濃郁色彩千山樂——千山寺廟音樂
烏力格爾是內蒙古的一種戲曲文化,烏力格爾是蒙古族人民在漫長的歷史中締造出的一種具有濃重的民族特色和習俗的一種說書方式。對於寬大的蒙古族人民來說,烏力格爾是它們民族的象徵,也是主要的教育方式。
本期的內蒙古文化為你帶來更多關於烏力格爾的內容,一起來領會領會吧。
它最初的形式與西方中世紀的吟遊詩人相似,藝人們身背四弦琴或者潮爾(馬頭琴),在大草原上隨風漂流,四處落難,追逐蒙古包和王爺貴族們的府邸,一人一琴,自拉自唱,精彩的說唱、長篇的傳奇成為草原上最受人們迎接的藝術形式之一。約形成於明末清初,普遍撒播在內蒙古自治區各地及相鄰的黑龍江、吉林和遼寧等省蒙古族聚居區域。
對於寬大的蒙古族群眾來說,烏力格爾不僅是他們文化生涯的主要方式與手段,而且也是他們學習知識和培育精神的主要教育手段,在他們心目中,烏力格爾佔有十分主要的職位。
進入20世紀80年月以後,許多着名的藝人相繼去世,新的傳人嚴重不足,再加上生涯方式發生轉變,娛樂方式趨向多樣,烏力格爾藝術傳統的生計和生長面臨危急,演出日漸萎縮,流動陣地缺少,隊伍後繼乏人,亟待接納有力措施加以扶持和珍愛。
古老的傳統雜技表演藝術——達瓦孜
國家異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珍愛,2006年5月20日,該曲藝經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烏力格爾的漢語意思是“說書”,因接納蒙古族語演出,故又被稱作“蒙語說書”。在蒙古族民間,將徒口講說演出而無樂器伴奏的烏力格爾稱為“雅巴干烏力格爾”,又稱“胡瑞烏力格爾”;將使用潮爾伴奏說唱演出的烏力格爾稱為“潮仁烏力格爾”;將使用四胡伴奏說唱演出的烏力格爾稱為“胡仁烏力格爾”。
烏力格爾是蒙古族人民在漫長的歷史生長曆程中締造的具有濃郁民族特點和地方特色的優異曲藝,發生於明末清初。烏力格爾運用讚頌、取笑、比喻、重複、誇張等多種形式表述曲(書)目內容中原諒的天文地理、自然科學及生涯瑣事等等方面,語言通俗易懂,人物描繪細膩,表達故事既有敘事、又有抒情,還注重突出烏力格爾等民族曲藝形式詼諧、詼諧的藝術氣概。
烏力格爾的唱腔音樂結構為多曲體,演出形式為單人坐唱、坐說、不化妝、不着裝,無身段演出,四胡伴唱,自拉自唱。一件樂器在說唱當中,既可虛擬刀槍、坐騎,又可取代鐮刀、馬鞭,一物多用。
“裝文扮武我自己,一人能演一台戲,一人多角,時而這一角,時而那一角,男女老幼集於一身;進得快,退得穩,分得清,進收支出,變換迅速”。這段話基本歸納綜合了烏力格爾的演出形式。有伴奏樂器的烏力格爾演出通常為一人自拉胡琴說唱,唱腔的曲調厚實多彩、天真多變,其中功效特點對照明確的有《爭戰調》、《擇偶調》、《取笑調》、《山河調》、《趕路調》、《上朝調》等。
你可能也喜歡:
獨具特色的新疆塔吉克族引水節和播種節
中國古代三大工程之一的坎兒井
迷人的蒙古風情—鄂爾多斯婚禮
蒙古族“男兒三藝”之一的搏克
福建民俗文化,你知多少?