“綵帶隔門”。於是善於辭令的祝頌人便高唱鄂爾多斯民歌發問:“你家天天關門,照樣見我們來了關門?是嫌我們來的人多,照樣由於錯過了時刻?”口齒智慧的伴娘就會用民歌反唇相譏。這樣,雙方一唱一答,充滿情趣,直到最後,伴娘才收起綵帶,放迎親者進包。
獨具特色的新疆塔吉克族引水節和播種節
獻羊祝酒
進包后,祝頌人拿出送給新娘的首飾和衣物,請女方怙恃親友過目,並敬獻上奶酒和全羊。之後,新外家舉行盛宴,招待迎親的人。蒙古包內,男女老小圍坐一堂,杯盞交織,歌聲不停,直到深夜。昔時長客人走後,一位少女會端上一盤羊頸骨,要新郎從中掰斷。為戲弄新郎,伴娘往往將一根筷子插進羊頸骨里,當新郎識破手法,終於把羊頸骨折斷時,他要當眾與新娘分着吃,以示專心致志的戀愛像羊頸骨那般牢牢相扣。
母女惜別
第二天,新娘要脫離外家時,往往淚如雨下,似乎很傷心。實在這是鄂爾多斯婚禮中的“哭嫁”習俗。這時,祝頌人領新郎“搶親”。陪親的女人將新娘珍愛起來。男方好言相勸不成,便擠進人群中“搶”新娘,排場十分熱鬧。最後,自然照樣“搶親”的人獲勝了。
娶親途中
於是,新娘和親人們依依惜別,送行的人們唱起送親歌,歌聲中,伴娘用紅紗為新娘蒙上頭,然後上馬繞自家的蒙古包一周,便策馬向新郎家馳去。一起上,雙方親友相互追逐嬉戲,看誰爭先到達,最後,往往是男方爭先抵家。
膜拜公婆
新娘下馬後,先在蒙古包前的瑪尼宏旗杆下舉行“跳火”儀式,取興旺之意。新娘進入蒙古包,祝頌人要向新郎的怙恃發問,新媳婦蒙頭蓋臉,能不能見人露面?回覆后,婆婆揭開兒媳的蒙頭紗,然後贈予禮物,並給新娘起新的名字。接着,全羊席最先,連續到天明。
交接茶勺
越日早晨,新婚配偶舉行送客酒宴。送親的眾人都要痛飲三杯,然後方躍馬揚鞭,踏上歸途。
你可能也喜歡:
情緒與藝術連繫的東遼葫蘆畫
清點:福建歷史文假名人都有哪些?
獨具地域特色的天津的飲食文化特色
帶你明了福建曇石山文化
民間傳統武術—何家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